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本202001

2020年2月2日                 星期一                晴

工作推进中的小循环与大循环——以领导督查为例

2019年,先锋路小学项目之所以能如期开学,得益于区委领导的仿佛督查制度。前期成立的督查办公室督查、分管领导督查轮番进行。现在来看,其中经历了小循环与大循环,类似于从小范围试点到大面积推广。一开始,一定也存在督查室不严密的问题,伴随区委领导的做出样子,慢慢的让督查室可以独挡一面。区委领导的督查也是如此,区委书记本人的严密严谨是根本推动力。

行动时,我们常常拘泥于到底是小循环为先还是大循环为先的问题。单纯从决策者而言,自然希望一开始每个人都是有执行力的,然而,这个执行力不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即便是有,还存在一个为谁执行,为什么为你执行的问题。所谓政治,就是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去达成正向成效的力量。你的出发点是不是正向的,最终有没有达到正向成效,你是不是调动了足够的甚至全部的力量,这些都体现了你的政治力。

2012年,我从副校长工作岗位上离开时,概括了一句话:“优秀的副职不仅是领导正确决策的强有力执行者,也是领导正确决策的强有力帮助者,用自己的眼睛帮助领导看见,用自己的耳朵帮助领导听见,用自己脑的判断帮助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现在来看,副职与一把手,管理与政治是一体多面的,实际上都是同一件事情。做好了、做对了才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2020年1月27日                星期一               晴

三十多年前,我背着娘用碎花布缝制的书包,无数次丈量过这个村庄。那的确是一段很长的路,我同童年的伙伴要走上好一阵,才能步入村小。

三十多年后,一场瘟疫将我困在这里。我戴着口罩将这段路又走了三四个来回,才攒够与他人约定的一万步。人大了,从前的路会显得很短。

三十年前,娘常常告诫我的话是“不好好读书,就得在家拉架子车”。所有关于读书的努力都是为了逃离机械的体力劳动。那时候,天下的娘都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读书是逃离贫困,拜托局限的唯一的路。我自己也清楚地记得娘所描述的——我幼年犯了急病,娘乘着别人的自行车,跑出我几里地,然后赶半个小时才跑一趟的拖拉机,然后挤公交转上两次车,才能赶到市里的医院。导致我昏厥的急病是在到医院之前,被公交车的自动门夹好的。我还知道,在师范毕业之前,我所能记得的足迹没有超过方圆五公里。

那个时候,地球的引力好大,牢牢的将人困在极为有限的天地里。以至于,所有的孩子都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只有读书,才有力量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今天,我们非但无法复制从前的困窘经历。就连我们用半生才体味到的道理,也无法有效的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在他们看来,天地之间,连着一条网线而已。天南海北,隔着的不过一张机票或者火车票而已。再无能的人,我们也无法将他困在某处。“知识就是力量”,可那力量没什么用处。去远方,不靠知识,甚至不靠车票,靠的是想去远方的冲动。靠得是远方的吸引。

孩子错了吗?万一是我们错了呢?

用三十年的人生来看,跑了那么远,或许出发的地方才是最好的。用整个的人生来看,或许更是如此。

从前读的书,如果并没有真的推动我们看到更广阔、多彩的世界,它的作用是什么?

让我们活得更像个精神富足的人吗?

放眼看去,每个人都挺精彩的。

或者,我们只是在某个悖论的裹挟下,盲目的那样做了,然后误打误撞的推动了世界的创新创造。

2020年1月23日                星期四               大雾

人的神性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人很少生活在全知全能的世界里,即使某个瞬间你会觉得自己灵光一现,一下子领悟了许多。依然会在时空的裹挟下踉踉跄跄。

比如,在你与爱人恶语相向的争斗中,你忽然别出心裁率先成为“败下阵来”变得温柔的一方,此时,你的头脑中灵光一现,原来世界的真相是异性相吸。

再比如在纸牌游戏中,作为地主你拿了一手好牌,然后就在你将某张牌甩在桌子上的一瞬间,你忽然发现——糟了,于是正如你所担心的那样,各种本来是匪夷所思的低概率事件忽然就转化成了现实世界的必然。一把好牌的你被干掉,输的窝囊至极。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你的神性反应太慢,没有赶在你甩出牌的那个瞬间。

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晴

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很多次,在和做教师的朋友谈到与家长沟通或者家访这个话题时,他们总会有道不尽的家长里短。我一连问过好几个这样的朋友——与家长沟通第一要紧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几乎没有例外,所有做教师的朋友都会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第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因为孩子身上产生了仅靠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才会考虑与家长沟通。所以,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解决孩子身上的那个问题,当然是第一问题了。

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否也是家长希望解决的?然后,便毫不留情的抛给了他。就算问题解决了,那也是家长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然而,事实上,我们认为是问题的教育问题,或者说我们作为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无法指望家长去帮忙解决的。

孩子的问题,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与他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的一地鸡毛不无关系。

一个在一地鸡毛的家庭环境影响下产生问题的孩子,他身上的问题怎么能指望他的家长来搞定呢?

实际上,教师与家长沟通,第一要解决的是在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共识。一是孩子的某种表现是不是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要形成共识。二是对于形成这一问题的家庭原因,要在共同剖析下形成共识。三是要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家庭、学校合力形成共识。

甩锅给家长,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社会规律。试想如果问题孩子的家长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他也不会对老师奉若神明。

就一个孩子个体的教育而言,对他发生影响的教育因素有许多。苏霍姆林斯基简单的概括了六种:

第一是家庭,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母亲;第二是教师,教师的精神、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对孩子产生这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是集体,孩子成长过程中小团体、少先队、共青团、班集体等,都对孩子产生着影响;第四是自我,没有人不受到自我教育的影响;第五是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书籍和影片;第六是孩子生命中有意无意结交的朋友。

既然有这么多的因素在影响着人的成长,教师当然不必对孩子的教育负全责。

实际上,这一切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之中。教师是最系统,也是最有权威的。只有教师能将这一切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统整在一起,形成系统、科学、完整的教育影响。

教师本身,不是作为权威,甚至也不是作为总指挥的角色出现来统整和组织教育力量的。教育不可能通过“这一部分由家庭教育负责,那一部分由学科教师负责”来实现,一个人品性的形成,也不是按照分工接受影响的。教师本身虽然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训练,但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训练去成功地教育过一个有一个鲜活而不同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独一无二的。对每一个鲜活的、独一无二的学生的教育都应当是一支不同的舞曲。教师要善于将各种因素统整起来,不是以权威的身份,而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在所能统整的因素之间,形成共识。

这种共识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集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来形成;不仅可以促进作为学生的教育对象的成长,也可以促进教师和作为教育者的其他人的成长。

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晴

(一)

阅读,如果仅仅是获取的话,哪怕那些获取都是经由脑加工的深度的获取,也会最终让你头昏脑涨。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暴食暴饮,混论吞下的东西,终回导致消化不良。

同样令人头疼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当你真正需要解决问题,试图在书本中寻求答案时,才发现,读的书不少,记下的不多;天下书不少,需要的不多。

阅读和解决现实问题之间,似乎无法形成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人脑是一个媒介,只有通过这个媒介,才能真正发生作用。

所以,读书时,应该不断思考,我读到的这些东西,可以用于解决生活的哪些实际问题。身处现实生活时,不断的去寻找哪些问题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可以解决的更好。

实际上,还有一个事实——知识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手段。正是借助于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我们才创造和发现了“新的知识”。有一个公认的事实,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借助于已知去探索和认识未知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将只是当做是学习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消化不良。唯有将只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探索新的未知世界的手段,知识才是有用的、好用的。

(二)

冬天的树木园,更像是树木园。

诺大的园子,没有几个人,更没有几辆车。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让长期拥塞在都市的人有一种放飞的感觉。那么大的空间可以穿梭移动,那么多的树木可以流连观赏。每一处人工打造的经典,每一处自然的生成,似乎都是为一个现实的“我”而存在。甚至没有人与“我”分享,这样的时候,“我”便有了一种责任,一种感受这种美,发现这种美,表达这种美,传递这种美的责任。否则的话,这种美便要被辜负。因为,除“我”之外,没有人在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中见识这种美。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文人,都有本领借助文字来表达和传递这种美。

所幸,每个人都是学人,都有本领寻来一段文字在间接的抒发这种美。

贝贝在树林的步道上疾走时,背诵了《与朱元思书》,我背诵了我唯一还有深刻印象的《醉翁亭记》,虽然并不真的贴切,但还是感到酣畅淋漓。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身处美的环境中,如果不能抒发胸意,是很糟蹋美景的。

阅读,最无用的用,大概就是这个了。

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晴

知是一知半解的知;行是信马由缰的行。每念及此,越是对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五体投地,越是感到惭愧的要死。

今日,燕先生邀请在一起吃个年饭。

饭桌上,我们又一知半解、信马由缰的扯了许多。相对而言,我们都是敏感的,也都是幸运的。不同的是他的敏感指向于他自身问题的解决,而我的敏感只用于茫然的感受这个向上的世界。他用自己睿智的选择、天然的感恩和积极的行动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幸运。而我依然在用自己的不以为然,东成西就消耗着自己的幸运。

或许,N年里,没有人真正让我感受到切骨的痛,没有人让我内心真正生发出酸。

或许,未来里,燕先生会成为这样一个人。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雪

天上飘起雪花时,我以为将会有个粉妆素裹的世界。不料,它只是敷衍了一下,湿了湿地面。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晴

庄子是有毒的。

读的阅读,越会发现你不由自主的就在现实世界抽身世外了。

道家大多都仙风道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在现实世界,了无挂碍,动辄便将自己抽身在世外。还颇有说词的讲,我已经尽力讲了道理,并且尽力降低了自己的姿态,尽力也让他人为 之做了最后的努力。

今天关于学校中层的职数问题,就是如此。我做了建议,并且选了时机,然后解释了缘由,最后让副校长做了最后的争取,然后便抽身世外了。一定程度上,结果好像与我来说是不重要的。

庄子是有毒的,经鉴定,毒性颇大!

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晴

(一)

卡耐基先生有一套演讲的工具:

1、先讲一个与演讲主题相关的、动人的个人故事;

2、为听众推荐可采用的具体行动;

3、简明清楚地解释采取该行动的好处,然后演讲结束。

据说某时尚杂志的记者写了一本很无良的书——《让你在公司显得很能干的52种方法》。而他当年之所以能混进这家公司,靠的就是在面试时所说的下面这段很有套路的话:

我跟你聊天很高兴,如果你现在将我扔出你的办公室,不聘用我,这也一定会是我有过的最精彩的经历!

看吧,多数人在套路和工具面前都无可奈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设计一种更容易操作的管理工具呢?以勤奋和正义的名义。

(二)

典典大概如我一般,不愿意呆在家中。正像我们感受到的家庭的压抑和烦躁一般,他也需要透透气。

当我象征性的询问他是否要出去转转时,小家伙欣喜若狂。不断地要求母亲为他穿衣服。一冲出家门,他便一溜烟地往前跑。极力摆脱我的视线,甚至在岔路口命令我,他要走这边,要我走那边。

孩子的成长相当复杂,我们很难用独立之类的标签一贴了事。这一刻,他要求的独立,下一刻便变成了“典典走不动,爸爸抱——”!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晴

(一)

不知不觉,典典四岁了。他还绕不过这道弯,每次问他几岁时,他还是会说“宝宝三岁了”。对数字的执着差不多和对“宝宝”这个称呼的执着一般。

与之可以相媲美的还有他对“自己”这个称谓的执着。看到他搬来一个小凳子,憨态可掬的爬上对他而言高高在上的马桶,像模像样的扮演“思想者”。我有意识的问:“是谁教宝宝的呀?”,他口齿不清的说:“宝宝自己想的!”

拉完臭臭,他的母亲程序化的扯下一张卫生纸,帮他擦了屁股。小家伙一下子不乐意了,不停地哭,不停地念叨:“宝宝能自己擦屁股,宝宝就要自己擦屁股!”每一次说完重来一次时,还总要气哼哼的加上一个感叹词——哼!

(二)

贝贝今天回家是,作业已经写完了,我来不及关注她的作业是否写得正确、干净。她便拉出英语跟读机。她要讨好自己的母亲,完成半小时的阅读。

这是一种学习动机上的进化吗?

先前,她总是要拖拖拉拉的做作业,很善于做做样子给大人看,完全没有明确的动机。现在,貌似为了手机的自由支配权,为了讨好大人,为了完成“协约”上的任务。这本身是一种进化吗?

或者——是一种表面上的进化。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晴

(一)

今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是一本他晚年书写,未曾经过认真梳理的文集,后来由她的女儿加以整理,明确标题进行出版。

这本书虽然不够系统,但多数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实问题,很适合亲子阅读。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简单翻完59篇文章之后,忽然发现,这本书特别适合目录阅读和亲子共读。也就是先让孩子依据目录,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然后由父母读给孩子听。

我用“挑战两分钟”的游戏方式,鼓励贝贝和衡衡用两分钟的时间从59篇文章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他选取的是《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和《怎样祝贺亲人的生日》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奇迹般的都符合孩子的口味和成长需求。

《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一文,微妙的解决了家庭生态的问题,强调了对母亲的尊重。《怎样祝贺亲人的生日》一文,则是提高孩子情商的绝妙好文,细致周到的让孩子关心关注到整个家庭,强调将家庭作为一种私密生态来建设。

(二)

生态是非常奇妙的,一旦我们介入其中,会习惯性的用我们的认知系统为其打上标签,这些标签本身,实际上及禁锢了我们对于生态的判断,一定程度上也禁锢了生态本身。这其中有认知僵化的成分,也有生态本身老化的原因。

比如,对初三女儿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令整个家庭头疼的问题。她的母亲不断的为女儿贴标签,女儿不断的逆反。甚至达到水火不容的程度。然而,在这种水火不容里,因为贴标签的行为没有改变,僵持的母女关系也没有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态。

《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一文,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改变这种生态的关键一步,也就是引导形成尊重母亲的文化。此外,李希贵校长的“随时表扬,定期批评”也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她的母亲本身对这一工具也很认同,却并不愿意按照工具去做。因为工具本身,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一般意义上的工具都是人体之外的东西,它是对人本身能力不足的弥补,是人的延伸。

所以,除非人认识到本身能力的不足,并且有迫切解决问题的动机,否则,他不会主动去使用工具。午饭时,我有意识地使用了李希贵校长的工具,它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子女的工具,不如说是一种改变生态的工具。它迅速地让家庭的和谐程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三)

在对待贝贝的手机持有权问题上,我使用了“和善而坚定”这一正面管教工具。

最终,在哭了一场,静思一个多小时之后,她主动找到我,提出了一个对她自己而言,颇为苛刻的手机持有条件——所有家庭成员对其表现提出异议均无条件取缔持有权一个月。

“和善而坚定”是一种态度,作为工具而言,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延迟功能的工具,能促进孩子在利用延时的机会获得冷静的思考,从而为教育赢得主动。

在贝贝提出的条件之外,我又强调了一个基本原则——促进中招目标的达成,提出了两条补充条件,一是任何时候使用手机必需经过父母同意;二是两日一测必需达到相应标准。

如果没有对正面管教工具的使用,上述原则和补充条件可能很难在女儿那里成为规则。由此可见,和善而坚定实际上是一种促使谈判更有效的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记本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