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张江-科研方法

张江教授是 集智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最近有幸听了他关于科研方法的公开课,略做整理,留以警示和指导自己,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适用于 理科研究 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不同。

  • 科学是 分形几何体 不再是一个 英雄时代
  • 科研从 高校 -> 企业
  • “过载" 科学家数量非常多。
潮汛效应,处于不同的研究机构 感受到的加速不一样。

快速迭代法

  • 红皇后效应
保持良好心态
  • 忘记评价体系
  • 科研的内在动力
  • 探索
  • 兴趣驱动
  • 解决科学问题
  • 科研的外部动力
  • 解决实际问题
    跳出范围,在社会中找到一个真正有用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你跟老师学习的并不是这个研究课题本身,而是思考、学习、研究的方法、态度、技能

  • 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的本质区别
  • 将大问题转换可操作的小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

学习方法

  • 沉浸式学习法
  • 项目驱动法
  • 黑箱学习法
  • 分形学习法
  • T字型人才
  • 科研学习与课程学习非常不同!
    课程学习有范围有尽头有考试
    科研学习是没有监督指标的!

沉浸式学习

  • 每天眼睛看到的80%,决定了你的成功
  • 一万小时定律
  • 管理注意力!管理兴趣!
  • 人心都是扩散,是natural的。
文献先行
  • 每天早起刷arXiv
  • 关注几个学术大牛
  • 订阅Nature Science PANS最新播报
  • 如何快速了解领域进展
  • 找最新的文献
  • 充分利用Google
  • 学会快速阅读论文
项目驱动
  • 问题驱动
  • 给自己树立不要太难也不简单的目标
  • 带着问题找学习材料 不求甚解
  • 要有多样化的输出:
  • 研究笔记
  • 个人博客
  • 小型讲座
黑箱式学习法

一个方法,不要上来就去推导算法什么什么的,先要弄明白他要解决什么问题,再去考虑细枝末节的算法。
直到遇到黑箱必须打开的时候,再使用 分形学习法

分形学习法

枝干必须要牢牢掌握,使用沉浸式学习法,此处不可使用黑箱学习法

学习知识是一个激活阈值,阶梯函数,只有达到阈值了,才能掌握。

T字型人才

解决专业性和多样性的矛盾

需要平衡好 专业 和 多样 之间的关系

科研方法

  • 加速 想法-> 代码-> 总结 的循环!
  • 半小时原则! 半小时以上的实验量 必须要谨慎思考
研究笔记
  • 保留错误的结果,做积累
  • 无论是好的结果还是差的结果,必须记录与总结
  • 图表,概括自己的问题,表达总结能力
学术交流

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需要讲述已经发表的工作,要讨论不成熟的想法和正在进行的工作,这样才可以沟通出更有效、更完整的方法。

  • 仔细梳理自己的方法和论文
  • 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公式和方法? 需要解释的很明确。

写论文

  • 选定会议+期刊
  • 直接开始做图!
  • 能看caption和图就能够明白在做什么
  • 图和表 陈述研究思路
  • 做图一定要静心设计,配色好看
    (一开始的图不需要特别精致,只要讲清楚,之后再改进)
    -> Method -> Result -> Introduction -> Abstract

articulate !!讲清楚以下

  • 区别
  • 创新
  • 贡献
  • 结果
  • 要反复阅读、修改自己的论文
  • 打印出来阅读
  • 隔一段时间阅读
  • 跳出来思考
  • 找其他人阅读
  • 哪部分别人没有理解?

major revision 也没关系,按照reviewer的要求,逐条的回应与增加实验和资料去说明。
基本上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研方法,学术研究,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