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的那场雪

下雪了!

神州大地大面积地飘雪了,江浙沪皖也难得一见的雪,有人说与十年前的那场雪极为相似,连时间也如此巧合。

十年前的那场雪,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也许是因为那样一场危机,疲于奔波和沮丧的人们也许不会也不能静下心来去体味一场雪。看雪是一种心情!

读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总是有一种冰天雪地的意境,那也许是1300年左右前的一场雪。这种幻象的由来也许是因为《白毛女》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年四季之中,也许冬天的寒冷对穷苦的人们来说是最难熬过的。我幼年时有过一种体会,家乡话说“穿单(chan)袄”,意思是没有贴身的内衣,单穿一件棉袄。那种感觉哪怕是再厚的棉袄也抵挡不过冷风往你怀里钻,直至骨髓。缘于此,今天我也一直认为秋衣秋裤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因为这是一份贴身贴心的呵护!

少年时感觉最好的雪景莫过于《林海雪原》了,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下雪时的感觉反而是暖的!农间有一句谚语,“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有着被子的暖意。当然本意也许是冬天的雪替代了雨水,但是瑞雪兆丰年的寓意不是一样给人一种暖意吗?

少年时看雪的感觉也是最有趣味的,特别是年节时的雪,却也与馒头有关。家乡逢年过节有“送箢子”的风俗,箢子是一种类似篮子的器物,可以装米面粮食、馒头、鸡蛋、点心等,送箢子则是在年节里装上枣饽饽、米糕、豆包等走亲串门。真正有趣味的是雪后路滑,箢子和里面的盛物滚得满地,叫“磕(ka)箢子”。大人孩子们看到路上和路边的沟里都会笑得前仰后合。那时出门上路基本是步行,没有现在行车的危险,所以这种乐趣并没有现今的违和。现今的铠甲和速度也仿佛失去过去下雪的暖意和趣味。

对我来说最励志的一场雪,应该是三十一前元旦的那场雪了!雪厚得有十几二十公分,公交车停运。只有挨到开课的那天三个同学结伴骑着自行车返校,60公里的旅程并没有感觉很远。那时也没有保温杯,渴了就抓两把路边的雪。还是耽误了一白天的课程,晚上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办公室里开导了一番。从老师那里知道,理务关乡的几位同学在返校的当天步行赶回了学校,并没有耽误当天的晚自习。那时还有些抱怨老师并不知道海青比理务关远了10公里路程,但这并不应该是迟到一天理由。也可以想像那几位同学冰湿的鞋子和裤腿,走到天黑的十几小时的步行路程。今天通信工具的发达,也许会提供更多的托词和借口,也没有了见字如面的趣味,更会失去那次与班主任老师励志的谈话。多年以后,记忆最深的成绩单也许就是那个学期高一上半年的成绩单。

看雪是一种心情!也许年年冬天的雪并没有不同,今冬的这场雪如是,多年以后回头,这场雪又会是怎样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N年前的那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