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ing101起源于在O'really上发表的两篇博客,原文如下:
https://www.oreilly.com/ideas/the-world-beyond-batch-streaming-101
https://www.oreilly.com/ideas/the-world-beyond-batch-streaming-102
其中对流式计算的设计理念做了非常透彻的介绍。现存的系统如Flink/Spark Structured Streaming的设计理念都是出自于上述文章。后其作者又写了一本介绍流计算原理的书《Streaming System》,更加详细的介绍了流计算的基本概念及设计框架等。本文即为其开篇第一章的概述。有志于深入研究流计算系统的读者,可以详细读一下两篇博客以及《Streaming System》原文,会大有毗益。
译者才疏学浅,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为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本文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后续文章做好铺垫。
一说到流,很多文章中都会这样描述:计算延时底但结果不准确,这是对流计算这个术语非常大的误解。这些文章描述的都是现有流计算系统的特点,而不是‘流计算’本身。有良好设计的流计算系统,是完全能达到延时低并且结果准确的效果。因此本文及接下来一系列文章中中,‘流’特指:
__流计算系统__:能处理无界数据集的数据处理系统。
现实世界中,需要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有两个重要的(和正交的)维度定义了给定数据集的形状:基数(cardinality)和构成(constitution)。
基数:描述了数据集的大小,有两种精确的表达方式:
构成:数据集的物理展现方式。两种非常重要的构成方式如下:
流: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从每个元素(变化)的视角看,得到的视图。基于MapReduce的系统都是在处理流。
本节会着重讨论流系统的能力。之前很多针对流系统的论述都是低延时但是结果不精确,反之批处理才能提供精确的计算结果,这其实都是对流计算系统的误解。经过良好的设计,流系统完全可以保证低延时,并且提供正确的结果。并且从理论上来说,流是批的超集。Flink根据这个理论实现了一个批流统一的计算引擎,并且批和流数据处理都是用流的方式实现的。为了在处理能力上超越批,需要做好两件事:
接下来,首先会介绍以下时间域的基本概念,然后再深入看一下什么是在事件时间上的乱序和无界数据。之后再探究批和流系统,如何处理有界和无界数据。
必须对时间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正确的理解无界数据处理的理论。目前,对所有数据处理系统来说,有两个时间最关键:
理想世界里,事件时间=处理时间。也就是事件一发生就会立即被处理。但是在现实事件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事件时间和处理时间不一致,例如:
因此,现实世界中,事件时间和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事件时间和处理时间关系的两个特点:
因此,处理时间和事件时间,并没有关系。并且现实场景中,用户往往都是需要按照事件时间处理数据。然而现在很多流处理系统,为了简单,都是按处理时间,将无界数据进行切片,使其变为一个个小的有界数据片。这样做就会对真是结果产生误差。所以,为了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流系统一定要具备处理事件时间的能力。
然而要处理事件时间,又会产生其他问题,比如:如何判断事件时间X上的事件已经全部到齐?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我认为,不能再使用将无界数据切分成有界数据的方式来处理无界数据集了。好的流计算系统,就应该能够处理真实世界中复杂的数据,如果出现新数据,结果应该能够被自动更新或撤回。
在本文和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中,会着重讨论这种新型的流系统理论。在展开介绍这个理论之前,咱们先来看看目前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式。
接下来,我们了解以下目前处理这两种数据类型的常见的核心模型。
如何处理有界数据,大家都很熟悉了,如下图所示,左边的数据,经过某种数据处理引擎,变成右边的结构化数据集。
这个模型能处理的场景非常多,但是模型本身确非常简单。与之相比,处理无界数据的处理方式,更为复杂。我们先从典型的批处理系统开始,再到专门为流计算设计的系统为止,来逐步揭开流处理系统演进的步骤。
传统的批处理引擎,通过切片的方式,将无界数据流,切分成一个个有界数据集,再进行计算。
固定窗口
最常用的切片方式,是将数据切成固定大小的窗口(也叫滚窗),然后对每个窗口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对源头数据在事件时间上有序的场景是有用的。比如已经被切分成文件的日志等。
在现实世界中,绝大部分场景还是要处理数据完整性问题,无法保证数据到达流计算系统时,事件时间上保序。因此必须有机制能够使这些迟到的数据重新计算,才能保证结果的正确性(比如,等到所有事件都到再进行计算,或者,拿到晚到数据时,重新对某个小窗口的数据进行计算)
会话(SESSION)
用会话这种更复杂的窗口策略,用批处理系统处理无界数据,处理过程更复杂。首先了解下什么是会话窗口(session window)。会话窗口的典型定义是被隔开的一系列连续的活动。比如,某个用户1分钟内连续来了多次用户点击事件,等了3分钟,又来了几个连续的点击事件,则每次连续的点击事件,都是一个会话窗口。两个会话窗口的间隔是3分钟。
在批处理中,每个窗口的数据,可能分布在两个小批中。如下图红色区域所示。可以通过增大每批数据条数,来减少被阶段的会话窗口,但是会增加延时。当然也可以在分批的时候,把同一会话窗口的数据都分在一批,但这会大大增加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无论何种方式,用传统批处理来处理会话窗口的效果都不好。更优雅的方式是用流系统来处理会话窗口。稍后我们会详细讨论。
流计算系统是转为处理无界数据而生的。真实的数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处理以上特点的数据的方式,分为4类,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各种处理方式:
时间无关
某些场景中,数据的处理与时间无关。在这种场景中,批系统和流系统都可以处理这种场景,并且在结果上没有太大差别,接下来看几个时间无关处理的例子。
过滤(Filter)
一个非常典型的与时间无关的操作就是过滤。比如要过滤某个网站的点击日志,把从某个domain来的都过滤掉,那这个操作跟数据的有界/无界/事件时间偏差都没有关系。
内关联(Inner Joins)
当两条流做内关联时,需要把两条流的数据都持久化到状态中。当两边的数据join上时,就输出。当然这种方式要考虑数据buffer大小的问题,一般都会按时间来配数据过期策略。
在Join的时候,也有数据完整性问题,一条流中的数据到了,你怎么知道另一条流相应的数据是否到了?实际上,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引入时间的概念。
近似算法
之前有很多人尝试用近似算法来解决流计算问题,比如近似TopN算法,流式K-means算法等。通过近似算法对无界数据进行计算,性能很好,但是可扩展性差,因为算法都太复杂了。
这些算法中通常都基于处理时间,对事件进行处理,所以无法应对基于事件时间处理的需求。基于这个原因,其实近似算法是另一种形式的__时间无关型__操作。
窗口
其余两种流计算中常用的处理无界数据的方式,都是窗口的变体。简单来说,窗口是获得(有界或无界)数据源的概念,窗口将数据源沿着时间边界,切分成有界的数据块,然后对各个数据块进行处理。下图表示了三种窗口类型:
Window可作用域事件时间和处理时间两个时间域。由于作用域处理时间更常见,我们先来讨论作用于处理时间的窗口。
基于处理时间的窗口
基于处理时间的窗口,会把一段时间内的数据都缓存起来,直到时间结束。比如一个5分钟的窗口,系统会把这5分钟内的数据都缓存起来,5分钟时间到了,就将5分钟内的所有数据送到下游进行计算。
基于处理时间的窗口有几个特性:
能直观判断窗口是否结束。没有所谓数据晚到的问题了。因为系统能够根据时间精确判断窗口是否结束。
但是其他大部分场景中,需要依据事件事件来进行计算,用处理事件就不太合适了。比如要监控手机app的使用情况,但是在某段事件中,手机断网了,等联网之后,断网期间手机的运行数据才会被收集到。此时采集到数据的事件时间和处理时间是有很大偏差的。
现实情况中,很多类似以上情况的场景,都需要基于事件时间来处理。
基于事件时间的窗口
基于事件时间的窗口是最标准的窗口。下图展示了一个基于事件时间的1小时固定窗口的例子,黑色箭头的两个数据是两个迟到数据:
要特别注意箭头中所示的两个数据,两个数据根据处理时间所在的窗口,跟事件时间发生的窗口不是同一个。因此如果基于处理时间的话,结果就是错的。只有基于事件时间进行计算,才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另一个基于事件时间窗口的好处是可以创建动态大小的窗口,比如会话窗口,避免出现上文__无界数据:批__章节例子中所提到的现象:一个session窗口的数据,由于窗口大小固定,被切分到不同窗口中,对下游计算造成障碍。
上图展示了基于事件时间的会话窗口。基于事件发生的时间,数据被分到各个会话窗口中。黑色箭头表明了数据晚到,因此需要做数据shuffle将其放入正确的窗口中。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事件时间窗口功能很强大,但由于迟到数据的原因,窗口的存在时间比窗口本身的大小要长很多,导致的两个明显的问题是:
本文主要讨论了几个问题:
原文链接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