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能给你的不是知识,而是气质

      昨天晚上和表妹聊天。她是艺术生且今年高考,寒假回家没有怎么见着面她就已经马不停蹄地赶考试的场子去了。

     昨天她有些失落地跟我说,北电中戏国戏一个都没录上可真难过啊。本来是为了高考而学得文管,可是越学越觉得后悔,自己应该去学表演的。我知道她心中怀揣着对中戏的梦想,喜欢电影艺术,喜欢文艺情怀。看多了娄烨和王小帅,见识过了中戏的人和环境,在她心里早就“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么劝她亦或是安慰她。本质上讲,这都是自己的选择与所处目前的困境之间的矛盾。我只是想起了我自己,那时候我特别向往复旦。我曾在我的床头写下过无数遍这个大学的名字。可是后来,梦想没什么牛的,总有一天随着你年龄的增加,很多梦想就不再是梦想了。提起来,自己都觉得矫情。

      我十二年的通识教育生涯把我送进了上海这个城市,或者说我选择了它。我看过奇葩说辩手艾力所著的一本书,名叫《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书中他讲:小选择是用脑子的,而大选择要顺遂内心。看到这句话时,我大学已经过完四年了。

      总结一下我大学的四年,就是一直根据我当下能拥有的东西在做选择。大一的时候我准备了上海的插班生考试,那时候很想学金融专业,看着徐静蕾导演的《亲密敌人》里面做女投行的样子心向往之。再加上家人的期待,所以在最后插班生选学校的时候,我明知道只有一所大学会有金融专业,竞争激烈无比,我还是报了。

      我记得我走进考场,看着一圈教室都是报考这个大学金融学的人时,我感觉自己亲手断送了自己过去一年的向往与期待。不敢称努力,因为的确努力没有到该有的标准。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有点傻。那个年纪,太容易想太多并给自己设限了。我其实并不讨厌我的专业,我只是受不了我大学里的环境。实际上,我当时抓的痛点不对,哪怕我去别的大学学习中文,可能学出来我一样可以进公关公司,因为门槛实在太低了。

      大二的时候,我其实对复旦还是念念不忘的,遂拼死了一条机会进入复旦辅修金融。每个周末走进复旦邯郸路校园的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年我来到了这里又会是什么光景。可是,我不一样还是来了,虽然二专听起来鸡肋(其实自己学起来也鸡肋),可是能让我感受一部分名校的气质。

      我微信后台的粉丝有很多都是高考生,每次在群里她们热切讨论那些高中知识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高中。我上大学四年了,我并不觉得这四年我学到的知识真得是知识,或许是因为专业的局限,我认为只要不涉及高尖端的专业,尤其是偏文科的专业,无论哪一所大学授课内容都是差不多的。

      复旦辅修的期末考试,老师说我们和复旦金融本科的学生用的是全部一样的卷子。实话说,并不觉得能难到哪里去。大学或许跟高中不同,不能用“题难不难”来界定学校的好与坏了。

      我们追求的名校光环,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气场。你选择进入什么样的一个圈子,和哪一群人为伍,你们每天讨论什么样的内容,你们粉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还能上学的年纪,选得是学校;在需要上班的年纪,选得是公司。闺蜜曾交往过一个男友,我从一开始就不看好。后来他们分手,闺蜜愤恨地对我说“实在看不下去,他太不上进了”。是的,我和闺蜜我们都是一群追求精进和期待自己活得更好的人,生活场景亦是如此;来个三观不一致的人蓦然闯入,到最后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人,无论进入哪一个年龄阶段。都是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定义,然后再继续为之匹配合适的圈层与生活场景。

       我在我的大学,并未遇见自己多么心仪的人。过去的很多个瞬间,我觉得自己的确是来错了地方。我早已习惯了的生活场景和价值观不敢苟同。向往勇猛精进久了,就会看不上懒惰消极抱怨;向往阳春白雪久了,就会看不上下里巴人。某一天你想谈个文学性高一点的话题,得到的回应是“蛤?”的时候,你会觉得大学里真不是教知识的,一个人整体的气质也不是靠这四年积累出来的。

      哪怕你不想承认,可是你早已活得是你自己了。

      你从哪里长大,你跟着谁长大,你就会有浑然天成的思考体系与性格。高考后,你选择去往哪里待四年,跟谁待四年,你就会慢慢拥有那个城市气质,你的性格里也会沾染室友们的性格。

      我一开始对公关并没有什么兴趣,一心想考CFA活成金光闪闪的样子;谁料想后来,我连留学选择念什么专业的硕士都直接一门心思想跟“公关”靠近。我感叹习惯和时间的力量。

      后来的某一天,我突然顿悟了这个道理:无论我承认与否,我都是个喜欢文艺的人。我向往精致利落犹如灭绝师太亦舒书本里的女人的一生,我也爱张爱玲爱三毛的浪漫。所以,为什么要给自己设限呢?为什么我大一就非想学金融专业呢?

      你想去的地方和你该去的地方,理论上讲应该是一致的。

      我喜欢艺术,我仍然在努力的学习画画,我仍然怀揣伟大的作家梦和导演梦。

      我想要自己成为一个厉害点的人,我看很多书,不断列计划,不断修正自我。

      我想要实现阶级流动和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圈,我至少要拥有一些certifications和梦想。

      这和我学什么专业,哪个专业就业率怎么样,有关系吗?

      从不相信XXX专业是哪个学校的王牌这种话,本事长到你身上你就是王牌。

      不知道是我太low还是什么原因,我真得没见过恍然几年时间就逆袭的朋友。过去我看不上的,现在我还是看不上;过去就够不着的牛人,现在一样忙得没空搭理你;过去特别能折腾的,家里有钱的高中一毕业就出国了,家里没钱的继续在社会底层游荡;过去特别能学习的,现在基本选择了稳定的生活结婚生子。待在本地或离家进的地方上大学的,不是考本地的公务员就是事业编了。

      我从来没看不上网红或一些以前不好好学习现在成了时尚博主的人,除了一方面运气,就连那些年的坚持,叩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可能你真得做不到。

      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技术派拿不下的。哪怕看看pony大神的化妆小视频,我都感叹化妆这门学问的博大精深啊。

      你想成为谁,你就去敲哪个地方的门。就算敲不上,也不要给自己设限。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关键是最后你亲手设定的这套程序,真正把你自己塑造成了什么。

      “我真得也想去中戏念个艺术管理类的博士呢” 昨晚我笑着对我妹说。

      “去啊,有什么不可以!”她回复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能给你的不是知识,而是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