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32李萍】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一、读书积累:
①恕(shu四声):恕道,待人宽容,体谅他人。
②族(zu二声)党:聚居的同族亲属。
③弟:通“悌”,指弟弟敬爱哥哥。
④仇雠(chou二声):冤家,对头。雠,即仇
⑤纤芥:细微。
⑥夙(su四声)夜:早晚,日夜。筹:筹划,谋划。
⑦排奡(ao四声):形容文章风格沉雄矫健。昌黎:即为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世居昌黎,后世因尊称他为“昌黎先生"。
⑧拗(ao四声)很:形容文风深沉变幻。半山:即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王临川集》。王安石在钟山的故宅称半山,故别号“半山”。
⑨太史公:即为史马迁(前145一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因曾任太史令,故称“太史公”。
⑩傲兀不群:高做而不流于俗。
①暗然尚絅( Jiong三声):形容君子深沉隐海,不显山露水。絅,罩在外面的单衣。
②疵(ci一声)议:非议,指责。
②腹诽:亦作“腹非”。ロ里不言,心中讥笑。
③酬(chou二声)酢(zuo四声):客人用酒回敬主人。
二、读书心得
1.“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育人作用不小啊。
2.“所谓翁失马,安知非福"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平常看问题,正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已己悲"所有的事都应该辩证来看。
3.“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
不通,明日再读;今天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曾公总结的读经、读史之法,让我感到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一种能耐。
4.“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一个人一定要有老师,否则就缺乏敬畏之心。我理解一个人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否则就容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
5.“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交友是很重要的,正如现在很流行的一句: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这封家书较长,从中学到了曾公为人处事、做学问、交友等诸多方向的心得与感悟,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受教!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吴香华】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此封家书主要回四弟、六弟信。
书中讲悌道,让我明白兄弟姐妹间如何相处,互相扶持,互相维护,在父母族党面前不争好坏贤愚,方能亿方年无纤芥之嫌。
书中讲读经史之法: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耐字尤为重要,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读史的设身处地的方法,我感觉绝妙,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史则专熟一代。
如若我当初学历史,也能用上曾公之法,必不至于排斥这科,或许还会喜欢这门课。
读其他书也要专一书,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天地间除此书外,更别无书也,此集未读完,不换他集。此谓专也。
曾公还几次谈到朋友的重要性,要交贤友、益友。
曾公对诸弟之关心与友爱,大赞!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16吴晓英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 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 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一, 内容梳理
四弟信:谈兄弟贤愚。读书同学与场地之见。
六弟信:喜此为绝妙古文。“荒芜”与“牢骚”。诗经史之法。支持兄弟们去省城读书。
九弟信:家事惜话短。
二,知识搜集
肄业
三,经典语句
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我便是不弟。
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
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慎之又慎。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四,几点体会
1, 曾先辈对四弟所言之“不觉汗下”令人敬佩。一是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加悔过,彰显先辈“有则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不二过”的儒家风范;二是把兄弟之情看作“罪”而细思其过,彰显先辈“兄友弟恭”的仁者思想。
2, 对四弟所言读书出外,先辈一再强调“益友”“损友”“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足见先辈对交友的重视,唯恐“近墨者黑”。一再告诫兄弟“择友慎之又慎”的忠言,至今天我们亦然,环境造就人,同样你与什么在一起决定你人生的高度,这都是古今中外人们总结出来的真理,“无友不如己者”。选择什么人与自己同行、选择什么环境下去修行,虽然都不是主观因素,但这些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成功。
曾先辈之言当为吾辈修身之宝:“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 ”“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慎之又慎。 ”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3, 对六弟的来信,赞其文笔精妙,又将其中内容一 一解析,一种兄长友爱的担当及学者为学的底蕴跃然纸上,读经读史的经验,给兄弟们读书找到了捷径与方向。吾不禁为曾氏兄弟有曾先辈这样的兄长而骄傲。感悟也正因如此,曾氏家族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闻名于中华学子之先,为后世瞩目。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47石瑾玲】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 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 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这封家书较长,主要部分为答四、六两弟信。从信中可知四弟对大哥不满意。不满意之处,一为待人不怒,只以空言指责,未见给弟实际好处;二为不同意大哥“在家不外出”的意见,仍坚持要外出,并携带季弟同出。
常言说:“子大父难做,弟大兄难为。”此时的四弟二十出头,已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大哥的不能勉强。故曾公一面申叙自己责弟乃为弟好,决不是抑弟扬己,望弟理解,一面只得同意四弟携季弟外出求学,并负责两弟的学费。曾公在信中只是告诫四弟“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并特为指出衡阳不可读书。传说曾公当年在衡阳求学时,因成绩优异而遭衡阳籍士子的忌妒,故在曾公的一印象中,衡阳士子多轻薄,属损友而非益友。但他对信中所言及的两位衡阳籍老师却怀着敬重之心。
欧阳先生名凝扯,沧溟为其号,凛生出身,一辈子以教书为业,是曾麟书的朋友。曾国藩十四岁那年,曾麟书请好友出个题目让儿子做,借以考试。欧阳遂以“共登青云梯”为题,命曾国藩做一首律诗。诗成,欧阳大加赞赏,说这诗是金华殿中人说的话,并断定曾国藩今后大有出息,又将九岁的女儿许配给他。此女即日后的欧阳夫人。可以说,曾公一生中最早的赏识者就是他的这个岳父欧阳凝社,故而终生敬重。
在答六弟的信中,值得注意的是,曾公将读经史子集、讲义理之学看做是有大志者所为的事,而将读四书文、做试帖律赋的科名之学作为天分低的人所为之事。在曾氏的眼中,六弟天分高,无科名亦可做大事,其他三弟天分低,只能求功名。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53闫松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 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 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这封家书很长,我反复读了三遍。
第1节写收到书信。
第2节先回答四弟信。兄弟之间重在推己及人,理解别人,互相理解,兄弟之间的嫌隙,其实往往来自于青萍之末,稍加不慎,内心想法一点点不合,就会造成将来之大的裂缝。
兄弟之间要全替对方着想。更要想着对方比自己好,注重对方名声,兄弟必然如同一人。
第3节是说,四弟本就资质平常,所以曾国藩建议他在家学习。在家更是合适四弟的,去外面求学,不能不受外界环境的沾染。而且他强调,湖南乡间之读书人大多是庸俗之辈,乡间未有学业之好友,在选择朋友上,读书人更应该侧重能够夹持自己的。
第4节。曾国藩向四弟强调,学习要选择一个好的老师。还多选择那些胸有大志的人。选择学习的老师,应该长久的跟进,不可见异思迁,如果不能够长期的跟从一个老师去学习,那他最终就没有什么大的长进。
第5节是给六弟的回信。看到六弟的书信,他觉得六弟的古文应当求其气,他认为六弟有韩愈和王安石的文章之气。那种像韩愈的沉雄矫健,像王安石的万千变幻,诗歌也要傲兀不群。为六弟写出这样的文章感到高兴。
第6集,他强调为君子者,不必在意别人的议论,应该与同路之人一起切磋,不必在乎说自己有朋党之嫌。
第7节当中应当是六弟对父亲有了不甚恭敬之词说荒芜已久,无甚纪律,但是,他结合自己的实际,告诫六弟,万不可如此,对于长辈,父亲,师长,应该多称颂好的方面,不可对小的细节有所非议。
第8集是说,牢骚防断肠,不可有过分之牢骚。人之一生,福祸无穷,塞翁失马,关键不要在意热衷名利,应当应当爱惜时间,不为虚名所累。
第9节,是说六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仍旧是读经如盲人不能找准目标,不能砥砺前行。
第十小节,作者强调,研究经书关键是要有强大的耐心,继续不断研磨。读历史也应当是有所侧重,就好像苏轼所提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并且强调在读书过程当中设身处地走进当时的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设身处地去想,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去办?
第11节是说当今读书人路线有三种,作者最强调的是义理,而且义理便于各人去躬行实践。社会实践中也找到了其根本之路。
第12节说,读个人文集,要全身心投入其中,你如果在那个时代该怎样去处理?为什么有这样的文笔 ,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把整部文集都读完,也体现了一个专心致志的特点。
明天再接着说。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18曲丽华】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第162页-182页
随书成长:
此信乃回复诸弟。复四弟之兄弟存心、择师友;复六弟赞许颇多:赞行文妙笔、赞忧兄弟切要;告弟不疵君亲细节,忠孝于心;劝抚落第之不悦;究读书之道——“耐”字诀;复六弟之理驳;劝下省肄业并做指导;意见不同可再信详议;复九弟关怀之情字字可显。
1.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2.长存暗然尚䌹之意。
3.当谕亲于道,不可疵议细节。
4.“耐”字诀: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5.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
6.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今日读信,感慨良多,维叹胸无足墨,难以尽表。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田丽维】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记内容】
记收家信事;回四弟信;回六弟信;嘱咐九弟季弟事;不暇抄日记及冯树堂写荐条事。
【记重点】
1、弟:通悌,指弟弟敬爱哥哥。
2、仇雠:同义联用。冤家,对头。
3、纤芥:细微。
4、冬学:农村在东闲时开办的季节性学校。
5、损友:于修身有害的朋友。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效尤:仿效坏的行为。成语有以儆效尤。
6、排奡:形容文章风格沉雄矫健。
7、拗很:形容文风深沉变幻。
8、傲兀不群:高傲而不留于俗。
9、暗然尚絅:形容君子深沉隐晦,不显山露水。《礼记·中庸》:“《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郑玄 注:“言君子深远难知,小人浅近易知。人所以不知孔子,以其深远。襌为絅。锦衣之美,而君子以絅表之,为其文章露见,似小人也。”
10、药石:古时指治病的药物和砭石,后比喻规劝别人改过向善。
11、众口铄金:众人的言论能够融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易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2、汗牛充栋:柳宗元“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13、肖子:在为人、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
14、贤贤易色:尊崇贤者而改变喜好女色之心。
15、廪生:明清两代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
【记书目】
《纲目》:《资治通鉴纲目》的简称,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学著作,由他的门人赵师渊续编完成。
【记警句】
1、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弟。
2、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3、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
4、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也。
5、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
6、臣子与君亲,但当称扬善美,不可道及过错;但当谕亲于道,不可疵议细节。
7、科名迟早,实有前定,虽惜阴念切,正不必以虚名萦怀耳。
8、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
9、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
10、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
11、读经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12、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
13、经以穷理,史以考事。
14、是故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也专主义理。
15、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
16、昌黎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
17、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惧也。
【记想法】
回四弟信中,曾公主要谈兄弟和睦以及外出读书之事。四弟对于兄长的教育似乎并不完全认同,所以曾公以兄弟之情谊出发,希望大家彼此能互相谅解。
又和四弟谈及外出读书和在家塾读书的利弊。曾公最希望弟弟们读书有恒,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出外,他们若肯真的静下心来,坚持读书,曾公都会努力为他们争取并且积极联系推荐。
六弟才高,曾公和他谈的非常多。对于古文,曾公有自己的见识,总须有倔强不驯、愈拗愈深者,论诗论字皆如此。
对于文章、诗歌、书法的见识就是一个人个性的体现。曾公骨子里自有一份倔强和刚正,也自然喜欢同样硬气的作品和作者。
对于六弟言语中对长辈不恭之语,曾公不但直接指出不是,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腹诽长辈,曾公称之为大恶。对于君亲,只可称扬善美,谕亲于道;不可道及过错,疵议细节。这是古人美德的一种体现。今天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喜欢和孩子平等相处,孩子可以指出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起交流解决。父母的威严不再是高高在上,孩子也并不一定非要按照父母的意旨做事。古今父子关系的不同只能代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关系的变化,无对错高下之分。
曾公和六弟谈的最多的还是读书。对自己不能指导弟弟读书的悔恨,告诉六弟耐字诀和专字诀,各类文章要学各类人等。每次讲读书都会条分缕析,细致入理。每次读书也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曾公又对四弟六弟从师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曾公说,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只有面对老师,才会生严惮之心。这是尊师重道的见识。我们今日称老师称学生,大抵都是对学校里的老师学生而谈,出了校门,我们除了以前的老师,好像再没有从师学习。想想曾公前几篇书信中谈到的“师友夹持”,有师可从,有友可励,着实是幸福事。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26杨雪】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共读第52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诸位老弟书第162页-18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答四弟信中,曾公主要论两事。一,对四弟“责我待人不恕”所表的谦卑之心,又能真诚接受四弟的指责,真心反思自己的疏忽,可见曾公胸怀之宽广坦荡。“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曾公非常重手足之情,重和睦相处之道。避免与兄弟之间产生嫌隙而用心,坦诚地与之相处,其对兄弟的爱也深嵌其中。二,四弟读书之事。曾公对四弟最忧虑的事,习俗染人,恐四弟效尤,使我再次强化了圈子的重要性。联系到即将上小学的儿子,会有怎样的良师益友?会有怎样的生活和学习圈子?这也是我最担忧的。
在回六弟信中,主论读书之道。“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读书亦如此,我们孩子的学习呢?是否也遵循了“耐”字诀?
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这句话也很好地指导了我,我读书的困惑也存在记不住的问题,读到此句,醍醐灌顶。
“专”字诀,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专”字诀,读书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