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互联网+与+互联网

本文是听完《伯凡非常道》节目后的复述。

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有特殊的情绪,夹杂着惧怕和追捧。以前他们是和同行业竞争,在一个锅里抢饭吃,而现在来自互联网外行的竞争是直接连锅端,让他们没有食可以抢。于是争先恐后地做互联网改造,但很多人正在做的互联网+转型其实是+互联网,指望在原来产业的基础上加上互联网因素,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但这只能是幻想。沃尔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用互联网改造业务,但二十年过去了,几乎看不到沃尔玛在互联网有什么作为,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的亚马逊发展到现在已经把沃尔玛抛在脑后。

很多颠覆了旧行业的企业之前都不是做这个行业的,是外行。比如颠覆了智能手机的苹果公司,颠覆了出租车行业的Uber都是外行。智能手机是诺基亚最早提出,也最早开发了智能手机系统。而诺基亚是以通讯工具的角度去考虑怎样给手机加功能,而苹果公司之前是做电脑的,它是以电脑厂商的角度去考虑怎样让电脑方便携带,同时加上通讯功能。而后者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手机行业被颠覆,到现在手机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互联网终端”。

互联网加是加什么?不是加行业,而是加需求。互联网+个性化出行需求就是Uber。如果是互联网+出租车,以出租车角度是永远做不成Uber的。技术更新换代,需求万古不变。产品只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满足人某种需求的解决方案,当技术变革后,产品会解体。莱维特有句名言:“用户要的永远不是直径5毫米的钻头,而是直径5毫米的钻孔。”用户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能满足他们的某个需求。远大空调有句口号“消灭空调”,做空调的企业怎么会提出消灭空调? 他们看到了需求的本质,用户要的是在规定时间,规定空间,规定的温度。能够以别的方式满足这个需求就不需要空调了。于是他们利用建筑玻璃透光,墙体保温,空气流通等手段使房间温度恒定,这不就消灭了空调吗?

我们都有思维惰性,以旧事物的框架理解新东西,当电视机发明时,有人取名“看得到主播的收音机”。互联网+是要以外行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做的产品,我做的产品满足了什么需求,利用互联网能提供什么新的解决方案,利用自己在这个行业的技术沉淀,做出全新的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伯凡:互联网+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