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00 【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3—主题:何谓故事(翔翊)

浪漫的故事

「R:阅读原文」

《故事思维》P40
故事其实是在讲述一件或者几件事,或真或假。
举例子和讲故事的区别在于,故事饱含感情色彩和感官细节。故事将细节、人物和事件整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要强于其各个部分的简单叠加。一张由人和马组成的画只是一个例子,而毕加索的画《格尔尼卡》却是一个故事;说“贪婪导致了国王的麻烦不断”是个简单的例子,而说“国王迈达斯的手可以点石成金,触手所及的所有东西都变成了金子,这满足了他的贪婪,却导致麻烦不断”,是一个故事。
有的人觉得,应该对隐喻、类比和故事加以区别。我们更在意的是如何去影响他人,而不是做学术上的区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作故事。好听的、能打动人的故事,无论是来源于你的经历、想象、文字资料,还是口口相传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第1章中提到的6个故事的素材。

《故事思维》P42
故事比事实“更真实”,因为故事是多维度的。就如公正、诚实和真理同样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很难在法律、统计数字或者事实中被表达出来。
事实需要有时间、人物和地点为背景才能变成真理。故事囊括了时间和人物──短则几分钟,长则几代人,涉及一个事件或者一系列事件,事件中还有人物、行为和后果。而故事中的地点告诉了我们它在哪里发生。
即使一个故事并非字字真理,但它也体现了一种真实。因为故事里的时间、地点和思想全部被编织成了一个整体。
故事可以兼容复杂的冲突和矛盾。

《故事思维》P43
故事能在听众的思想中发展并成长。如果是一个好故事,你就没有必要纠结于如何维持其生命力。它自然会在你的听众的脑海中重述和回响。
无论你是想让你的员工、同事、老板、配偶、孩子,还是社会大众去开始、停止或者只是去思考某件事,故事都可以帮助你触及听众的内心。而当你的听众看到了你故事中的真理,他们就会想看到更为深远的目标,就会随之采取正确的行动去实现它。

「I,重述知识」

故事的要素有哪些,和例子、事实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故事是把直达人们内心深处的事件、经历进行显像,在人们内心产生生动地场景或者画面,从而刺激人们的感官神经,与听众的情感产生共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1、显像等同于事实。通常人们认知的局限,会认为他们认为的就是事实,而故事的显像作用,勾勒出的画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更容易让人们认为这就是事实,然而这个事实恰恰是你想表达的。
2、非理性促进行动。干巴巴的事实或者,刺激人们的理性思维,而人们更善于非理性思维促进行动。事实,或许能够让人们知道一个道理、理论或者知识,但却难以促进行动。而一个或者几个生动的故事却可以大大提升行动的可能性,因为人们总会从内心找到与故事相似的自我经历,进行比较之后才能找到行动的动力。
比如说,我们RIA便签法中的A1便签就如同自己给自己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促使了A2便签中再次设定场景,促进具体行动的产生,而此时成功率将大大提高了。
3、产生情感共鸣。说教总会带来反抗,即使表面顺从,内心未必臣服。而故事却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讲述,或是幽默,或是感动,能够让听众更容易接受。
因此,说教的方式讲出事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难以让人们信服或者促成行动;而讲故事引出的事实,能够促使人们相信你,进而提高了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不得不提的“案例”

我们通常会在日常沟通演讲的时候,提到“案例”这个词,那么案例与例子、故事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
——百度百科

度娘上提出了案例有三大要素,但没有讲明白。通过定义我个人拆解得出三大要素为:
1、经典:案例是公认的典型事件,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2、激发理性思考:一个案例,可以引发人们多种思考,根据各自的经验不同,得出的不同的理性判断;
3、被截取的真实经历:为了达成案例的说服目标,有意截取部分经历,未必是事件的全部。

而故事也可以总结出三大要素,如下:
1、生动。未必真实,只要生动地在人们头脑里产生显像,就是一个好故事;
2、感情色彩。一般讲述故事,带有讲述者的感情,存在着主观意义,为了感动、触动对方产生共鸣;
3、激发非理性认同: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或者观点,获得认同是关键,而认同的的起点在于,人们惯用的非理性判断。

举个例子:小明同志为了这次百日会战,经常加班加到很晚。
说个案例:这段时间,经常看到小明同志晚上在办公室,整理百日会战资料,制定工作方案。
讲个故事:从10月份开始,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明同志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一次,总经理推开他办公室的门,看到他仍然在电脑前忙碌着,忙的不亦乐乎。总经理问了一句:小明啊,咋还不回家?小明这才发现总经理,站起身来说:李总,现在正处于百日会战攻坚阶段,我想利用业余时间多做点事情,现在正在整理一份关于成立百日会战突击队的方案,写好之后发给你审核。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例子显得单薄,适合用于简单的工作评价,但未必大家都认同;案例丰富一些,而且一般是真实的,适合用于进行员工情况汇报,可能会引发大家对他不同的判断,或者“小明很勤奋”,还或者“小明很尽职尽责”,还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小明白天没干完活,必须晚上加班,是不是偷懒了?”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经验不一样,造成的结果判断也就大相径庭了;而故事场景丰富,带有感情的表述这件事情,小明加班是事实,但后面的对话未必是真的,不过目的指向很明确:小明是一个想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
回到对A1便签的思考,之前或许我们写的只是自己的案例,不是故事。如果把场景更加生动地表述出来,让它成为真正的自己的故事,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

「A1,激活经验」

回想一个你曾经听到的感动你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来自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个家庭中口耳相传的故事,或者是你的同事所讲的。如果这个故事原本结尾时没有点出一个道理&理念,请你补上。

上个周六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墨水心》,其中有个片段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父女俩漫步在湖边,找到一个长椅坐下。父亲语重心长的对女儿说:我看到你现在进行写作了。女儿说:是的,爸爸。我喜欢写作,在写作中表达我对妈妈的思念。父亲叹了口气,说道:写在纸上的语句,蕴含着无限力量。
这段故事讲了一个道理:写作具有无限的力量。

「A2,规划运用」

请拿出你第一天讲的故事,对照你写出的故事要素,看看还缺什么内容。

不够生动,场景的代入感不够强。
改写一下昨天的故事:
2005年的冬天,我和我的媳妇刚刚认识不久,她就被派去北京学习。
初恋的小心脏,按捺不住我的思念,总是喜欢和她打电话煲粥。一个寒冷的傍晚,我站在北风中,瑟瑟发抖的和媳妇煲着电话粥。正在劲头上,她问了我一个问题(具体什么忘记了),我说:我要问问我妹妹。一听到这话,她着急了电话那端传来:分手!你跟你妹妹过去吧!
我的老天啊,刚刚坠入爱河的我,简直是晴天霹雳!打电话,拒接状态。怎么办呢?与其思念,不如行动!当晚买上前往北京火车票,连夜赶到北京。
站在她的宿舍楼下,挫折冻僵了的双手,给她打电话。此时,应该是气儿消了吧,电话那头传来她很不情愿的声音:喂,啥事?我说:我在你楼下了,你在几楼?她惊讶的说:啥,你没开玩笑吧!我嘿嘿笑笑:我真在楼下了!想你了,就来了!她嘴里嘟囔着:你这家伙疯了,疯了!等一下,我这就下去~~~
然后呢,大家自己想象去吧!

生活中的浪漫,在一次次惊喜里孵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27/1000 【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3—主题:何谓故事(翔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