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知行合一3丨同步:云的状态决定端的状态

1.4.3知行合一3丨同步:云的状态决定端的状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4.3知行合一3丨同步:云的状态决定端的状态

吴伯凡

一、“无所不在的计算”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他可以改变他的处境,但是相同的处境却一直伴随着他?环境好像是变了,但命运、场景一直没有变。

跟大家分享一个计算机科学里的概念:Ubiquitous Computing——无所不在的计算。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施乐的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

所谓“无所不在的计算”就是说,计算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而不是像桌面电脑时代,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这种技术假设的背后是网络计算,更准确地说,是移动终端和云计算。如今它们已然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技术现象了。

曾经很火的偷菜游戏,在终端种上菜,过了一天以后,菜长出来或者被偷掉了——这段时间你没有进行操作,但计算一直在进行,这就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计算”。

二、同步:端的状态取决于云的状态

“无所不在的计算”的相关概念——Synchronization,同步。

十几年前,在用iPod的时候,一个让我非常烦心的事——想把一首音乐给删掉,但是在iPod上是删不掉的;或者想在iPod里直接加上一首喜欢的歌或者一张照片,也不行,我必须要把这首歌曲、这张照片放到自己的电脑里,用苹果专门的软件iTunes存储和编辑以后,再通过iPod和电脑的连接,才能把这首歌曲和这张照片传输到我的iPod上。

简单地说:你不可能通过改变终端这种方式,让你的终端有所改变,而必须要改变终端背后的支持系统,你的内容端才会自动发生改变。

如今无论是iCloud还是QQ同步助手,都已经替代了当年电脑的功能,因为现在内容已经存储在云端了。买了一部新手机以后,你只要接通iCloud,一个新手机立即就变成了个“旧”手机,连墙纸都是原来的。这就是“同步”。

观点:端的状态取决于云的状态,而云是一个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的存储和编辑中心,它始终决定着端的命运。

当新的端出现,或者说新的环境、事件出现的时候,云的状态会自动同步到新的端和新的世界里。

三、不同领域的“同步”

1. 佛教的“境由心生”

“同步”是一种哲学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但这种哲学观念又不只限于古希腊——在我看来,把这个观念阐释得最具体、最丰富的是印度的佛教。

佛教哲学认为:人的外在世界,也就是所谓的“境”,是由“心”产生的。用我们刚才的话说就是,外在世界的状况是由“心”这个存储和编辑机构同步出来的一种状态。你想改变境就必须改变心。

佛教讲的“相由心生”和“境由心生”说的就是“同步”这个概念。

王阳明的“心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佛教里“同步”这个概念影响的。

2. 离婚基因

我以前曾经讲到过一个概念:离婚基因,它是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

瑞典一个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个体身上的催产素以及催产素的受体状况,决定了这个人跟别人合作的系数大小。如果一个人催产素数量和受体数量都很少,他就很难跟别人进行持续的协同和合作,当冲突出现时,他常常是以终止这种关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

而事实上,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结果就是跳槽之后持续跳槽,离婚之后持续离婚。

人在选择配偶、公司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要留意对方身上有没有、有多少“离婚基因”。如果这个基因非常明显,未来所有的东西已经在事先发生了,以后显现的东西不过是这种基因的同步罢了。

3. 《旧约》中的同步

我们刚才提到在希腊和印度都有这种“同步”的观念,其实在其他文明里,“同步”的观念也很明显。比如犹太人的《旧约》箴言篇第23章第7节有这么一句话:

一个人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

As a man thinketh in his heart, so is he.

与之相通的是第4章第23节中的一句话: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Keep thy heart with all diligence; for out of it are the issues of life.

听完这节课,我们知道与王阳明的“心学”相关的一个概念——同步。

在生活中,“同步”的现象很普遍,比如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儿做一件事情,本以为是一件新的事,但在别人看来,还是在做一件“旧事”。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永远在重复同一件事情,却一直盼望不一样的结果,这叫心智错乱”。

举个例子,我们讲过“消费升级”的概念。有人变得有钱了,觉得自己的品位也应有所提升,就咬牙跺脚买了一件很能代表他“消费升级”的衣服,但朋友们看到这件衣服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不就是你原来的衣服嘛!不就是你从柜里随便拿出来的一件衣服嘛!”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即使你有了钱也付出了成本和代价,但你的认知没有升级,消费也就没有升级。

划重点

1. 如果说认知是一个终端,改变认知的唯一方式就是改变背后的支持系统,你不可能通过直接改变终端的方式让终端发生改变。

2. 佛教讲“境由心生”,认知这个终端的支持系统就是“心”,改变认知,就要从“心”开始。

1.4.3知行合一3丨同步:云的状态决定端的状态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1.4.3知行合一3丨同步:云的状态决定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