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

   原来那本书是亨利米勒写的,据说很经典,我大致看了看,感觉也就一般。可能是我的经历不够吧。他们说有什么样的经历就会对一本书有什么样的理解。我是个从善如流的人,我很认同这种说法。其实我是对书名感兴趣,在我的想法里,北回归线应该是在北极圈附近的,那样就比较贴切,但事实上这条纬线穿过的都是比较热的省份,实在很不准确。即便如此,我依然对这个词感到很亲切,那是我心中的北回归线。这条线应该是一条经线,应该从江南斜穿整个中国辽阔的国土,在西北戈壁的那个小山沟是终点,我有时候为这个想法感到骄傲,这可能是和我的生活经历有关吧,不管怎么样,有机会我要循着这条线走一趟。

有想法自然没有问题。我们有过很多想法,大多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想法。很少有决心去实现其中的一个。当然了时间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我想这首歌写的挺悲催和无奈,当然也很真实,我虽然竭力避免这种事的发生,但我根本就不需要去避免,这首歌就是为我写的。

下决心和做决定具有同样的纠结和瞻前顾后,我们的人生其实并没有多少机会自己做决定,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像木偶或者类似傀儡。总有一些好心人为我们的决定操心,他们评估这个决定的可行性,评估收益,评估带来的影响,甚至会问你这样的决定会不会有政治方面的负面等等。。。让人不甚其烦。在打发他们的过程中,应该做的事都耽搁了。在经历了多次这样的关怀之后,我总结出一个经验,除非你没有足够的信心,否则不要去征求别人的意见。那样等同于对机会说不。

时间过得飞快,像一头野驴,有情怀的文人说时光像一匹白色的马穿过缝隙。对于自己的承诺我总是有足够的借口来拖延,有时候我在内心里自责,自责完了该干嘛还干嘛。看来我还是一个俗人。这也难怪,众生就是由俗人组成的嘛,那些大师毕竟是少数,极少数。很多时候把自己归位于大多数是心安理得的并且没有任何负担。

或许必须要经历一个特殊到史无前例的事,人才会痛下决心。对于我来说,201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事实上我因为过得浑浑噩噩已经忘记了这一年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微信里的信息我还是会很平常的打发这一年里的365天。

记得很清楚。年头通过qq群得知有一个很能让我勾起回忆的微信群。我迫不及待的加入了。群主是我的同学,通过也就很自然了。群主通告了一个让我兴奋的事,那就是今年在新疆聚会,初中同学毕业30年的聚会。这个信息太棒了!我没有一点犹豫,立马决定参加。

 既然做出了决定,剩下的就只是倒计时和等待了。期间我无数次的想象到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毕竟几十年了,我无法想象那个离别了这么多年的故土会是什么模样了。虽然通过之前零散的信息了解到一些,但这一天如此真实的将要来到,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目前只是激动,一旦梦想成真我会不会还是淡定自如呢?

 

    没有人知道我将会在这一年的七月里做什么。我不动声色的做着准备。只是和家里说了说。我知道他们没有理由来阻拦我。因为姐姐已经在去年回去过。我们这一辈回内地的人血液里似乎都有一种医学上无法解释的基因,都会在孤单的时候想起那个养育过我们的小山沟,所谓故土难离可能就是这种感受。

    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我有些恍惚。简单的行李装满了渴望,很沉重。虽然脚步匆匆但是步伐轻盈。我知道,既然选择的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旅途已经不是我曾经熟悉的风景。陌生。可能是我在远方待的太久,一切都变了模样。即便变得再好我也并不留恋,心已经奔向远方那个梦里的故乡。我在想,我以后可以不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了。作为一个俗人的想法永远不可能洞察秋毫和想到更远,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为这次聚会付出更多的思念和更深的乡愁。

  现代交通的一个好处就是浓缩了距离。以往需要几天时间的行程现在只需要用小时来实现。即便如此,我还是坐肿了小腿和脚面。从来没有这样长时间的出行,有些生理反应都是正常的。其实,最让我感到可耻的是我居然无法适应新疆的时差了。还好只是旅行,如果是长期的话,估计我会半疯了。哎,离别,足够的离别真的是一次脱胎换骨。

   乌鲁木齐,只有些许让我感到亲切,那就是满大街的口音还有强烈的阳光。其余我需要时间去慢慢拼凑慢慢适应。当然此时我只是一个过客,我需要再坚持一下才能到达那条心中的北回归线的终点---北屯。

    北屯不是我印象中的北屯了。即便仔细观察,这里也和绝大多数的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多少有些让我失望,只有那蔚蓝的天和街上的行人还有店铺的招牌在提醒我这是个边陲城市。经过三天的行程我从4000公里外的上海来到了离家乡已经不远的地方了。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情和身体状态来迎接朝思暮想的寻根之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回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