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回望童年,似乎总是天真无邪,天真烂漫,那时候正是美好无忧无虑的时光。
有些人童年或许真是这样,但有些人的却恰恰相反。
这种暴力更多的时候,并非拳打脚踢的血淋淋,而是一种无时不在的孤立,就像冷战分分钟让你直打寒颤。
近期就有一部韩国电影,将我们不堪回首的过往,赤裸裸的搬上大荧幕。
片名也很亲切:
《我们的世界》
豆瓣1000多人看过,有8.4的高分。
是近期口碑最好的韩国电影。
在韩国网站Naver。
甚至拿到了9.2的观众高分,7.66的专家分数。PS:《釜山行》7.10分
导演允恩珠虽然是个新人,以前的几部作品也不温不火。PS:女导演哦
但凭借本片硬是活生生干翻了话题大作《釜山行》:
斩获韩国第37届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
没有强大的卡司,主演就只是几个小学生,但演技却能碾压国内一半以上的小鲜肉。
电影的主角就是海报中的两个小姑娘:一个叫李善,一个叫韩智雅。
像大多数中国的平凡家庭一样,李善家境很一般,母亲经营一家点心小店,父亲在附近的工厂打工,家里还有个小弟弟。
有着邻家女生的相貌,普普通通,但又干净清爽,也有着邻家女生的性格,很安静,很乖巧,一看就是个好孩子。
她也怀抱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全家总动员一起去看大海,很纯很美好,面朝大海,可以春暖花开嘛。
但是即便乖巧如她,还是不幸遭遇了校园霸凌事件,最明显的标志是,她被全班同学完全忽略。
体育课上的躲避球,她还没参与进来,就被无情判决出局,无论如何解释,根本没人理会。
同学过生日,她好心好意想要参加,人家却骗她代替值日打扫卫生。
等她完事兴冲冲的跑到人家去,才发觉就连人家给的地址都是假的!
之后呢不明真相的她,还是把礼物诚心诚意交给人家。
得到的答复也只有一个字:
哦!
道歉什么的都是奢望。
就在四年级期末的最后一天,转校生韩智雅登场,她也就是海报中的第二个女生。
这天上完课,所有同学都走了,只有李善留下来等她,两人一起回家,边走边聊,很快聊到一块儿去了。
她们就这么有说有笑,玩了一个暑假,天天黏在一起无话不说。
比如:隔壁班的男生那些事儿。
李善看上了一盒彩色笔,但是没钱买。
也就是那么一提。韩智雅二话不说,就给她偷了出来。
她们还为彼此戴上手链,除了颜色一模一样。
象征友谊天长地久。
大人不在家,她们就一起做泡菜炒饭。
她们究竟好到什么地步?
玩到后来,韩智雅就连自家的秘密的都直言不讳,爸妈离婚这种事,竟也脱口而出。
快乐时我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翻倍,悲伤时我们分担悲伤,悲伤就会稀释。
因为我们是朋友,比姐妹还亲的好朋友。
然而一件小事的发生,成了她们关系默默转变的节点:
暑假的清晨,李善发现妈妈忘了做紫菜包饭,那是韩智雅的最爱,于是她向母亲撒娇。
也就是这一幕平凡但是幸福的温馨时刻,莫名的刺激了韩智雅。
毕竟父母离婚后她已经很久没能沐浴母爱的阳光。
镜头下的细节刻画十分到位。
她默默盯着,然后默默的转身,什么也不用说,心境处的微妙转变丝丝入扣。
李善送来紫菜包饭了,她是什么反应呢?
戴上耳机玩着手机听着歌曲啃着薯片,视觉上,听觉上,味觉上,将自己隔离起来,包裹的严严实实。
薯片啃完了,就开始抱怨李善家的环境,怎么连空调都没有啊?
然后一个人霸占电风扇,抛给李善的是冷漠的一道背影。
都说细节的掌控力最能体现导演的镜头功底,这不,无声的背影,足以抵得过千言万语。
韩智雅骂李善了吗?没有!打她了吗?也没有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看都懒得看了一眼。
说实话这种冷战比打架还要恐怖,小女生之间的心理转变,说变就变,比变天还快,婊姐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深有体会。
你看暑假还没结束,韩智雅就跟补习班的同学好上了。
暑假结束,回到学校,她干脆直接倒戈,加入宝拉的阵营。
宝拉就是之前带头孤立李善的女生,学习好,家境好,班里面的大姐大,优越感分分钟爆棚。
于是,韩智雅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孤立起李善,对她爱理不理。
还跟大家说,之前送给她的彩色铅笔是借给她的,想要要回来。
就连李善没钱买手机这回事儿,也被她吐糟。
相信以李善年幼的心智,根本无法理解事实的真相。
小小年纪,她还不会察言观色,也不懂韩智雅的说变就变。
再次遭到完全孤立的她,只有一个念想,尽快让小伙伴回心转意。
为了给智雅买生日礼物,她甚至偷家里面钱(她家本就拮据),这已经是她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然而讽刺的是,大家开门的时候,还以为是个送披萨的快递。至于礼物,当场拒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回到家中,李善就把象征友谊的手链割成两半。
不久,智雅在一次考试中得满分,这让大姐大难以忍受,甜甜的微笑瞬间石化,嘴上不说,行为却特别城诚实,剧情再次反转。
很快,李善就被拖进攻击智雅的阵营。
其实孩子的世界真没那么简单。
比如像宝拉这样的大姐大,属于那种极少数早熟的女生,对人际关系驾轻就熟,拉一派打一派,无疑成了她的拿手好戏。
在她的推波助澜下,李善与智雅这两个孩子,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伤害。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同学之间的撕逼,是不是总也少不了父母的身影?
李善的父亲常常借酒浇愁,与李善那重病在床的爷爷,素来不和。
智雅就抓住这一点,说她是酒鬼的女儿,让她成为众矢之的。
而智雅之前说母亲在英国工作,其实只是谎言。
被意外得知的李善揭穿,完美优越的形象瞬间土崩瓦解。
演变到后来冷战到极致,难免升级为赤裸裸的暴力冲突。
拽头发,掐脖子。
影片虽然叙事平淡,节奏舒缓,画面尽量克制,没有血浆纷飞的日式校园暴力,但是贵在细节的掌控,功力深厚。
婊姐之前刻意留着不说,就是要单独拎出来,重点提一下。
比如:片中涂抹指甲油的镜头,虽然着墨不多,但层层递进。
你我亲近时,涂得是凤仙花汁的嫣红,热烈如火。
你我疏远时,涂得是瓶装人造的湛蓝,冷淡如水。
你我平淡时,指甲油的光彩褪去,一切恢复如昨。
指甲油跟她们关系,由浓转淡,潜移默化之中伤痕累累。
既然本片能在青龙奖上击败声势浩大的《釜山行》,演技上肯定值得一提。
就拿饰演李善的小演员崔秀英来说吧,情绪的微妙刻画都在脸上。
这是无人问津的忐忑。
这是友情翻船时的忐忑。
这是深夜失眠的忐忑。
没错,“忐忑”二字即是她表演的浓缩。
三个镜头,三种神态,七上八下的心境扑面而来,不是本色胜过本色。好了,我知道你们想起哪位小鲜肉了,别说话憋住。
结尾,又回到了体育课上的躲避球,那场遥相呼应的开头,历历在目,孤立,被孤立,再次上演。
这一次的受害者换做了智雅,如同片头的李善一样,不知所措。
而这一次,大家依然冷漠旁观,只有李善站出来为她辩解。
结果可想而知,她们都被孤立,至于最终有没有复合......
其实孩子的世界真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孤零零的被同学晾在一边,是谁心里面都不会好过。
很多时候大人若是看不懂,小孩子也难以启齿啊,宁愿选择沉默,宁愿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
片中的父母反照现实,理解往往很简单,忽略与引导的缺失,让本可避免的悲剧也变得在劫难逃。
这种伤害你看不见摸不着,那它到底有多么可怕?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童年的创伤会相伴我们一生一世,正是这种潜移默化,造就了自卑的性格,甚至是反社会人格。
类似的情节在日本电影里屡见不鲜。
比如:
婊姐之前写过的《告白》,面对杀害小女儿的中学生,老师走的是杀人诛心的路数。
杀人诛心,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绝对是最恐怖的段位。家庭,长相,成绩,这些歧视点都会促发孤立事件。
也许我们也曾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孤立或者被孤立,而每一个冷漠旁观者无疑都是罪恶的帮凶。
说到底,童年就应该有童年的样子,天真无邪,烂漫无忧,童言无忌,那该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啊!
简单还是复杂,纠结还是释然,全在“人心”二字,至于如何拿捏,这始终都是一个问题。
片名所谓的《我们的世界》:
即是被孤立者的世界,也是孤立者的世界,更是孩子们的世界。
但愿我们都不受伤害也不要去伤害别人,在这个世界的天空下,我们能都站在一片阳光中。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搜索ID:biaojieyingping 可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