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这样选择,你可以少走好几年弯路

这两天看到朋友圈有同学发感慨毕业已经4年,虽然时间溜走得静悄悄,但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工作4年了,换句话说,我在市场部已经做了4年。这4年时间,从一个懵懂的小白,到一个拿着拉通市场工作的流程图到老大那去确认理解是否准确的新手,到现在市场老鸟的角色,也给将来想入职市场部的童鞋一些建议。

选择B2B与B2C市场?

不少人对市场部的憧憬,实际是基于对快消品市场部的理解,像宝洁,联合利华等这类消费品市场部,实际就是B2C市场,他们面向的是广大消费者,通过各种公关,广告,促销进入到消费者视野,多以线上广告和大众媒体推广为主,玩创意和概念,一句好的文案也许就能造就上市售罄的局面,这类企业中,市场部在公司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真正的市场主导型企业。

那么B2B市场呢?B2B与B2C市场有很大区别,并且工作方向和推广方式有着很大不同。B2B,顾名思义,面向的是企业用户,所以他们不需要那么多创意和广告进入消费者视野,而是进入目标企业的视野就可以了,所以推广形式多以会议,路演,展览等线下形式为主,线上广告为辅,由于这类面向的是B端客户,属于批量采购,客户不会因为你一句文案就产生购买行为,而是对产品进行多维度测试及考量,企业和品牌形象只是考量的其中一个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后面涉及的利益链很多,所以销售在里面的推进,推销和公关角色很重要,因此,大多数B2B企业都属于销售主导型,市场部在里面多属支持岗位,做一些物料支持,活动策划与执行等工作。

所以,从职业发展来看,B2C比B2B更锻炼人,主导性也更强,因为推广方式多样化,创新模式多,在公司起中流砥柱的作用。相较来说,B2B则模式化很多,有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感觉,基本举办完一场会议,一次展会,你就可以将接下来工作的主要工作框架拉出来了。另外提醒一点,由于B2B以线下活动为主,因此比B2C出差频率高很多。介意的同学请慎选。

选择外企还是国内企业?

不得不承认,随着BAT,华为,小米等一众国内企业的崛起,外企的光芒正在逐渐弱化。外企的企业文化更open(如上班时间出去喝杯咖啡,不用打卡等等),加班少(有些公司程序员也不用加班,适合有小孩的家庭),全球视野(会有出国培训机会),国内的企业文化相对来说更为严谨些,但是对于新人来说,不管黑猫白猫,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猫。我一直觉得,年轻时,别图安逸,选择好第一份工作会让你后面的职业路事顺畅很多。

外企就是一个冗杂的大机器,总部多在国外,国内属分支,好一点,国内的老板是本土人,那么local化还好些,如果国内老板是外国人,local化一般都不会很好。市场部作为一个花钱部门,一定是处于越核心的位置越好,越在下游越被动。很典型的例子,我们公司所有产品资料,含产品画册,产品单页等都是总部人提供,总部都是外国人,他们做的东西再不接地气,下面的人也得受着,若要改变,那就是一整套系统。由上导下容易,但由下导上则很难,而通常,最下面的人才是最接近市场的人。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明白了吧,如果你想在市场部有一番建树,究竟是选择外企还是国内企业,应该也有一个判断了,国内企业,只要是做国内市场,其市场部一定是local在国内的,所以你位于大脑核心,而外企在华的市场部,本土化做得好有足够的自主权还好,但若本土化不够,你可能位于手臂或者腿上,更差一点,你就是腿上的脚趾头,只能是服从。但外企的福利、加班政策等肯定是国内企业没法比拟的,这是其它话了。

选择做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

不想舍弃英语的同学,可能很多会想做海外市场,但是对于市场部来说,真正要做好海外市场,你需要真正了解当地客户,当地传播渠道,媒介偏好性,这对于长期驻扎在国内的小伙伴来说是个大难点。所以很多大一点的企业业务扩大后会选择在海外设立本土化市场部,而在国内设立海外市场部的公司,一般来说规模会小很多,或者属于辅助角色,再或者需要频繁出差或者长期外派。

虽然国内很多借鉴的海外市场经验,但由于文化及媒介的不同,国内市场的市场部会更接地气一些,并且市场部的选择更多些,一是市场部不同职能的选择,另外一个是2C和2B市场的选择。

如果志向不在于市场部,而是创业,或者不排斥外派,也可以考虑做海外市场公司的市场部。如外贸公司,或者这几年很火的跨境电商,都是可以考虑的。


最后

最后还想说一点,北京的互联网,上海的外企,深圳的制造/科技业,广州的公关媒体,地域决定机会,在你选择职业或岗位时,也要考虑进城市因素,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北京,进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不可否认会比其它城市多很多。所以当你非常想进入某个行业或从事某个岗位,请将城市因素考虑进去。

最后给一个小插曲,我一直以为深圳没什么500强外企,进入这一行才知道:深圳500强外企很多,但岗位设置以销售、采购、跟单为主,市场部多设在上海。另外一点,给要进外企的同学,外企通常只招同在外企的人,多通过猎头公司招聘。

回首过去的四年,自己其实走了很多弯路,跨行业,跨职能,跨市场,最后证明,只有坚持一条道的是走得最远最快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后这样选择,你可以少走好几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