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和一些读书会的看法

原文:我们可能在假读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读书。学习类公众号也关注了不少,读书群也加了很多,每天都可以收到很多有思想的文章,学习一些美到窒息的散文。试问,有没有仔细想过,昨天看的公众号文章,现在还记得几个观点,能表述出来了吗。

   或许有人可以表述出来,可是,表述出来的,是自己的观点,还是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形成发展有自己的体系,作者自会表述;然而,说是某人自己的观点,理由?形成这样观点的原因又是什么,最后的回答,只能呵呵了。

   太多的聪明人在做的事情,就是包装思想,让自己的想法成功过度到读者那边,不用读者思考,读者会惊奇的发现,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好聪明,其实在自欺欺人罢了。做的最厉害的要数今日头条,读者读到的都是想要看到的,这是一个正向反馈的循环。

      最近李翔商业内参推荐了一本英文新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书名是Irresistible,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无法抑制”,书的副标题是“技术的发展和我们如何对它上瘾”。作者亚当·奥尔特是纽约大学的市场营销和心理学副教授。等出中文版了马上就可以买回来了,看看周围多少人在刷王者荣耀,就知道行为成瘾的危害。  

   有时候,发现自己也是够愚蠢的,当然也是慢慢发现的,自己也是读书会的一员,作为一名脑残粉,起初好像发现新大陆了,无比兴奋,终于找到组织了。后来慢慢发现,我所在的读书会也有其弊端,好多好多会员,“好读书,不求甚解”,表面上大家是听主讲人讲了一本书,可是书中观念的形成发展,并没有那么深入,知道了和明白了是两码事。把需要理解的信息以资讯的形式讲出去,是降低了很多听众的难度,可是也成就了一知半解。从一个理论的一知半解,到一本书的一知半解,再到很多本书的一知半解,认知层次很难有大的进步,反而阻碍了学习的脚步。

    从另一方面来看,读书会也有很大的益处的。首先,主讲人比我们水平高的多得多,可以帮助挑选很多优质的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听取想要的那部分。在听完主讲框架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明白是不是需要的那本了。其次,主讲人能以自己的语言把一本书提炼内化再讲出来,这是非常不易的事实,我们可以笔记下来主讲人的思路框架,在买回来自己阅读的时候,针对主讲人所讲的一些理论形成,去书中寻找答案,找寻作者思路发展历程,明白结论的的演绎过程,做出自己的框架笔记,读完后,分析两种框架的差距,思考理解主讲人思路的形成,逐步提升思维能力。  

关于读书和一些读书会的看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读书和一些读书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