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所传之"道"谓何?

韩愈所传之“道”谓何?

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10期。

师:在韩愈的《师说》中,有“传道受业”、“吾师道也”、“道之所存”、“余嘉其能行古道”等语句,其中的“道”应该做何解释?先请同学们拿出《古代汉语词典》看看“道”的哪个义项能否符合句意。

生:我认为是“途径、方法”,老师的职责就是教授学生做人、做事情的方法。

生:我认为是“规律、道理”,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途径、方法”,因为韩愈已经说了“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生:我认为是“学说、主张”。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学说”、“主张”?是道家的、佛家的,还是儒家的呢?文章中有依据吗?

生:我认为是儒家的,因为文章配的图片是南宋版画《杏坛图》,“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指出。而且版画中人物的装束具有明显的儒家风格。

生:我也认为是儒家的,文章说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而“六艺”就是儒家的经典作品。

生:我补充一下,文章倒数第二段出现了“孔子”及其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孔子被誉为儒家学派的“至圣”。据此,我猜测儒家思想的可能性较大。

师:很好,同学们对文本信息的捕捉、理解都很到位,并且做到了“言之有据”。韩愈所倡导的就是儒家思想。苏轼曾赞誉他“道济天下之溺”。即“运用儒家思想来纠正日益浇薄、颓废的世风。那么韩愈对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对于佛教,韩愈是抵制、排斥的,我在练习册后面读过梁衡的《读韩愈》,而韩愈的《论佛骨表》就具有明显的“排佛”态度。

生: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选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奏”的内容就是劝阻皇帝派人迎接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反对社会上的奢侈敬佛的迷信风气。

师:很好,同学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很强、知识储备很丰富啊。韩愈是极力排佛的,因为在他看来,整个社会佞佛不仅对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更是冲击了传统的“道”,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韩愈的《原道》一文中批判佛家、道家思想,倡导要重新创建儒家的“道统”。

生:在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后儒学思想逐渐衰微,道家、佛家思想逐渐兴盛,颠覆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唐的韩愈以天下为己任,致力于“恢复古道、尊崇儒学”,希望用儒家的思想疗救业已千疮百孔的社会。

师:不错!这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很有了解啊。刘勰说:“文变染乎世情”,社会风气必然感染、影响着文风。韩愈倡导儒家思想的推行,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对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三代两汉散文的认可。与散文相对的是什么文体呢?

生:骈文吧!骈文主要盛行于六朝,它讲求声律、辞采、用典。

生: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骈赋。我能背下来其中的一些语句,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词句对仗工整、语言华美。

师:韩愈举起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大旗,成为了运动的领袖,被誉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创作中,倡导古文,反对骈文,并身体力行着,《师说》即为明证,文章也对“好古文”的“李氏子蟠”有充分地肯定。

生:是啊,《师说》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追求句式工整押韵,用质朴的语言来彰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态度。

生:老师,教材注释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我大胆猜一下,八代的文章的特征是不是形式讲究夸饰、渲染,内容空洞无味、味同嚼蜡的呢?而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能够一扫这种病态的文风、力矫时弊?

生:与韩愈同时代的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倡导文学创作应该“缘事而发”、“不平则鸣”。

师:韩愈、白居易就是认为文学创作要表现一定的主题,即韩愈所倡导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主张,其中的“道”就是儒家思想传统,“文”就是“古文”,在创作实践中,韩愈也积极地将“道”、“文”熔铸于一炉,创作出指摘时弊、发人深省的文章。

今天这节课,我们透过《师说》探究了韩愈所言的“道”究竟谓何,并且真切地感受到他所积极倡导的“古文”的特征。好的,下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愈《师说》所传之"道"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