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手,你不能不知道的心法

关键词: 知识体系  知识连接  3+1思考法  保持童心  学习套路  刻意练习

字数:3183字,建议精读时间:8-10分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让人类可以轻易获得几千年文明累积的知识,人人都可以像诸葛亮一样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AI的出现,让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秒杀其他物种的智商,在人工智能面前是如此弱不禁风。

但是,人类没有丧失追求进步之心。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梦想这将这些爆炸的知识收入囊中,提炼淬化,形成自己的独门心法,从此登上武林之巅。

成为高手,你不能不知道的心法_第1张图片
成为高手的心法

不光有人想,还有人做到了,这是一个英雄出少年的时代。

1、李叫兽的传奇

1991年出生的李靖显然就是这个知识武林中的英雄。李靖,外号托塔李天王,以一座宝塔笑傲江湖。哦,错了错了,不是那个李天王。这个李靖花名李叫兽,2014年以一篇《你为什么会写自嗨型文案,X型与Y型文案的区别》闻名于知乎和广告圈,2015年创办公司,2016年公司就被百度收购,以26岁“低龄”出任百度史上最年轻副总裁,此时,他还在清华大学上研究生。

这已经够神奇的了吧?还有更神奇的,且听我道来。近日翻看了小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其中有一篇文章写的是李叫兽。看完该文,我仰天长叹,终于找到我的偶像了。李叫兽修炼的这一身炉火纯青的内功,居然是通过看书,学习理论获得的。这让我信心倍增,我等天天捧着秘籍修仙的凡夫俗子有望矣。

同样是阅读,写作,为何李叫兽已成为绝世高手,我还在河边的滩涂上扎马步?难道是我看的书不对,李叫兽有武功秘籍?非也,李叫兽在成名前看的书,你都能买得到,或者你也看过。那么差距在哪里?从李叫兽在知乎中的一篇文章《我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中以初现端倪。

就如武林高手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内功心法,要想成为知识高手,你也要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在文中,李叫兽给出了3个方法: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3、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估计有不少朋友会说,这篇文章我早就看过了,然并卵,我也还是没有成为高手。别急,我们不光要看高手怎么说,还要了解他是怎么做的。

通过以上三点打通知识的任督二脉,李叫兽用的却是再普通不过的方法——提问。

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用这个知识解释?李叫兽至少要找出五个现象才能放过自己。

这个知识可以用来做哪些事?还有呢?这是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碰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情?这是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没错,李叫兽的武功秘籍就是提问!

提问真的有如此神奇?我觉得是,不信的话,你再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2、卫哲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另外一位少年成名的70后的武林高手——卫哲。25岁出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31岁任世界五百强零售巨头百安居首席执行官;36岁担任阿里巴巴公司总裁。虽然是70后,其经历比李叫兽还要神奇。

卫哲在阿里的时候,有一次去下面的软件开发部门做走动管理。当时软件部门面对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要不要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管理财务的工具;或者给客户做个电子传真的功能。对于如何选择靠谱的产品进行开发,没有很好的标准,导致开发的成功率只能是五五开。

在没有接触过关业务和客户的情况下,卫哲通过询问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切入了业务本质,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部门管理人员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这次沟通,调整了开发的方向,该款软件上线后1个月内就获得了上万的用户。

后来,事情的亲历者把卫哲的这套提问方法总结为:卫哲的3+1思考法。

3个问题:

需求是从哪里来的?目标客户是谁?

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求?这个需求紧迫吗?

他们的痛是什么?场景是什么?(用产品之前/之后)

+1:  解决之后在网站数据上会有什么表现?

由上面这个故事,加上李叫兽分享,想必你已经看出来了,提问就像一个路标,在阅读时,它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在咨询时,它指向问题的本质。提问看上去很简单,却是通向高手之路的心法。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知道,只有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才能将知识打通,并在生活中应用。而刻意练习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一定要有反馈。提问,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自己给自己建立的反馈系统。更是在具体沟通场景中,获取反馈的最好方式。

想象两个画面:一个是你,在阅读过程中,你划出了书中的重点,并且记录笔记,画出思维导图。但是,由于缺乏反馈,这么做,最终也就是记下了作者的观点。

而李叫兽是怎么做的?他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有价值的知识点,会问自己上面提到的那几个问题,强迫自己将知识点延伸,用来解释其他的现象,并且找出应用的场景。有时候,举出五个解释或者应用场景,就要花费他1个小时的时间。

面对同样的信息,为什么有人能得到充满洞见的观点,有人则不能?差别就在于他们对于信息加工和处理方式不同。而提问并获取答案,就是一种加工信息的方式。通过加工后的信息,能改变人的认知和行动,才能称之为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提高提问的能力?

一、保持好奇心

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各个都是“问题”儿童。长大以后,经历多了,对于很多事情见怪不怪,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让你丧失了很多提问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探索事件背后原因,关联现有知识的机会。

比如坐飞机,儿子会问,爸爸,飞机是怎么转弯的?为什么降落的时候要打开遮光板?飞机的空调是怎么工作的?这些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如果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了,你就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

提醒自己保持一颗童心,无疑会让你凭空多出来很多问题,养成一种提问的习惯,是提高提问能力的前提条件。就像做零售的,你首先得有流量。

二、学习套路

提问显然也是有套路的,先学会套路,会有效的提高提问的效率和精准度。下面给出几个常见的提问套路,供你参考。

1、5W2H

5W2H是英文中常见的七个问题:Why(为什么), What(是什么), Where(在何处), When(在何时), Who(由谁做), How(怎么做), How much(要多少)。这七个问题考虑到了事情的各个方面,通过步骤化和流程化,能帮你弥补思考问题的疏漏。

5W2H通常可以用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为创新时梳理思路的工具和分配任务的方法。

2、精准提问的七个“问题抽屉”

要想提出精确的问题,可以用层层递进的七个“问题抽屉”。下面分别介绍七个抽屉:

抽屉一:继续/中止性问题,我们是否需要讨论这个问题?

抽屉二:澄清性问题。你的意思是什么?

抽屉三:假设性问题。你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抽屉四:质疑性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是对的?

抽屉五:缘由性问题。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

抽屉六:影响性问题。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抽屉七:行动性问题。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建立在以上七个问题抽屉上的精确的提问,将有效的提升沟通效率。

三、刻意练习

任何方法,不练习就只会是空谈。不管是在工作生活,还是读书写作,养成提问并回答的习惯,用路标链接知识,才能有效的建造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是捡回来一堆碎片砖瓦。

在刻意练习的时候,会有一些人觉得,在阅读或者写作的时候,这种提问的方式,会降低速度和效率。而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提高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对于学习来说,使用正确的方法,慢就是快。正如谚语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种急躁的心态。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提到,我们用无意识的“系统1”不假思索做出的反应,往往受制于经验主义,虽然快,但未必对。而“系统2”调用注意力来分析,解决问题,虽然慢,但不容易出错。可是系统2常常偷懒,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从这点上来说,学习其实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学习没有效果的原因。


人人都想成为武林高手,但是能上华山论剑的,往往就那么几个人。通过李叫兽和卫哲的案例,我们发现,提问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工具。而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要想真正打通任督二脉,就要通过提问和寻求答案,来将已有知识和新吸收的知识链接起来,并且设置知识的使用场景。这也是为何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说,判断你提出的问题重不重要,就要看所提问题涉及的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关联度。

好好提问,天天回答。祝你早日成为高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高手,你不能不知道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