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概其是这样

《诗经》大概其是这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研究诗经的书籍多了去了,我家有好几个版本,但没一本看完过,相对于楚辞,我看诗经有点顶,文字太过古朴简约,看不大懂,所以看不动,咬牙看了二十几篇,觉得还是得多读才行,我个人感觉,楚辞的文学性更强些,而诗经的百科性更强,所以读诗经的话,比楚辞要求更深的史学功底,楚辞貌似比诗经复杂,其实读多了感觉不是很难理解,诗经看似简单,读熟了不查资料还是理解不了,所以恶补了一下诗经的资料,权当帮助记忆使用,别拿这个当正论哈:

诗经分风雅颂,雅分大雅小雅,风雅颂实际是当时的三种不同的音乐表达,到现在音乐没流传下来,就剩歌词了

国风传递出的是各地的风尚,风气,习俗,风在古语里同讽,讽是个好字,原意是委婉,含蓄,《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邹忌委婉地提意见而被齐王采纳,所谓讽刺也是这个意思,区别于拿刀直捅,而是委婉地扎你,但现在貌似大多数人都理解为一个坏词。

国风大概其算是各国的民间小调,算是流行歌曲吧,歌词的内容很随意,看见什么唱什么,比如看姑娘长得漂亮,来一段,干活干累了来一段,郁闷了,来一段,高兴了来一段,不一而论

诗经里最有意思的是国风,不同的国家,风气不同,产生出来的歌曲风格也不相同,好比我们现在听蒙古长调,听秦腔,听信天游,它们的音乐表现形式,歌词的表达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歌曲形成于什么时期我没深研究,现在不好说清楚,至少在商朝的时候就存在和流行了,因为诗经里有商歌的篇目

到后来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周公旦制礼,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周公规范了音乐形式,才把民乐和宫廷音乐区别开。我个人觉得这是《诗经》分成风雅颂的源头,看史记,貌似周公制礼前,音乐形式是不分的。

风算是民乐,雅颂是宫廷音乐,据传说,民歌的采风工作是周厉王和周宣王时期的一个名叫尹吉甫的大臣完成的,相当于搞个全国民歌普查和整理,这在当时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你得派懂音乐的人去全国各地搜集,回来还得整理筛选,据说一共收集到了三千多首,然后有两种说法,《史记》里说的是传到孔子手里有三千多篇,然后被孔子删减到了305篇,集成现在的《诗经》,还有人经过研究,说孔子没删,原先那三千多篇不假,但传到孔子手里的时候就剩305篇了,我也不知道谁的说法靠谱。

如果把风比喻成白话文,雅就属于文言文,雅者,正也,所以它是一种正规的音乐,用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小雅大致用于燕礼和飨礼上演奏,燕礼和飨礼都是吃饭时候的礼仪,都不是为了吃饭,而是通过吃饭这样一种方式演礼,让你了解规矩,做到懂规矩,所以吃这个饭不易,规矩n多,过程极其复杂繁琐,穿什么衣服,唱什么歌,说什么话,吃什么,怎么吃,喝什么,用什么器具,怎么喝。。

举个栗子吧:十九大举行国宴,搁过去属于飨礼,隆重而庄重,吃饭期间放《歌唱祖国》,这属于大雅。

大大去某部委或某省视察,完后和大家一起吃饭,这叫燕礼,吃饭的时候放《走进新时代》,《团结就是力量》,这属于小雅。可能不是很恰当,大概就这个意思

司马迁曾说:小雅怨诽而不乱,若大雅则必无怨诽之音也。大致意思是说,中纪委做完报告后,你该唱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中显身手这种词,这大致属于小雅,你就不能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种词。到大雅,危难之中这种词就没有了,你就得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种词。

颂是歌舞表演,连唱带跳,古代用于庄重的宗庙祭祀等活动,歌词主要是歌颂赞美,比如大型歌舞剧《东方红》,《社会主义好》一类,套用在诗经里应该属于颂的范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大概其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