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春江水暖鸭先知。
福建漳州某塑胶产业园内,福建龙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从零部件的分装到柴油机总装,再到试车调试、喷漆……有条不紊的生产线上,上百台成品柴油机次第而出,被分批次发往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的浪潮,让这家公司的发动机供不应求。企业负责人胡漳生计划,接下来要建设二期加工车间,自主生产主要零件,乘着这股东风进一步发展壮大。
企业“活”过来了。这是二季度中国经济最明显的变化。更明显的变化则是企业的信心。
“根据我们的调研,全国两会是企业信心的分水岭。”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两会之前,疫情叠加经济下行,让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但两会这个“分水岭”对于提升市场预期和企业家信心作用明显。近一半的企业反映市场预期向好,超70%的企业对于战胜当前困难充满信心。
这绝非偶然,而是“见底”后的信心。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5日给“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成员代表回信中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的重大政策举措,为中外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营商环境,开辟新机遇新前景。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一个亮点是,相比一季度6.8%的负增长,二季度终于回正,实现了3.2%的增长。同时,股市也走出了一条大阳线,PPI、PMI等多个宏观数据加速企稳,连续多月回升。
“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有信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暖意融融
经济回暖,对于企业老板们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订单和真金白银。
“我们从前两个月开始试装,两个月大概装了600台左右,预计产值大概是350万元左右。根据目前的订单情况,7月份预计是400台,预计产值250万。”胡漳生介绍。
据了解,制造业是复工复产以来恢复最好的一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调研时候也发现,今年年初,一家主要为欧洲国家做服装代工的纺织品企业负责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预计今年的外贸会下降20%-30%。不过,近期再次调研,这家纺织出口企业已经转型做防护用品和防护服,出口情况良好。
事实上,随着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国民经济逐步复苏。
从月度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从季度数据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刘爱华介绍。
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也可以看出,由2月的76.4恢复到6月的86.4,稳步增长,逐月向好。
不过,刘爱华说,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指标仍在下降,疫情冲击损失尚需弥补。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
保护经济主体
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的史无前例的断崖式下跌和激流勇进的逆流而上,走出V字形反转的同时,也给市场主体带来更多变化。
在7月1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表示,目前,资金问题仍是当前中小企业的最大困难。疫情发生后,90%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大面积停工,营业收入骤降,固定支出不减,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只有10%的企业表示自有资金能支撑半年以上。
“应该大力支持创业投资行业,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是小微企业初创期融资的主要渠道。当前,税负高、重复纳税以及征管方式等问题已成为阻碍创业资本集聚、掣肘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张竞强说。
他建议,应该加大普惠性减税力度;下决心继续降低养老保险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支持创投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激励创投行业健康发展;完善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
事实上,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时候,也有一些行业表现出很强韧性,比如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这也体现了疫情中有一些行业应运而生、逆势而上。
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7%,在高技术领域投入上,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3%,其中医药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这些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张竞强也发现,疫情的生死攸关倒逼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普及提前了5年。
“在疫情没有发生前,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所以稳中求进是总基调,现在由于疫情的不可控性,所以底线思维‘六保’成为总基调。中国今后经济会有更多的新特征,怎么为企业输血方面要好好研究。同时,输血的同时要配合造血,要履行一系列的改革来推进经济发展,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完善。”李迅雷表示。
市场化机制方面的建设应该是长期的机制建设,精准施策,对中小企业市场主体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采取特殊政策,将就业结合在一起来保护市场主体。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看来,政府方面应该把短期推出的一些造血机制长期化、制度化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在解决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困难的时候,也要采取一些方式鼓励他们去做转型升级,比如利用现在的互联网的现代共享制的平台,鼓励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来更好地建立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做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使企业度过疫情困难之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高的发展起点。
走出V字形经济
目前,最糟糕的时刻正在过去,但要做的还有很多。
在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看来,工业复工进入高位后难以续升,居民收入下降对于消费存在压力,房地产政策的变动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扰动,近期洪涝灾害对于基建投资形成冲击,进入三四季度后又将面临冬季休工的压力,因此未来经济仍将进一步修复,同时修复过程中仍然存在压力。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也表示,随着上半年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下半年有望恢复到接近正常,但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都会面临与以往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宏观微观政策更加积极灵活、精准到位,特别是宏观政策要更多代入微观主体的感受,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好在,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优势,这些优势在下阶段仍然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同时,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一些领域的问题,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是有信心的。同时,经济回升也是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实现的。但也必须强调,当前境外疫情仍在快速蔓延扩散,世界经济经贸重启举步维艰,国内的需求恢复目前受到一定的制约,稳企业、保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疫情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持续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刘爱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