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泰戈尔
很多人小时候都会问大人:我是怎么来到这世界的?
大人们都是笑着各种各样的答案,大多都说是捡来的。
长大了,学了知识,清楚自己是被生出来的,可是对生孩子依然没什么形象的概念。即便是看了胎儿成长过程,也没有像看这样一部片子来的刻骨铭心!
纪录片《生门》,一个小小的产房,像是一个棱镜,折射出社会、家庭各个方面的问题。
有些纪录片比如《舌尖》,看完就让人很有食欲。
而《生门》看过,让人没有任何想要结婚生育的意愿了。
这是我认为这几年看过的中国最好的纪录片,甚至比《我在故宫修文物》《人间世》还要好。镜头内外都是人生。
“机场比婚礼的殿堂见证了更多真诚的吻,医院的墙比教堂听到了更多虔诚的祈祷。”
这是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4分的片子,庞大的故事体量,透过起伏跌宕的剧情,呈现悲悯的视角和情感的温度,《生门》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真实、最生动、最揪心、最温情的缩影。
《生门》分电影版与剧情版,其中电影版本的《生门》在2016年就已经上映。豆瓣评分,8.7。
而剧情版最近也在爱奇艺热播,分十三集,把电影版里很多被剪辑掉的镜头与故事更好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讲述生与死、冷与暖、贫与富、舍与得。
打分的人有9776人,当年的票房却是仅仅86万。
哪怕纪录片在中国的一向小众,宣传不到位,排片少,上座率不高是常事。我也仍是为它可惜。
好的片子,值得我们去电影院付出金钱与时间,这是对导演与摄影组等工作人员的尊重,也是对他们的致敬。
第一集的一开始,镜头对准的第一个病人来自急症。
她身怀死胎,整个人给人感觉摇摇欲坠。
对于医生而言,她是一个“三无病人”。
姓名、身份证号、家人电话,这些信息她都保持沉默,唯一知道的就是她今年26岁,结果还是假的。
医院只有把警察叫来,有警察的证明才敢做这个手术。
我不知道一个女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大年三十团聚的合家团聚的日子,一个人来医院做手术,没有家人,没有亲朋,一个人,孤零零在手术台上求医生“快点动手吧!好痛”。
最终她在全麻之后取出死胎,自己也得到解救。
入院几天后,她15岁到女儿前来看望(从此可得知26岁到年龄是虚报),她背后的难言之隐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从这里看到责任二字的重,从头到尾那个孩子的父亲都不曾现身,女人无力的躺在病床上,满脸写着苍白与无力,什么都不愿意说。
女人的愚昧、男人的不负责,谁应该为这个惨剧买单。
或许只有当教育全面提升,女孩学会保护自己,男孩学会承担责任,才能减少这种惨剧吧。
再说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郑清明年过四十,蹉跎半生终于找到个比自己小的女人,怀上了孩子。
他的老婆陈小凤送到医院时境地已经很危险,她怀的是双胞胎,却是风险极高的中央型前置胎盘。总之孩子越大,胎盘压力越大,随时有可能爆炸。
而郑清明来自农村,来看病的5000块钱还是东拼西凑借到的。陈小凤是他在外打工带回来的,连社保都没有,事实上就连陈小凤这个身份都不属于她,她曾经被拐卖最终兜兜转转终于和郑清明走到一起。
5000块钱对于陈小凤的病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孩子出生需要直接转儿科进ICU,这就是一大笔钱。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大人孩子你最好选一个侧重的来保。
郑清明都不想舍弃,在医生一席话后,他在病床边上湿润了眼眶,又默默擦掉泪痕。
他甚至想到卖肾,用自己的血输给妻子。然而医院根本不接受卖肾,而他能抽个400ml的血,对陈小凤的治疗完全帮不上忙。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钱。
郑清明家徒四壁,只有靠家中大哥四处借债,甚至是高利贷,最后几乎用光了所有人情才勉强凑到几万块。
那段时间,郑清明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医院的催款单,我都深深的感到绝望。是该质问为何穷困,还是应该失望于社会福利,亦或是归责于命途多舛,谁也找不到答案。
主治医师问他,“孩子出生了,那个养孩子的钱怎么办?”
郑清明:“小时候家里穷,还不是就这样把我拉扯大。”
主治医师:“那现在不一样啊。”
是啊,现在早就不一样了。
这两个生下来的孩子将来势必要在非常贫穷拮据的环境里长大,能受到怎样的教育,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吗?
其实我挺怀疑的。
最让人感慨的是,从头到尾陈小凤都一言不发的躺在床上,她的脸上写满了麻木。
没有人过问过她的意见,她似乎也无权掌握自己和孩子的生死。
所有人担忧的围在病房前出谋划策时,也没有让她表态。她能做的好像只有去面对丈夫为她定下的命运。
有人说,这个女人不过就是这一家人的生育工具。
其实,她更多的是无能为力,从被拐卖到住进医院,她从来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女性的弱势,子宫似乎成为了导致她四处漂泊的原罪。
好在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对双胞胎姊妹顺利诞生,如今也长得大了一些,除了比寻常小孩羸弱点,其他一切安好。
陈小凤在家照顾孩子,郑清明在外努力挣钱还债。
两个孩子的姓名,把愁字拆开——郑秋,郑心。
在社会上,有个声音,就是穷人没有资格生孩子。
这点我不同意。生育权不分穷人还是富人。
但穷人的孩子,在物质上会比富人的孩子过得苦,这是毋庸置疑。
有钱,孩子可以不用做留守孩童,不用受到了欺负却没有可以告诉的人。
有钱,孩子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天赋,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无尽的孤独岁月里。
有钱,孩子可以更快乐的生活在阳光下,这是真的。
我常在考虑,如果不是出于爱,如果没能力提供健康环境给孩子是不是不该生,生育本该对未来的孩子负责。
在医院,不谈钱是不可能的。
医疗体系、社保制度的缺陷依然是我们当今社会无法跳过的问题。
什么时候才能完善呢?
不知道。
当今的医疗体系不是全球最好的,也不是最差。也许,就这样耗着吧。
李家福医生说,“有的时候上帝也得保佑穷人。”
衷心祈祷,那就如此吧。
在中南医院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去去。
有人因为晚一点抽血而大吵大闹。
有精神分裂患者极度不配合治疗,陪同她前来的也只有婆婆和小姑子。婆婆简单粗暴,“反正我搞不定她,你们帮我搞定”。
然而医生却只能建议她转院,去到一个有机会同时接受精神科和妇产科治疗的医院。
还有四十八岁“老来得子”的丈夫,在儿子顺利生下后喜极而泣,和母亲一起到村里告诉所有人这个消息。有后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他母亲的母亲,当年生了十三胎。
还有老母亲说着自己生育的女儿平安就好。
有人为了保住孩子不惜一切,哪怕再大的风险也愿意一试。但也有人不愿意承担风险,害怕钱打水漂或者承担不起孩子的后续治疗费用而放弃这条小生命。
各式各样的病人来到中南医院,有的在生死边缘,有的承担双面风险。
看着他们,感慨万千。
中国社会对后代的渴望、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家庭婚姻的复杂、医生的平凡又伟大以及从未变过的重男轻女现象都呈现在《生门》之中。
现实的残酷一言难尽,而繁衍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没有人能够剥夺。在未来,中南医院还会有更多徘徊于生死边缘的母子。所有的准父母都需要为孩子拥有更多的责任感,而社会也应该有所行动。
———— / 未完待续/ ————
最后科普下分娩的阶段和过程,从规律性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的全过程称为“总产程”
分娩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
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到宫口全开
需要11-12个小时
经产妇需要6-8小时
第二产程——宫口扩张期
是从宫颈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为止
初产妇一般2小时以内
经产妇一般十分钟即可完成
第二产程的宫缩强度会增加
产妇会有强烈的排便感
会不由自主的做向下屏气用力的动作
在宫口全开的条件下
胎儿的头部会在宫缩的作用下下降到骨盆
需密切监测胎儿有无急性缺氧
如果其间发生羊水破裂
可能需要打催产针加快产程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娩
约需5-15分钟
初产妇和经产妇所需时间
都不会超过30分钟
生孩子后如果不把胎盘取出清理干净
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
生产后子宫因收缩而变得又小又硬
只要轻轻用力
胎盘会剥离娩出
第四产程——产后2小时观察期
太多血的案例告诉我们
胎盘产出后2小时
产妇仍旧有死亡的较大风险
比如产后大出血
羊水涮涮
产褥感染等并发症
所以医学界的专家建议
把产后2小时列入第4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