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晋管理者,转型失败的4大问题

职场新晋管理者,转型失败的4大问题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前几天,有人在知乎私信问我:

我是一个刚刚被提拔上来的管理新手,底下有3名员工。虽然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却做不出一点成绩,还不如我一个人的时候干的活多。老板经常“敲打”我,感觉自己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特别想离职,求教应该怎样做?

这样的问题,在一些小公司、小团队里面,非常常见。

小公司里没有专门的【管理培训课】,经常由于某一位员工的专业技能突出,就提拔为管理者。希望他们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优异的成绩。

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大多数人都认为:专业技能优秀的员工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其实不然,【管理技能】与在个别领域成功的【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对于职场新晋管理者,转型失败常常会遇到以下4类问题:

1.角色认知不足

对于新晋管理者来说,从员工角色到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过程,既兴奋又恐惧。

兴奋的是,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老板极大地认可。

而恐惧则是源于对成长的恐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约拿情结”这一心理学名词,简单来说就是对成长的恐惧心理。

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它是一种情绪状态,一种在机遇面前自我逃避、畏惧退缩的心理。

咋看之下不合理,我们既然愿意承担管理者的角色,为什么还对成长有恐惧心里?

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就清楚了。

大部分新晋管理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管理角色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不单单是工作任务的不同,而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上司负责,为团队的业绩负责,为团队每个人负责。

新晋管理者突然要承担这么多责任,一时间心里上很难接受。结果就产生逃避心理,不敢、不愿面对问题的本质,而仍然用原来的【思维定式】解决问题。

他们不是不认真,不负责,不努力,只是在思想层面没有转变。

由于他们之前是专业领域的业务精英,看着下属无法完成任务,他们认为最省时省力的解决方式就是“放着我来”,而长期来看,这是最费时费力的方式,因为下属无法成长,会长期占用你的时间。

越是聪明的管理者,越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他们看见下属这么笨,着急自己动手,以获得自尊心上的极大满足,来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管理者。

2.缺乏时间管理意识

时间是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越是高层的管理者,这个资源就越宝贵。

当被提拔为管理者后,由于工作范围的扩大,需要沟通和接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比如,作为员工,你只需要和上司沟通、同事沟通。但,作为管理者,你要和客户、上司、下属每一位员工,甚至是兄弟部门沟通,时间就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和分配。

管理者要把时间放在【战略】上,而不是【战术】上。当然,有一些一线管理者也会亲自参与到执行中,但根据帕累托法则,也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你80%的收益或价值其实仅来源于20%的努力。

打个比方:
你是一家木制品公司里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部门负责生产学生课桌椅。你的工作任务是根据订单量,计划每天、每周、每月生产多少桌子和椅子。如果下属员工遇到困难,你直接亲自上手,去做桌子、做椅子,而不去盯着市场、竞争对手、指导员工。你就是在瞎忙。而且还抢了下属员工的活,让他们没活可干。

优秀的管理者会把80%的时间用于战略层面,而把20%的时间用于战术层面。

在这个例子里,就是80%时间投入研究桌椅的新款式、了解客户需求等,而20%的时间解决员工具体的技术问题。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到:“人往往最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最不可靠的,如果完全靠记忆,我们恐怕说不清楚自己的时间是怎样打发的”。

有许多人都缺乏时间管理意识,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地工作,属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工作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在当员工时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你可以被团队和上司推着走,到点交付工作。如果没有交付,领导会催你。

但是,成为管理者之后,就需要你推着团队走,而不是仍然让团队推着你走。

大部分失败的管理者都在瞎忙,自己忙死,下属闲死。

3.缺乏有效沟通技巧

人们很少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

比如:
上司分配了一大堆任务给你,你明明完不成,还言辞凿凿的接受了任务。——你不敢与上司沟通。

你在给员工分配任务时,没有告诉他们达到的标准和具体截止时间。——下属员工不听你的。

兄弟部门来求你帮忙,因为部门自己工作完不成,你直接就拒接了。———你不懂如何拒绝。

以上这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无效沟通引起的。

有效的沟通应该怎样做?

首先,我们要了解沟通的四大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

当管理者要求员工遵守公司规范、团队制度,就是在使用沟通中控制的功能。

当管理者给员工分配任务、明确标准,赞美下属,就是在使用激励的功能。

当员工表达自己对工作的不满,管理者指责下属任务达不到标准,就是在使用情绪表达功能。

信息传递,每一种沟通沟通中,都包含信息的传递。

其次,沟通并不是单向沟通,即使对方不说话,也是双向过程。

沟通的过程,包括信息发送者、编码信息、渠道、解码信息、接收者五个过程。

这个五个过程很好理解,发送者就是你,而接受者就是“上下左右”,也就是上司、下属、以及平级同事。

编码信息,就是语言的组织形式,类似于“你吃了吗,吃了吗,你?”

解码信息,就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

这里边最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就是,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背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

究其原因,是双方的职位不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沟通双方观点和态度不同,互相不理解。

举个例子:
你是一个财务总监,老板让你下午3点前准备一份财务报告。你知道这份任务很急,但是你也担心下属完不成,不想给太大压力。你只是说了一句,"小李你马上做一份财务报告给我,我下午要用,很急"。小李呢?他根本不知道你有多着急,因为昨天你也让他做了一份很急的报告,今天还没管他要。

上边是我杜撰的例子,但在平常工作中常常会发生。

原因就是沟通不畅,你的指令没有表达明确清楚——截止时间、达成标准等等。

沟通不畅,不断地造成误解,“上下左右”都不听你说,你说能不失败么?

4.不敢开人

害怕冲突是人的本性。

管理者在晋升之前,与大家都是在同一条战壕,没事一起发发公司、上司的牢骚。

这次晋升使他们鹤立鸡群,孤立无援。

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为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所以,为了合群,他们不想与下属员工发生冲突。

还有团队里的老员工,可能和老板很熟,即使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所以,种种原因都导致于新晋管理者不敢开人。前几天一篇关于90后前摩拜高管的文章,也提到了学会开人是管理者的最后一堂课,上完就可以出师了。

不清掉团队里没有贡献的“小白兔”、没有潜力的“老白兔”,导致团队成员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无人可用,无法达成公司的业绩标准。

没有业绩,到时候走的可能就是你了。

从员工转型为管理者,意味着之前的思维定式不管用了,要建立起新的思维定式。

如果【新晋管理者】让然按照原来的【思维定式】,来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失败是迟早的事。

而打破【思维定式】最好的办法就是,遇到未知的问题,先不要用第一反应去解决问题,而是收集数据和信息,充分的论证和思考。(后续的文章会讲,如何破除思维定式,什么时候该破除思维定式)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领导真不好当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新晋管理者,转型失败的4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