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的故事

 观点其实已经在几天前写好,只是一直不敢说出来,因为在朋友圈的铺天盖地的转发中,我分不清理性和感性。

  故事在南方某媒体的某个记者的口中,剧本应该是这样,普通的实业家融资困难,只能求助高利贷,然后砸锅卖铁还不上,被B社会威胁侮辱,最后盛怒之下勇士替天行道,应该归属于为民除害,中间穿插了一出警匪一窝的戏码。在普通老百姓极强的带入感中,我们似乎天然的判断了正义,履行了法律,但是,我们都一样,我们距离真相都有很远的距离,也许,真相是你我最不愿意知道的虐心过程。

  第一,媒体带入了一个海洋判例法和大陆法系的奇点,给大众鼓吹了判例法,比如传播的父亲干掉虐待孩子的教练,被判无罪等等。那么,我讲一个九十年代的案例,某人为大型超市的仓储员工,因为工作繁重,不得已请自己的弟弟帮忙干活,弟弟在帮忙的过程中,开叉车不小心撞倒了年久失修的货架,鬼使神差的砸死了自己的哥哥,这是不是一个普通的安全生产劳动纠纷?超市难逃法网,赔偿金谈不拢,甚至关门都是可能的。这个案例中,超市叫沃尔玛,这个案例的宣判过程是什么样的呢?沃尔玛起诉弟弟非法进入沃尔玛仓库,并杀死了沃尔玛员工,应赔偿沃尔玛货损和员工死亡费!!!成功的转进为有人潜入仓库谋杀,而不是安全生产事故,很牛有没有,调动最出色的讼棍,用局部证据将陪审团忽悠到死。其中证据有,邻居早晨看到兄弟二人吵架,弟弟懊恼的诅咒哥哥下地狱,这也是谋杀的论据,这就很尴尬了,兄弟之间吵架都可能被指证为谋杀,法官最后判决弟弟谋杀罪名成立,执行死刑,他们的房子拍卖赔偿沃尔玛的损失,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最强盛时期的美利坚,不知道某位记者还喜欢判例法吗?

      别误会,我并不是要用案例比烂,从而证明聊城并不可怕的过程,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是非对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表象中看到我们知识范围内该看到的规律。海洋和大陆法系的优劣在哪里呢?海洋法系更侧重于公平,大陆法系则偏向于正义,你要公平又要正义,是一个特别过分的要求。判例法中,任何人都可以调动资源,在对等的陪审团面前论证,但是,富人可以调动全美最优秀的讼棍来忽悠,穷人可以请一个路边的算命先生,结果高下立判,判例法是有利于资本的,比如,舆论就是,可以通过影响舆论来影响法官和陪审团,别和我说你不知道舆论更容易掌握在谁的手中。大陆法系呢,则是一个固定的标准,你的某些行为就一定会面临处罚,而动机并不重要,并不能成为你逃脱法律的途径,只不过是在一个弹性的范围中,部分的实现公平。所以,欢呼雀跃鼓吹判例法的孩子们,你们在反对保护自己的法系,在宣扬足以碾压自己的判例法。我记得某年的南方某报纸,元旦煽情的宪政梦,结果现在又妄图践踏法律,自己扇自己嘴巴,结果无数看客还深信不疑。

      我们完全有理由理解,每个人捍卫自己对人对事第一看法的行为,但不要让自己成为永不更新的软件系统,尤其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媒体不可能给出一个公正视角,除非有人为公正付钱。就像看书学习一样,有的人看到的是观点知识,并反思论证自己认知的过程,而有的人,只挑自己愿意看的、能看懂的读。还是那句话是非对错永恒存在,但永远不会绝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