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

今天来看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快速阅读术》。在我的刻板印象中,美国人直白,目标清晰,日本人深邃,一针见血。

快速阅读术_第1张图片

回想自己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的学习轨迹,或许我并没有其他小朋友那么幸运,在刚好要学习如何阅读的年龄却因病住院,好不容易出院后,因父母爱女心切,怕我考不到好成绩,于是经常手把手的陪我把作业做完,看似是在教我,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并没有费摧毁之力,更不用说动脑筋想问题了,我的任务或许就是收获最后的荣誉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小学毕业了,托父亲的福(他的单位有指标),当时只需要参加一下考试,就能顺利地进入一所他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家长花大价钱想买进就读的重点学校。可是,在这里的三年确是我噩梦的开始。填鸭式的教育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吞噬着我,每天有好多的内容要去消化,有时为了能考出好成绩,还得连加好几个夜班!我已经忘了自己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只记得那个过程好艰苦,每个人都想取得好成绩,没人会真正的教你该如何高效的学习,你只能自己去摸索,去想办法攻克。所以啊,我好羡慕现在这个时代读书的孩子,他们有手机,有网络,遇见什么困惑只要问下度娘,找下知乎就全都知道了。因此,当我看到作者说要打破常规地去读书,不要想着不放过每一个字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触。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确实就是这样,规矩太多,受了束缚,总觉得如果不把每个字都看进去会不能理解。

读书,其实是件很轻松、很让人享受的事,像听音乐一样,我们听到的是一整段曲子,而不是一个个音符,同样,我们读书的时候,看到的也应该是一句句完整的话,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文字。这叫流水式阅读,让书籍从内心中流过,只要流过就会有痕迹,只要流过就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强有弱,各种节奏。


这种每天固定在一个时间进行阅读的方式,纽波特称之为节奏性阅读,我们不一定要在固定的那个时间一口气读很久,但是每天最好能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定时完成,这样才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获得更多的心理能量。我现在就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一起床什么事都不做,先读半小时书,虽然读的并不快,但是坚持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后,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深度与别人不一样了。于是,有时我会好奇地去问自己,这种深度确实是这个习惯带给我的吗?我每天早上读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种习惯会对我的深度思维有帮助,而不是广度思维呢?

经过一番思索后,我发现,那是因为我真的读的慢,每天的半小时,我只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而这些喜欢的内容指向单一,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一个问题,接着,在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开车的时候,我都有机会不自觉地去注意到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但对于其他类型的读物,我并没有给自己接触的机会,有很多知识领域我都是空白,甚至都不敢与他人交流。读完这本书后,我清晰地发现,这种只读一种类型书籍的习惯确实不好,思维特别局限,就像只拥有了一种形状的积木,虽然有很多颜色,但是由于都是圆形,无法往上堆积,搭不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子。


一行采集,一行精华外加一行评论,这个理念跟刘主编所说的三栏笔记法很像,他们都提倡要边看书边作笔记,并且将笔记分类,时不时将笔记进行整理与联系。这种方法很好用,是一种享受式的阅读,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思考,当你开始阅读后,你会不经意地发现文章中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这时你可以先用自己的话复述、压缩,并记录下来,建立初级压缩阶段,如果你想日后记忆更加方便,可以将这些句子再次压缩成关键词,将每个关键词之间做联系,建立新模型结构,进行更多的联想。这是我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方法,简单,好用,让头脑越读越清晰,但在这个环节之后,我还会用自己的话写点什么,有时是评论,有时是感想,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一直谨记作者的建议:不能啰嗦,言简意赅,最好只用一句话写清楚。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概括总结能力,还能帮助自己清理头脑中的残渣,格外整洁、清净。我还喜欢使用刘主编三栏笔记法中的行动栏,这样就能更好的让自己知道该如何去应用,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属于自己真正的知识!


所谓的快速阅读其实就是有节奏、有规律地跳读。首先,序言和目录一定要看,它是整本书的精华,所有的内容都包含在这里面,了解了序言和目录,就了解了整本书的结构与初步模型,让我们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有个纠错的基础。之后可以先看开头的5行和结尾的5行,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具体的结构趋势。这时,在你的头脑中一定就知道这本书讲的是有关什么的内容了,根据这些内容我们需要在头脑中设定几个相关的关键词,然后在文章中不断搜索、寻找与自己头脑中设想的关键词匹配的句子或段落,精简提炼,随时换挡,缓急有度。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阅读更加流畅,吸收更加迅速。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速阅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