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言翻译与文言实词

谈谈文言翻译与文言实词

陈明

都说文言翻译难,的确文言文翻译难。为什么呢?虽说都是汉语,但古今的词汇差异就是一道坎,如果不越过这道坎,想翻译好文言文,谈何容易!因此,要学会文言翻译,就必须过好文言实词关。所谓过好文言实词关,含义有三:一是对文言实词的含义能透彻理解,二是对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能正确把握,三是能正确把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那么,怎样才能过好文言实词关呢?首先要把握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古汉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也就是说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析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例如“脂膏"本义是油脂,在"世卿复言脂膏已竭"句中用的是比喻义"财富",于是可将句子译为“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竭尽了"。

  第二把握一定数量的通假字。通假字,指的是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说白了,大都是古书里的白字,古人写了白字叫通假,若我们写错了,就叫别字。例如“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句中的"振"通"赈",赈灾之义,本句可译为"世卿多次请求减轻租税打开仓库赈灾"。

    第三把握一定数量的古今异义词。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弱化或强化,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例如:"暮去春来颜色故"中的“颜色"古义便是容颜脸色,今义便是色彩,词义便发生了转移。

    第四把握一定数量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例如“国用益不可支"句“国用"中的"用",就是动词用作名词,"用度"即经费之义。

    过了实词关,即你积累了一定量的实词,按高考要求要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又读了一二百篇经典文言名篇,可以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你已有了翻译文言文的根基。你若要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那么还有重要的一环一一文言虚词。高考的文言虚词明确规定18个,而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介词,代词,连词,副词和助词。例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中“岂"是副词表反诘,“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主性不译等,虚词对句子的重要性或者说对正确理解句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有了实词,有了虚词,可别忘了重要的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辨析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重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结构

    先谈判断句。"…者…也"是其基本结构。其变式可以是省略"也",也可以省略“者”,也可以省略“者也”,等等。例如

"秦,虎狼之国。"可译为“秦国,是像老虎豺狼一样贪婪的国家"。其次是被动句,其基本句式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其基本格式是"…见…于…"“…为…所…”。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可译为:"我真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又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可译为“悲哀啊!有这样好的形势,却被秦人积留做威势劫持。”三是倒装句,包含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种句型。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此为宾语前置句,可译为“古代的人们是不会欺骗我们的”。四是省略句,包含省略主语、谓语和宾语,以及介词等,这些省略部分在翻译时要记得补上。

文言翻译,它需要实词与虚词的积累,需要文言句式的判定,胸中有一两百篇文言经典名篇作底,并用“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事,怎么样?”模式进行检验开启,就能够化难为易,顺利破解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文言翻译与文言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