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日志(7)—从一堂化学课想开的

【12月15日,下了快一周的雨,还在继续】

老夫日志(7)—从一堂化学课想开的_第1张图片

    清晨起来,又是一个雨天,冷风,依旧不留情面。

    没有晨跑,学生早早就进了教室,老师也提前开始了自己的晨课。

    九(1)班的课堂里传出了笑声。是被什么逗乐了,原来正上着化学课,在讲《怎么灭火》一课的知识,上课的是年愈五旬的戴老师。只见他正在给孩子们演示灭火的几个原理:隔绝氧气(空气)、切断可燃物和降低温度几个小实验。我被这笑声和这演示时的专注吸引过去了,就像20多年前当学生一样,我静静地看着听着,跟着戴老师的演示步骤进入到了课堂情境当中。

    只见戴老师点燃一支短烛,置于光滑的玻璃上,然后用一个烧杯轻轻地盖上去,老师一边按实验步骤进行,一边向学生介绍实验的过程,一边还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不一会儿,蜡烛的火苗熄灭了,便提问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得烛火熄灭?学生们纷纷回答:是里面的氧气燃烧尽了。紧接着又用又一种方式:把点着的短烛放进一个直立的烧杯中,然后往里面依次加入碳酸钙和稀盐酸,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就连平时总回头的小张同学,也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的实验装置,烛火熄灭,实验原理学生也齐口说中。

老夫日志(7)—从一堂化学课想开的_第2张图片

    学校有三位年长于我的老师,两位教过我,一位是我曾经的领导,不管是教学,还是经历,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总是心存敬意,年华带走了他们丰沛的体力,却没有消弱他们工作的责任担当,正是他们的榜样作用,我们才在最困难的时候选择面对。

    今年的这个学期,由于人事变动,学校多个学科一下子被抽空了专业老师,特别是化学和物理,一个也没有留着,对于这样的学科,不是随便拉一个人就能顶上的,专业性强不说,还特别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我们盼望上级能给我们分来一个,救民于水火之中。物理来了,化学呢,我们得自己想办法解决,领导真心考虑了我们的难处,但是因为理科老师年年难招,这也是现实情况摆在眼前。等,不是办法,自聘,没有人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从现有的老师当中,找一个对付困难呗。找来找去,最后我们只有想到还在北京治病的戴老师。

    虽说有些雪上加霜,没能做到雪中送炭,但非常时期,容不得婆婆妈妈。给戴老师去一个电话,老师二话没说,他说他知道学校的困难,就是怕教不好。我们也知道,老师师范毕业分在初中,还是在近30年前教过化学,而这三十年,学生都过了几十届,差不多是两辈人了,化学知识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革,都不是一个两个词能够形容得下的,这种挑战,就算放在一个年轻人身上,都不一定能扛得下来,何况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差不多是从-1开始吧,根本就不敢说是从0出发。接手两个班的学科后,我们只见戴老师天天钻书本,做习题,找器材,研究实验;看视频,跟着别人学上课,跟着网络学操作。一个月下来,两个班的化学课没有出现我们担心的塌方,反倒是紧跟兄弟学校,距离没有被甩太远。欣慰,有这个阶段性的结果,我们由衷地欣慰。从中我们也得出,一个老师专业上的不足,是可以用敬业来弥补的,有了敬业,就有出路。若是自命专业上的优势不凡,而不去多点敬业,就算有第一名的专业水平,最终也会成为无业可居。

    一个月后,我们看到老师身体上的压力,又让我们一位本就“不务正业”的谢校长,再次“不务正业”,从计算机,跨到数学,再到化学。计算机到数学,还算过得去,因为学计算机的数学肯定好,不然十进制二进制搞不定啊,可是我们这次是要把人家从算数的,搞得去以鼓捣瓶瓶罐罐了,这个跨界不算小啊。人家也是二话不说,小心把数学交给新来的老师,还负责带了一个星期徒弟,再去接手自己新的挑战。这不是敬业,又是什么呢,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群老师,我们才感觉前路有光明,我们就算失败了,也不耻辱。

    其实,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试问问自己,假如是我,我会怎么样?我能怎么样?我可以怎么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夫日志(7)—从一堂化学课想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