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我作为幼儿园家长和小学家长,初中的家长,参加过多次家长会。作为小学的班主任,主持过好多次家长会。
在美国,作为高中生的家长,参加过三次家长会(华盛顿州塔科马市的一间私立学校)。
家长会嘛,顾名思义,就是校方给家长们开的会。不论中外,不论年龄,共同点显而易见,都是为了孩子。
不同点还是值得思考一下的,所以想来说一说。知己知彼,学习别人,不为战胜别人,只为超越自己。
……形式不同,感受不同……
中国的家长会,家长坐在孩子们的座位上,老师在讲台上,校长在直播间。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的家长会,我参加过的有两种,一种是在工作日,学生照常上课,每个月一次,一小时左右,在图书馆的一个会议室,长条桌围成中空的正方形,家长们做三个边。主持会议的校长或其他相关老师还有记录的老师用另外一边,一共也就两三位老师。
另外一种是全校性的。一天的时间,学生不上课。每位老师有一张桌子,打印了老师名字的白纸,折成三棱柱放桌上。每位孩子的家长有十分钟的时间跟指导老师advisor谈话,如果需要更多时间要提前预约,另外安排时间。其他课程老师则没有时间限制,不大的厅里,每位老师附近,都整齐摆放着几把椅子,供等候的家长坐。
中国的家长会,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可惜没做过校长)。都感觉时间不够,一学期(半年)才一到两次家长会,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约50位家长,大部分家长都是听完老师的集体讲话就走了。
美国的家长会,不管是每月的例会还是全校性的。每位家长都会被关注到,都有时间提问。每月的家长会,还有咖啡和点心。一般是在早上送孩子上学后的一个来小时。
……内容不同,思考不同……
中国家长会的套路,基本上是校长汇报全校的荣誉,罗列各种奖项,老师汇报和分析全班的考试成绩,公布表扬和需要努力的学生名单,希望家长配合的各项任务。
这样的家长会,不开不行,会被扣大帽子,说家长不重视。开了,好像也没什么用。
有这样的家长会,是因为班级学生太多,老师工作量太大。更因为大家都关心考试成绩。
美国的家长会,每月的那种,一个多小时的,是校长讲讲学校最近的大事,变化,活动。回答家长的问题。
全校性的那种,一天时间的,每位家长都可以跟老师一对一的谈话。话题可以是自由的,老师针对每个孩子都有充分准备的。
图片来自网络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我认为,教育体制是一个表浅层次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做教育的人(说是教育工作者也好,灵魂工程师也行),以及不管愿不愿意都已经自然地充当了教育者的家长(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好,围墙之外的教育者也行)。
某些有着各种令人敬畏的称谓的人们,也有着各种令人同情的借口不作为,或者胡乱作为。
……思考不同,行为不同……
作为家长,从孩子出生以后,我可以做到的,就是每天读书给他听。
作为老师,我可以做到的就是,把抱怨的时间和精力拿来,给学生们读一本好书。
作为校长(只能假设啦),我可以问问自己,我真的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吗?
我的一位朋友,作为家长,曾经在家长会上,呼吁家长们创办班级读书会。
我的另一位朋友,作为班主任,曾经在家长会上,给家长们读书,也曾经用业余时间带领全班做亲子读书会。
每个人都有自已可以做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教育,
每位家长都有资格做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