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這一主題準備微課,發愁了好長一段時間。一是感覺這個選題太大了,足可以撰寫一篇博士論文;二是覺得其中有一些概念不甚清晰,比如說如何界定“沉迷”?且很多孩子不一定是在玩網游,網絡聊天、網絡交友等等,一樣會讓他們樂此不疲。
但這確實是困擾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家長們的一大問題,是問題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就在我思考、醞釀的過程中,某天突然發生了一件趣事,拓展了我的思路。
我在法院工作,最近會在院里的心理疏導室里辦公。這間心理疏導室與親情調解室實際是一間房間,只是用櫥柜作了一個隔斷,因此法官們在親情調解室調解的時候,我也會了解到相關的情形。
那天上午,我正在心理疏導室看書,一位辦完事的代理人繞過隔斷走進疏導室,張口便道:我的孩子沉迷網絡,昨天我們吵了一架,你說該怎么辦?有辦法教育一下孩子嗎?
我請這位律師坐下,開始燒水沏茶,同時聽他講述事情的細節。他有一個十三歲的兒子,讀初中二年級,不喜歡讀書,但就是喜歡玩網絡游戲。
這位爸爸說自己其實挺開明的,不像孩子的媽媽那樣完全禁止孩子玩電腦或是手機,而是和孩子說好必須完成作業才可以玩,但孩子總是不遵守。昨晚孩子又在玩游戲,他覺得孩子說話不算話,品質都有問題了,于是拔了網線,這下子孩子“炸”了,與他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這位爸爸沮喪地說:自己一夜沒睡好,到現在頭腦還是昏沉沉的,孩子倒像是沒事人一樣,早起上學去了,自己也知道,孩子也許沒睡好,但他會在課上睡,而自己白天還要上班,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日子可怎么過啊!
說實話,當這位爸爸問出這個問題時,我自己一時間也很迷茫,而且這幾天有事沒事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也不得要領。雖然沒理出頭緒,但我明白一點,在這個當下,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也許就是聆聽。
于是,我認真傾聽這位爸爸絮絮叨叨地說著他和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并給予一定的反饋,對我特別感同身受的部分,用“是的”、“會的”等詞語回應。突然,這位爸爸停了下來,說:“跟你說了這么多,我心里好受多了!”
這時我回答他:“其實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所以會有人把‘王者榮耀’叫作‘王者農藥’嘛!”
“是的,是的,我兒子玩的就是‘王者榮耀’,這個游戲太過份了,國家應該取締它!”這個爸爸應和著,義憤填膺地說。
我心想:“菜刀還能用來殺人呢,是不是國家也要取締所有的菜刀呢?這下做菜麻煩了!”雖然這樣想,但并沒有這樣說,只是和他一起分析網絡游戲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經過討論,我們發現網絡游戲特別會抓住游戲者的心理,無論是新手的練級、高手的PK、還是做任務,網游總是能對游戲者的努力和付出作出及時的肯定:或是級別的提升,或是經驗值、血值的增加。
反觀我們這些父母,對孩子是多么的吝嗇:只有孩子在表現得足夠出色時,才給予一些表揚,還唯恐表揚了以后孩子會“翹尾巴”,馬上補充強調要保持謙虛,再接再厲,今后要做得更好。
于是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做得好是理所應當的,孩子做錯了迎來的是無情的評判和批評,換作是自己,我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難道不會很挫敗嗎?難道不會覺得跟爸媽無話可說沒法溝通嗎?
答案很明顯。我和這位爸爸分享道: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如何培養出來?首先我們會對一件事有“感覺”,然后去“嘗試”做這件事,這樣我們會積累一定的“經驗”,從而獲得一份“能力”,而在這些構成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得到“肯定”,從而建立起自己的“自信”、“自愛”和“自尊”。
這位爸爸若有所思,片刻之后似有所得,問道:“那要怎樣肯定,肯定多少才有用?”
我回答:“我的老師告訴我,一個人要獲得自信,必須受到至少5000次的肯定。”
“這么多?!”這位爸爸驚叫。
“覺得很難,是嘛?”我繼續分享:“‘肯定’與贊美、表揚、鼓勵、賞識等都不同,后者需要孩子做得很好,甚至是很出色才會給予,而‘肯定’并不需要。”
“在網絡游戲的世界時,孩子只要有付出,就能得到及時的肯定,而在實際的生活中,得到爸媽的肯定那么難、那么少,如果把對孩子的爭奪比喻成一場戰爭,你覺得自己有幾分勝算呢?”我接著說。
“那究竟怎樣才算‘肯定’呢?”
“我們可以肯定事情引發的情緒;可以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而做出肯定;可以真實地表達,肯定其有能力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可以接受對方說話行為是自己以前沒有想過的,是一種新的可能性;也可以對其錯誤背后的動機、努力和善意給予肯定……”我背誦著不久前才完成的功課。
“這樣一來,是不是覺得容易了很多?我們其實可以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肯定’了。”我說。
“是的。”這位爸爸終于放松了一些,但他接著問:“孩子現在都不愿意和我說話,我該怎么辦?”
“說說你對溝通的理解吧!”我說。
“說不好,就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你,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
“那你覺得溝通的目的是什么?”
“這個真沒想過。”
“我們一般理解的‘溝通’,目的是為了改變對方,而溝通真正的目的,在于了解、理解和推動改變。”
“那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我該怎么做?”這位爸爸越來越有興趣,追問著。
“有效溝通有八大要訣。”我邊說,邊拿出打印好的要訣文字稿,交給了這位爸爸。
有效溝通八大要訣的第一條是“聲調和身體語言決定溝通的效果,不是文字”,這位爸爸才看完這一條就興奮地說:“看到這一條我就特別有觸動,平時我太注重說話時的內容了。”
“大家都有這樣的錯誤認識,你作為律師,職業習慣更是如此。”我調侃道。
“在溝通的效果中,聲調占38%,身體語言占55%,文字只占7%。”我說:“很意外吧,相差這么多?”
“是的。”
“我分享了這么多,要不我們模擬一下,看看掌握得怎么樣?”我笑著說。
“行。”
“我現在扮演你的兒子,我在用手機玩‘王者榮耀’,你想跟我溝通,該怎么做?”
“兒子,在玩游戲呢!跟爸爸說說好不好?”
我白了他一眼,說:“不好!”
看他有些一籌莫展,我提醒:“怎樣肯定?”
得到提醒,這位很有悟性的爸爸忙說:“兒子,剛才看你的操作,手速很快,站位也很好,什么時候爸爸要向你請教請教!”
我立馬伸出了大拇指,給這位爸爸點了個大大的贊!
這位爸爸很感慨,真誠地感謝我對他的分享。我對他說:這些理念和方法,光停留在頭腦層面是沒有用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練習,讓它成為本能,衷心希望您和孩子能夠消除隔閡,開心幸福地生活!
孩子與網絡游戲的問題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今天,完全不讓孩子接觸網絡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真正地用心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他(她),理解他(她),適時給予我們的幫助,那么網絡總歸只是網絡,網游總歸只是網游,是無法奪去深愛著父母的我們的孩子的!
面對這場戰爭,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