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你的爱绑架了孩子的人生

别用你的爱绑架了孩子的人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宋丹丹有一个小品《懒汉相亲》,说的是大龄剩女魏淑芬和懒汉潘富相亲的事儿。

男的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迎接女孩的到来,特地做了一番准备,把纸盒子打开当电视,椅子上放气球再盖上块布当沙发,总之能美化的都美化了。

小品最经典的桥段是宋丹丹扮演的魏淑芬说的一番话,  “俺娘说了,女儿大了要出门,要找找个勤快人;俺娘说了,有些个人胡扯八扯当本事,牢骚坏话烦死人;俺娘说了,耍皮球,睡懒觉,这样的男人不能要;俺娘说了……”

说话的时候,潘富正半蹲在气球做的沙发上,累得快蹲不住了,“你娘还说啊……”

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很好笑,当然这是个艺术作品,有很多夸张的成分在,但魏淑芬说的话,从一个侧面把母亲对未出嫁的女儿的期待展现了出来。虽然是大龄剩女,却仍是母亲的宝贝。

                                  2

签约作者陶瓷兔子的一篇文章深深触动了我。作者的朋友是个心理咨询师,曾跟她聊起几年前的一个来访者。

这是一个已有一个两岁孩子的26岁姑娘。因为家暴想离婚,可是她的母亲却以死相逼,要求她继续这段婚姻。

尽管她对母亲有很多怨恨,尽管她在和母亲的争吵中甚至把母亲推到在地,可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遵从母亲的意愿。

姑娘对咨询师:“我的人生就像是我妈的影子,她一路替我选择小学、中学、大学,替我选择朋友,替我选择爱人。我一点自由也没有,稍微不如她的意,她就一哭二闹寻死觅活地说我不听话,说我翅膀硬了不认娘。”

这样的话听起来并不陌生。父母以爱的名义,操心费力,为孩子遮风挡雨,却不知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被包办的人生,完全没有了色彩。

引用《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一句话:“你拼了一生要阻止他们去遭遇的痛苦,总会找上他的门。”

                                    3

父母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就是过度保护,一方面这些保护中大多带有要求和条件,是变相的控制;

另一方面,孩子到头来没有独立的能力,甚至在潜意识里惧怕独立,只能一边接受父母的控制,一边依赖父母。

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一个初二的男孩,因为厌学而休学在家。孩子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经常在QQ上更新状态,“今天又玩了个通宵,爸妈也不管我,太爽了!”

他的父母堪称溺爱孩子的“典范”,该吃饭了,孩子在打游戏,妈妈说,“要不,妈妈喂你吧!”

这种“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孩子完全没有了自我,成为一件“私人物品”被绑在父母身上。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学不会爱,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一个孩童,没有跨入成人的阶段,所以他们只会用孩童,甚至幼儿的方式不断地向周围的人索取,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4

“我这都是为你好”是父母最爱说的话。

这句话,成了控制孩子的枷锁。父母以爱之名,对孩子寄予各种期望,有了各种要求,进而为孩子进行人生规划;

这里面有不少都是父母内心愿望的投射,并不是以孩子的想法和成长为出发点的。比如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安全感、控制欲等,为了宣泄自己的焦虑,为了在子女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等。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承受着父母沉重的爱而成长起来的。父母总是把他们认为最好的提供给我们,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我们,并在我们身上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父母之爱是蜜糖,也可能是利剑。

爱没有对错,但爱的方式有对错。

别让你窒息的爱吞噬了孩子,别用你的爱绑架了孩子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用你的爱绑架了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