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天,他说自己很心慌,因为没活干。
虽然说延迟复工,大部分企业都要求员工在家办公的,但他们公司并没有要求员工在家办公。
没活干,就意味着公司没业务、没效益、没收入...
当企业没收入时,员工的收入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他希望能尽快回到公司上班。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除了考虑生命健康问题以外,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企业可以延迟复工,但房贷、车贷、物业管理费等不会延迟,它们一定且必须会准时从银行卡里划扣贷款和各种生活杂费。
之前我们提到过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企业没收入,现金流紧缺,受到最直接影响的莫属于员工。
在职场混迹多年的老人都知道,在现在市场经济状态下,加上疫情延迟复工,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是一个大问题。
延迟复工,很多人在家很“闲”,却很“心慌”。
因为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员工面临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升职加薪问题,还有可能是失业问题。
所以,部分职场人士还是渴望尽快恢复正常上班的日子。
过完这周,大部分的职场人士即将告别“吃喝躺睡”的日子,回到职场继续被“虐”了。
因为,成年人的成熟就在于,任何事情都不会坐以待毙,懂得未雨绸缪。
当代职场人的生存现状
在当今“996”盛行的企业文化中,虽然大众都在口诛笔伐“996”,但大多数人都逃不过“996”的宿命。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过去的2019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万人以上的大企业中,有45.8%的人都经历过“996”。
可想而知,现代职场人的工作压力是何其大。
但比起加班的辛苦和工作的压力,升职难、加薪难、跳槽难的心酸,才是职场人真正的生存现状。
01、升职难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无论是身处一线的职场小兵,还是身居高位的高管,心甘情愿被“996”的目的无非就两个,升职和加薪。
但薪酬和职位挂钩,只有升职了,才能拿到高薪。
职场中,永远也没有比下级员工工资还低的管理者。
所以,升职加薪自然成为了每个挣扎在半夜加班的职场人内心最大的期盼和奋斗的动力所在。
但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85.1%的白领在2019的上半年并没有获得晋升机会,也就意味着只有15%的人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所谓越往高处走,岗位越“稀缺”。
岗位的晋升,除了需要面对公司内部同等职位人才之间的竞争,还需要和外部人才进行竞争。
因为,公司对管理岗位的聘用除了在公司内部直接选拔以外,还会通过外聘优质人才来胜任。
所以,职场人士的升职机会有多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02、加薪难
如果说升职难是因为金字塔上的岗位少,所以升职难,那么,加薪难应该没有升职那么难了吧。
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有 61.8%的职场人表示上半年薪水原地踏步,17.4%的人薪水不提反降,仅有 20.8%的职场人顺利加薪。
由此可见,和升职比例相差无异,加薪比例虽然比升职比例多了5%,但加薪的难度系数远比升职大。
因为,加薪更加客观,员工能否顺利加薪成功,和市场环境、企业经营情况、部门绩效还有个人的贡献大小等挂钩。
职场人无怨无悔的加班和“随叫随到”的姿态,除了升职,最大的因素为的就是加薪。
人人都渴望加薪,无论是往年的经济春天,还是现在的经济寒冬,加薪又谈何容易呢?
03、跳槽难
和升职难、加薪难同时存在的,还有跳槽难。
如果说在一家公司升职不成、加薪不行,无望前途的时候,那总可以选择跳槽吧?
可是,盲目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真的能改变职场现状吗?”换工作“就意味着能“升职加薪”?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通过跳槽以获得更好的待遇和资源。
这样的想法很美好,然而,在人才流动活跃、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有高达70.3%的职场人未能成功跳槽。
而成功跳槽的职场人同样面临着艰难的境遇。
仅有12.1%的人薪酬福利得到了提升,17.6%的人跳槽后的收入还不如跳槽之前。
所以,并不是跳槽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就火速辞职再就业,不过是换个地方重复之前的生活,没有什么本质的意义。
特别是在当代职场人消费欲望只增不减的当下,如何快速获取财富和地位才是他们最大的压力。
人均200的午餐吃起,单价300的口红买起,出国旅游、购物血拼、居高不下的房价、五花八门的教育支出...
“压力”和“钱”像当代职场人背上的两座大山,时刻如影随形。
在公司升职不成,加薪困难,那就通过跳槽另换东家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以此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
即便如此,伴随着整体经济趋紧,跳槽也不能够完全获得理想中的物质资源。
正如上面数据显示,仅有12.1%的人薪酬福利得到了提升。
所以,在这样的宏观经济下,越来越多职场人不得不改变的个人消费模式,降低个人消费欲望。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62.3%的人无法开源,只能“节流”,通过消费降级来保证自己的经济收入。
升职难、加薪亦难、跳槽更难,是不是职场人只能通过消费降级这种模式来保证个人的经济回报呢?
除了消费降低,还能做些什么呢?
当代职场人如何自救?
01、“危则思变”,是否真的要变?
根据2019年的经济情况,以及2020年经济发展趋势,每个职场人都处于危险境地,我们都要学会“危则思变”。
是的,要变!而且也一定是要变,不能坐以待毙。
“危”中求“变”,这是一种破局思维,更是一种“自救”思维。
但如何“变”才能有助于我们脱离险境,帮助我们个人职业的发展,这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1)、关注行业动态,主动寻求外部机会
受疫情影响,至少2020年前两个季度部分企业都会处于求生存状态。
在市场环境并不好的当下,企业要生存,裁员潮是否会继续,我想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问号。
近几天一篇名为《西贝贾国龙: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撑不过3个月》的文章火爆网络,真真实实地反应了很多中小企业即将面临的残酷事实。
西贝副总裁称:目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自救。
西贝这样的餐饮龙头企业都尚且如此,中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又该如何呢?
企业都已如此,员工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都说你三年前的决定就是你现在的样子,曾经你在公司里能力和状态,就已决定了你今日是“被留”还是“被裁”。
无论你曾经的是否在“混”日子,还是在“干”好工作,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在企业中寻找到自保的方法。
当然,你对公司的价值大小一定是你能够“被留”的筹码。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即便是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我们千万不要急着“变”。
盲目跳槽,盲目裸辞都不妥。
最佳方法是“变”中求“稳”。
先在企业中找到生存机会的同时,再根据个人职业发展选择性跳槽。
在当下环境下,盲目的裸辞,只会是九死一生,要想重就业难度系数一定比在职时期重就业大。
所以,在保证生存时机和保证有正常收入的同时,积极关注行业动态,主动寻求外部发展的机会。
我们要相信,在政府的干预下,再难的经济环境下,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活下去的。
(2)、做好职业技能迁移,找到未来突破点
日月更新的时代,每一天都在变,很多职业岗位都在逐步消失,但同时又会不断涌现更多的新型岗位。
职业岗位改变了,我们是否要“变”。
答案是一定的。
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拥有的本事。
因为,不断岗位如何变化,岗位中的某些职业技能一定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职业技能的迁移,为未来个人职业发展找到突破点。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将自己长期局限于做一个业务或项目,因为这样会将我们困于一个笼子里,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在企业中,无论是跨部门的岗位调配,还是同个部门不同项目的调配岗位,都能够拓展我们的业务知识面和提升技能技术。
因为从事的和承担的业务内容不一样,也能了解其他业务知识。
有利于我们横向多方面的业务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眼界,用不同的思维去做不同的工作。
即使某一天不能呆在这家公司了,因为我们从事过不同的业务和项目,也了解不同业务操作,懂得更多的技能,应聘的岗位也是多样的。
在职场上,你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无论你在哪个500强干过,在什么朝阳行业呆过,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你拥有能够贯穿职场生涯的可迁移能力。
重视个人工作技能的提升和迁移,用好过往职场经验和积累,从过往中找到未来的突破点进行再次规划,勇于探索和尝试,才是寻求新工作的正确姿势。
02、工作不再是终身制,我们还能做什么?
职场上最大的谎言是:
老板说:“你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员工说:“我一定一辈子跟着你好好干。”
但我们都知道,都不过是彼此欺骗彼此罢了。
当今职场中,工作已经不再是终身制了,没有谁是谁的终身老板,也没有谁是谁的终身员工。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寿命较短,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8岁,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而以我国90%以上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来推算,我国企业平均寿命大约3.5岁。
特别是在这个5G通讯、量子技术、区块链全新的时代,更加加速了部分企业寿命的终结。
这也就意味我们大部分职场人在一家企业不仅不再终身,而且呆的时间很短。
那么,除了在企业工作以外,我们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这个极速发展变化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每个普通人都有冲破固有枷锁,获得重生的机会。
现代社会,正在悄悄出现大量的职场人转变为自由职业者,社会分工逐步向“平台+个人”发展,打破“公司+员工”的原有模式。
只有你“腹有诗书”,未来才有可能不需要依附公司平台。
因为,有创意、有内容、懂运营,一个人也能成为一支队伍。
以自媒体为例,自媒体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不依附企业赚钱的方式。
自媒体的方式包括直播、短视频、写作、微头条动态发布等。
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内容,通过流量、平台奖励、用户打赏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
所以,除了依附公司平台以外,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升级个人的价值组合。
将其变成“时间+知识”、“时间+技能”、“时间+脑力”、“时间+服务”等“高价值组合”。
锻造个人能力,将个人打造成一座高价值的“知识库”,并学习如何有效输出,这才是工作打开的正确模式。
即便在企业的工作不是终身制,我们也能够成为自己终身制的“老板”或“员工”。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企业可以延迟复工,但房贷、车贷、物业管理费等一定不会延迟...
即便是我们进行了消费降级,每天睁开眼睛依然还有各种账单,这些都是避不开、逃不掉的。
所以,我们唯一能自救的办法就是“危”中求“变”,“变”中求“稳”、“稳”中求“胜”。
真正阻碍我们的不是个人消费欲望,而是不懂“变”的思维。
消费降级不可怕,不懂“变”才最可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