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拆书帮活动总结

1.拆书家——书目——主题

1.1佐江——《沟通的艺术》——自证预言的四个步骤

1.2代宝——《非暴力沟通》——沟通四要素

1.3秋林——《金字塔原理》——如何让你的表达更有逻辑


2.与既有认知的连接与拓展

2.1“自证预言的四个步骤”:预期-行动-印证-强化

我一直认为自证预言,是心理学给我最大的启示,与之非常相似的是一个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学现象,遵循的都是“预期-行动-印证-强化”的套路,区别是后者在这四步之前多了一个“评价”,那么串起来就是

“(1)*评价→(2)预期→(3)行动→(4)印证→(5)强化”

理解了这个对我来说真是意义太重大了,这说明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特点,其实很多时候是不经意间被他人或自己塑造出来的,而觉察并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能获得什么?

自由!

是的,我们可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外部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主动给自己贴任何标签,通过元认知检视自己的认知过程,主动的选择启动或者不启动这个不断强化的循环,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具体到生活中,就可以时长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不经意间就接受或者施放了一些评价,导致自己或者他人以及两个人的关系产生了相应结果,如果不给自己或者他人贴上那个标签,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

——链接场景:听到标签化的评价时,只保留事实的部分。

20161208拆书帮活动总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2“沟通四要素”:事实-感受-有这种感受的原因-具体的请求

具体一点是(1)不带判断的陈述事实-(2)真诚的表达感受-(3)为什么产生这种感受-(4)温和提出具体的要求。只要看看这么四个步骤,想想一样那种画面,就会发现确实比直接宣泄强烈的情绪效果要好的多。这里面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代宝强调了要说“事实”而非“观点”,那么这两者的本质差别在哪呢?

我想就是是否带入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再直白一些就是“评价”。为什么很多讲沟通的书都要强调不要轻易作出“评价”,特别是负面“评价”呢?回过头看看上面那个自证预言,一下就通了,它是“扳机”啊,情绪的子弹若是上了膛,再用这“扳机”一启动,那肯定是巨大的火药味嘛。

——链接场景:跟亲近的人交流时

20161208拆书帮活动总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3“金字塔原理”

知道这个原理是有一次考虑怎么给文件分类,搜到了金字塔原理中的重要原则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顿觉牛逼,但还没看过原书,对此没有深刻领会,就是直观上觉得和树形图有些联系。

——链接场景:与同事沟通工作时

20161208拆书帮活动总结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其它感想

很遗憾今天佐江和秋林没能升级,但作为一个报名了三十拆的学习者,也同时为拆书帮这种严格认真的机制而感到高兴,这才是一个以成长为核心的组织精神——如实的指出问题所在,真诚的提供改善建议。从本质导向的角度考虑,升级只是手段,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同时帮助别人。想要提升自己,那么必然乐于发现和正视自身不足,如此方能针对性的改善优化;想要帮助别人,那么必然也要在活动中如实的指出不足,提供建议,即便要面对伙伴们些许的失望。

成长,才是根本关键!

20161208拆书帮活动总结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208拆书帮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