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限制即使努力也无法突破,但努力仍是我们不变的基调(毒鸡汤)

先来一个小引子,是我们所能看见的接触到的优秀的人。

在准备考研期间偶然认识到一个朋友

这个故事很戏剧性,小学时发生踩踏事件,一个病房里住了三个小孩,其中一个是我,还有一个就是他,出院后就再也没联系过了,竟然在我要考研的学校贴吧里遇见了。

就这样我们出来面基了。

他是个很有自己的思想及见解的人,了解很多东西,他谈大学里面的管理问题,谈各种社会问题,给我普及法律知识........(他学法学)现在他才刚读大三,可是已在银行、法院等等地方实习过(他学法学),每个寒暑假都有事做,不是在实习就是自己去上一些培训课或听讲座,平时上课也安排得满满的,休息的时间很少。

我们出来面基是10.1号,而他说10.2号就回学校看书了,大三刚开始就在准备考研,每天至少要看两三万字的法律资料还有若干相关视频。

就这样我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努力带来的差异,在我们学校(一个很普通的本科),虽然学校管挺严,但再严也管不了学生的自觉,而曾觉得自己在本校算是努力、学习也还不错的小小优越感现在渣渣都不剩了,知识面的差异,看待问题深度广度的差异等都让我知道自己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接下来是第二个故事,毒鸡汤来了。

发生在上一个故事结束后没多久。

是一个高中同学保研清华北大的事,听到这个消息其实冲击挺大的,因为这个我的高中同学在刚进校时成绩和我差不了多少,但她很努力,一年后,她因为成绩优异从普通班跳到了实验班,刚去时在高手如云的班上她算是中等,但她持续的努力,到高三时已经在班上名利前茅了,最后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接着到大学之后,她仍然保持好的成绩,另外参加各种活动各种竞赛,现在,被保研到了清华北大。

她的例子突然让我发现了环境的限制,这个限制有时候是我们已经无法打破的了。上一个例子让我知道,我可以考研到一个新环境,可以在新环境里进步,向厉害的人靠拢不断成长,这是看得到的一条路,但其实在选择考研的学校时就已经决定后续环境的高低了。

就像你让我考北大清华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算以后的发展暂时不考虑,这在目前是很难打破的限制,而且,后续她一定成长得更快。环境决定我们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也或多或少也代表着低点,这就是所谓的“鸡头凤尾”,鸡头又怎样,还是鸡,凤尾怎么了,就是凤。

正好那段时间看《罗辑思维》,那一节讲到中国是否会出现如美国一样的教育分层,而这个分层便是所谓的“很难打破的环境限制”,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我们不去奋斗,而是思想上根本的差异即一种被自己思维牢笼禁锢的现象

就像穷人无法理解富人行为;我客观的说,你会发现农村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和一些城市人有很大的差异,再比如我们谴责潘石屹或哪个富豪给哈佛等常春名校捐了多少多少钱,说他们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名校却不投资国内教育,但了解美国这些高校收生标准的人会发现他们这么做是在间接帮助中国学生能读上这些名校。

我们知道美国高校几乎都是私立学校,而且收写生的标准是很灵活多变的,不像中国你上了线就可以读,在美国尤其是常春藤高校,它们其实是相对排外的,一方面想更多地培养本民族的年轻一代,另一方面又想吸纳世界的优秀年轻人,所以对外要求甚至更高更难进,而这些富豪捐赠里钱之后,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在第二年哈佛招收的中国学生多了一倍,因为他们为学校相当于做了贡献。我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我们思维的差异性,阶级环境所限制的思维。我们看到的是眼前的中国,而他们看到的是精英教育,是引领的力量,当然这是个两全齐美的事儿,他们的孩子也上了哈佛。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禁锢的牢笼,我们能努力的路,是看得到的不太远的前方,真正的阶级的大差别,经常是努力已经达不到的远方。我不灌鸡汤说一切皆有可能,努力都能打破这个限制,因为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是要在里面的,特殊的只能是少数。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禁锢我们的环境里奋斗,我们能接触到的一些优秀的人,是因为你追赶得上,真正差别巨大的,不管是向上看,还是向下看,都难以真正接触到的,人以群分即这个道理。比如你可能很难理解深山里极度贫困的人是怎样生存思考,以及很难理解精英人士是怎样思考的。

灌这个毒鸡汤不是想浇灭大家奋斗的热情,而是希望大家看到自己的限制,充分分析自己,不因为一些成就就沾沾自喜,也重视环境的重要性,在一点一点往上跳的过程中能最终突破环境限制,在努力的道路上走更远。

有些限制即使努力也无法突破,但努力仍是我们不变的基调(毒鸡汤)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嘻嘻嘻。(一个调皮的结尾)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些限制即使努力也无法突破,但努力仍是我们不变的基调(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