河北电台老记者赵金海回老家过年的印象

《北方农村报-》

河北电台老记者赵金海回老家过年的印象

2015-02-27 15:59阅读:409

河北电台老记者赵金海回老家过年的印象——

侄子县城过新年

80多岁的老娘舍不下住了几十年的老屋、老院,住在乡下。过年了,我只得回老家陪老母亲过年。

我老家是鸡泽县范村。(2月19日),年初一,在武汉做油品生意的侄子小磊,和他的媳妇、孩子来给奶奶拜年。侄子见我就说:“您过年从市里回乡下,我和孩子城里、乡下两头跑,车轮上过年,挺好。”

我知道侄子这些年经销润滑油的生意做得不错,不光买了车,还在县城买了一套130多平米的房子。夏天的时候,孩子放假,侄子从外地回来,我见过他。当时他就对我说:“我县城的房子正在装修,今年和孩子们回来过年就能住了。”

“白天回家陪父母,晚上回到城里住。”侄子说:“往年回家过年,最难受的是屋里边冷。房子常年不住,用煤炉取暖,温度咋着也高不了,大人还好说,从小在南方生活的孩子受不了冻,嚷嚷着冷。县城的楼房,取暖有暖气,做饭有煤气,电视有有线,上网有网络,明亮、干净、暖和、舒适。县城的超市、饭店,过年不关门,想吃啥,现买、现做、新鲜、方便。从村到城,20公里,出门就是水泥路,开车十几、二十分就到,比大城市上下班还快。”

我们村是个不足1000口人的小村庄。临近中午,在村里的街道边上,停着不少小汽车。侄子告诉我:“这些开小车的,有的是来走亲戚的,也有的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外边跑买卖、做生意,有的在外地的城市买了房,有的回老家的县城买了房,开车回来过年。”

笔者感到,农村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较眼下的农村来说,时尚、繁华和文明、舒适的城镇化生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年轻人的追求和向往。

“ 杨仙庙”前炮声稀

我老家有个“杨仙庙”,方圆十几、二十里都有名。“杨仙庙”前有一棵两个人合不住拢粗的大杨树。这棵大杨树树龄有多少年了,村里头八、九十岁的老人说,从他们记事,就有这棵大杨树。

老杨树年代久了,传说多了,越传越神了,不知从啥时候起,树上挂起了红绸布,树下建起了庙,逢年过节,人们来到“杨仙庙”,烧香、磕头、放鞭炮。这么些年来,人们手头宽裕了,附近几个村的人们在春节期间,大都要在杨仙庙前放炮还愿敬“杨仙”。有些做买卖发财的,还要点长鞭、放烟火。每年的除夕夜和年初一,噼噼 啪啪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庙前空地上炮皮、纸屑能堆上几堆。

今年的除夕夜,虽然“杨仙庙”上也有鞭炮声,但只是零零星星,稀稀疏疏的小挂鞭。人们说,现在雾霾天气多,城里过年不放炮,咱村里也要少放炮,过年点几挂小鞭,有点儿喜气的响声就行了。

田间路上健身忙

我在市里工作,习惯早起外出散步。过年回到家里,我也是天不亮我就起床到村外走一走。

过去村外的道路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去年搞新农村建设,街道和田间路都硬化了,四通八达,平平展展。在我回家过年的几天里,我一早出来散步的时候,村外的道路上,总可以看到上了些年纪的老乡过走路散步,或慢跑健身。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乡说:“现在吃的好了,干活儿少了,路也好走了,早起活动活动,锻炼锻炼,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多好啊!”

2015-02-27 15:59阅读:409

(赵金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北电台老记者赵金海回老家过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