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盆兰

多年前我买过一株兰花,不贵,不知是什么品种。为了种下它,我跑到离家很远的老街挑选了一款高脚紫砂盆,盆身刻着几条兰花叶,清秀飘逸的样子,我一眼相中,店主告诉我这是兰花盆。我把兰种在盆里,填上兰花专用土。从此每天巴巴地看着它,天冷把它搬进屋,天热搬到露台阴凉处。这样过了大半年,迟迟未见它展叶打苞,就一片片长叶枯黑。我以为兰应是属于大自然的,接受雨露滋润,兀自开放。后来再也没有种过兰。

当他说要送我一盆兰时,我满心欢喜。

他喜爱兰。院子里种了不少,最多的是墨兰和蕙兰,都种在高高的紫砂盆内。这一年,他把家中兰花陆续送了人。院子空旷了许多,一棵银杏叶黄纷纷落下,铺了一地。这盆墨兰在银杏旁的角落里发现,最后一盆兰,枝条茁壮,每年都会开满花。每逢开花时节,他从院中挑选二三盆开得旺的摆放家中,满屋幽香。过完年,他就要去美国儿子家。大洋彼岸发来一张图片,一个黑头发小男孩一眼被我们认出来——他的孙子。他要去的那座城市说起来没人知道,空旷荒凉,还不如他的老家。他是老师,年后就退休了。他戴着眼镜,正低头看书缓缓地说着,等孙子长大一些再回来,继续种兰。

“兰者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兰,多生长在溪边、原野湿地和山野林间。这一生长习性,使得它远离俗世,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孤芳自赏,不与群芳争艳,却芳香四溢。《孔子家语》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着赤,漆之所藏着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用兰和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以芝兰之香象征君子之德,告诫人们交友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诗人屈原在不朽之作《离骚》多次出现咏兰的佳句,在他的笔下,兰是君子,德行高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的扈与纫,正是显示了自己德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虽然被流放,但是还是种植兰惠等香草,依然修行仁义,勤身自勉,不曾懈怠。他写“步于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行走时也要靠近长满兰椒的地方,时时刻刻不忘高洁。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兰的书写赞美从未停止。苏轼写兰花的幽香,“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杨万里叹兰花隐逸之态,“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再山林处士家”;卢纶赞兰花比君子,“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兰不仅有着隽秀之姿,芳香之气,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我有幸得兰,期盼它在我的呵护之下优雅绽放。可是又担心养不好它。有人告诉我,不刻意摆弄,无心插柳,也许会长得好呢。

有生之年,愿自己也能做个如兰般女子,兰心蕙质、清幽淡雅。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一盆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