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禾叶组合-主动阅读,提升理解力的读书法门

【Day13】今日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文章字数:2716字

预计用时:5分钟

复盘内容:人们常常以为自己思考了;提升理解力的阅读方式;阅读的四个层次。

引言

想当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100位德国学者集体站出来反对。爱因斯坦听闻莞尔到:一百个?何必这么多。只要有足够有力的观点,一个人就够了。

有人对这个故事总结到:羚羊再多,对狮子也毫无威胁。一个真正有学识、认知层次高的人,比成百上千的低认知者都强。(这也是我觉得“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俗语有bug的原因)

读书是获得见识、学习高级思维模式的高效方法。任何一本思想类的、非小说类书籍,都凝结着著名作者及其背后团队的多年工作成果。在没有便利的交通、印刷业的时代,在没有完备的知识产权的时代,人们想获得见识,提高理解力,似乎只有亲身实践、反思和聆听长者教诲等方式。能提升认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做到的人往往成为了先哲或圣人)。

现在读书变得容易了,但提升认知似乎仍是一件困难的事,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不清楚自己读书的目标。从目标的角度划分,读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为获得知识或消遣而读书;为通过考试、掌握技能而读书;为提升智识而读书。第三种,才是获得理解力、丰富智识的阅读方法,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想要帮助的人。

理解力的误区:人们以为自己思考了

不得不说,现在围绕任何一件事的观点都太多,论据也异常丰富。不管人们提出怎样的问题,都有媒体精心包装好的论点、论据,让人们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论证充分,言之凿凿。但这不过是人们将现成的的东西拿来复述,并未亲自思考过。思考后的结论和“整理”后的结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二者关系可以用电影《心灵捕手》里的一段经典对白来类比(此段引用较长):

如果我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 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当自己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涌自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 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垂死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体会,你从未对她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你也从未经历过在她的病床前坚定不移地陪伴,紧握着她的纤手,因为医生知道你根本就不在乎“探访时间”的明文约束。你并没有体会过“失去”的真正意义...因为只有在你爱某人甚于自身时才会领悟。我怀疑你从未付出过这样的爱。现在我看着你,眼前所见并非一位聪敏、自信的男人,而是一个无耻狂妄、内心恐惧的孩子。

真正提升理解力的阅读:主动阅读

理解力,是你可以解释得了什么事。清楚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如此走向,与其他事实有无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类似情况的差异在哪里,甚至做出预测,等等。

想要以提升理解力为目标进行阅读,必须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下,凭借自己的心智,阅读比自己的理解力高出一截的书籍,玩味眼前的文字,让概念从模糊到清楚,慢慢地提升自己。这是一种非常主动、需要高度专注的阅读,需要掌握一些运作技巧,知道如何去读;在阅读上花的努力和运用的技巧,决定了一个人的阅读效果。一般来说,越是主动,努力,效果就会越好。

阅读的四个层次

按照理解程度的不同,阅读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层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己以往的阅读处于哪个层次,应该向哪个层次超越,这些层次层层递进,高层次包含底层次,高层次也超越了低层次。在后续的复盘里,会介绍各个层次的阅读技巧。

1.基础阅读:当一个人知道读物的字面意思,在同一主题上可以对不同作者提出的观点作比较,就算精通第一层次的阅读,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了。

2.检视阅读:这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抓出重点的读书方式。当你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精读,或是现在时间有限,必须快速发掘书籍重点时,就会用到检视阅读了。检视阅读不是蜻蜓点水的跳读,而是系统性地,带着问题(目的)的系统性略读。经过这个层次,人们知道这本书的主题,结构,主要内容,或者说重点。

3.分析阅读:这是全盘的、完整的阅读,是对一本书的细嚼慢咽,追求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向作者提问,寻找概念和问题的解答。

4.主题阅读:这是最复习也最系统的阅读方式,也可以称为比较阅读。在阅读很多书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列举书本之间的相同点,分析不同点。这种阅读方式虽然不轻松,规则也不为大众熟知,却是四类层次里对理解力最有裨益的,绝对值得学习。

我的感想:

21天读书营已经过去快一半了,自感读了一定量的书,但伴随数量增加的还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内心的疑问也不断冒泡:总感觉自己是在书里找亮点,找结论,略过了案例分析和实验论证,这种阅读方式正确吗?读书速度似乎是比之前快了,但以略去部分内容为代价是值得的吗?几乎2天就能读完一本书,读书笔记来不及做怎么办呢···在问题的折磨下,让我几乎扑向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虽然仅读了第一篇,并为完全解决疑问,但也令心头的迷雾散开了些:

1.之前读的多是致用类书籍,如《刻意练习》,《晨间日记的奇迹》,《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微习惯》,《自控力》,《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等,是为了习得技巧而进行的阅读,读书的目标是将书中介绍的行动策略内化到日常,所以有了“觅食”式的阅读方式。

2.含有临界知识,可以提升理解力的书籍几乎不曾涉猎。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里提到,现代人将80%的时间拿去学习日常技能了,如时间管理,谈判力,情商,只用20%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这种学习结构是很难帮助我们大幅度提升的。毕竟,这些书的目标在于改善行动,需要人们主动理解的部分很少。在理解力方面,我们只有向比我们“更高杆”的人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才能认知阅读艺术,持续精进。

3.以后应当优化阅读结构,增加值得主动阅读的书籍,书单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附录。致用类书籍采用赵周老师的拆书便签法和《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的结合版-RIA原则·改;理解类书籍采用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方法。

小结一下:

1.人们的理解力止步不前的一方面原因是针对提升理解力进行的阅读太少;另一方面原因是现代媒体让人们更容易将现成的观点误当成自己思考的结果。

2.不借助外力地阅读理解水平比自己高出一截的书籍才是可以提升理解力的阅读方式。

3.阅读的四种层次可以帮助人们定位自身的阅读功力,发现阅读能力的精进目标,并在不同阅读的需求下合理选择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天|禾叶组合-主动阅读,提升理解力的读书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