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第四章:机械化与设计

  • 背景:在整个19世纪,机械化一直是人们讨论设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焦点

    • 人们一方面为机制产品寻求一种合适的美感

    • 另一方面也在思考机器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

      • 社会影响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充裕的英国及欧洲大陆,在美国由于劳动力匮乏而机器大受欢迎
  • 机器与工业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

    • 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所带来的变化(并没有像商业化在生产组织方面带来的变化那么明显):随着各种专门机器的不断出现,以及生产中劳动分工的不断加强, 设计与制造过程 不可避免的 分离 开了

      • 手工艺人的作用逐渐消失,设计师成为复杂的相关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 发展:随着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制造商们竭力寻求一个包括社会各阶层的广大市场,开始抛弃设计师的专业技能,转而根据图集或通过模仿别的厂家来生产自己的商品

      • 策略:依靠低廉的价格和购买的便利性取胜
      • eg:美国市场尤为明显,较英国市场均匀的多,没有很多的社会登记,产品的“艺术”质量并不是很关键的
    • 当时设计的决定因素:产品的设计几乎完全由技术决定,设计被看成一件后期工作而不是应事先计划的工作

      • 影响:由于 标准化和可互换性零件 在美国发展起来,设计过程从此便与生产完全分开了
    • 机械化对设计影响的体现:主要在工程方面

      • 关键角色:工程师

      • 对比:正当设计师们沉溺于纯形式的风格与时尚时,19世纪的工程师们建造出了铁路时代伟大的工程作品,这些作品与旧有的风格毫不相干(eg:铁路、厂房、悬索桥、铸铁穹窿)

      • 成功要素: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 例外:只有当建筑师的介入,或是工程师屈从于某种建筑风格的影响,作品才会摇摆不定并流于某种形式

      • 工程师的机器作品对美的唯一追求:科学的应用各种材料,达到最高的效率(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念正式在这些机器中萌发的)

一、英国的纺织工业

  • 开始:18世纪中叶,正当机械化的浪潮席卷美国的时候,英国朝着机械化跨出了第一步,首先开始于纺织业

    • 社会影响:任何生产技术的根本性变革都会对生产者机器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 新技术对于某些人来说意味着财富和成功
      •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失业和贫困
    • 生产影响:主要体现在批量生产的商品上

1、英国纺织业机械化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纺纱机
  • 开始:纺纱工厂是纺织业中最早机械化的部门

  • 发展

    • 1769年,阿克莱特(Sir Richard Arkwright,1732-1792)的 水力纺纱机 开创了革命性的变革
    • 1770年,哈格瑞夫斯(James Hargreaves)发明了 珍妮多轴纺纱机
    • 1780年,克罗普顿(Samuel Cropton,1753-1827)发明了 “骡子”纺纱机
  • 影响集约化

    • 1⃣ 使传统的家庭式和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被淘汰,逐渐走向集约化的工厂生产

    • 2⃣ 水力以及后来蒸汽动力的应用,促进了集约化的趋势

(2)第二阶段——织布机
  • 开始:织布机的出现

  • 发展

    • 先是使用 飞梭

    • 19世纪上半叶 机动织布机 开始投入使用,但发展相当缓慢

      • eg:杰科德织布机早在1789年就获得了专利,但19世纪中叶才得以完善并得到有效的应用,产品主要供应低收入阶层
  • 对设计活动影响最大:19世纪20年代由法国引入英国的 杰科德织布机

    • 原理:根据一套编程系统来工作

      • 机器使用打孔纸卡进行操作,小孔的位置确定了所要织出的花纹的特征
    • 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生产机器,以使自己的设计与之相适应

      • 编制程序需要由专人将设计师的构思转换在纸卡上

2、机械化与设计的相互关系

(1)无论在机器生产中是否有设计师参与,手工艺人都逐渐被没有传统技艺的工人所取代
(2)商品生产中的设计因素逐渐消失
  • 背景:市场的特点对纺织业影响巨大,机械化满足了扩大生产的需要,反过来又刺激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及至低收入的社会底层

  • 原因

    • 1⃣ 产品设计的决定因素转变:时尚的风格被简单的转化为某种适应机器生产的东西,产品的形式完全取决于 机器生产、价格和图集 等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依赖于 创造性的设计

      • 甚至各种花鸟画集也被作为主要的抄袭对象,用于装饰产品
    • 2⃣ 市场需求因素:对于 普通大众 的市场而言,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实用商品比时尚更为重要

      • 特例:在 贵族和中上阶层 的市场,已有的设计和生产体系并无较大变化。手工毛、丝织物仍然在生产(手工艺转为供应小众市场
典型实例——花布印染工业
  • 背景:滚筒印花技术出现于1783年,在1830年之后广泛应用,并形成一种高度机械化的行业

  • 影响

    • 1⃣ 设计师逐渐为专业人员所代替

      • 工作内容:专业人员有的专事“绘花”,有的专事“制版”,有的专事“印制”

      • 原因:“时尚必须考虑他所迎合的对象”,如果又擅长绘画的艺术工匠能 复制 所需的东西,厂家就不必聘请设计师来设计创新的图案

      • 意义:供应上流阶层的“时尚”产品(1830年,英国设计仍受法国趣味的影响)和供应低收入阶层的更加 强调市场导向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已经出现

    • 2⃣ 在一定程度上,滚筒印花工艺本身也由于小型图案的重复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时代特点:
  • 生产方面:尽管生产方式在更新,传统设计仍在使用,只是在必要时才略加修改以适应机器生产

  • 市场方面:形成新老市场并存的局面

二、技术与设计

1、理论及观点

背景
  • 新工业的产生:随着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建立起了许多新的工业,这些工业将机械化过程应用到大量新产品的生产上

  • 与传统美学观点的对立

    • 如果按传统的艺术准则来衡量,这类工业产品应被排除于美学考虑的范畴之外

    • 一些工程师和设计师在新工业中也同样有意排斥传统美学的影响,否认美学在其作品中的作用

      • 典型人物:土木工程师 柯本(Zarah Colburn,1832-1870)

      • 做法:他在论文《机车工程于铁路机械化》的论文中,表明了一种毫不含糊的 实用主义 ,“商业上的成功是工程的主要目标,因此不必虑及于此无关的因素”

      • (极端)观点:他蔑视美学的主题,坚持任何一位渴望成为工程师的人都不应鼓励在纯粹机械的形式和比例上玩弄花哨,而应专注于最佳的机械方式,使得任何既定的目的得以实现

折中观点——散帕尔的美学理论
  • 出现:德国建筑师 散帕尔(Gottfride Semper,1803-1879) 建立了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即接受工业花不可避免的事实,又正视艺术与工业的关系

  • 意识到工业与技术相分离的状况

    • 1848年普鲁士革命流产,散帕尔作为难民于1841-1854年间滞留伦敦,期间不能作为建筑师开业,转而研究 应用艺术

      • 理论基础(观点2⃣引出):散帕尔的理论是以广泛的历史研究,特别是 实用艺术及其技术 的历史为基础的,这使得他的思想与当时学究们的观点大相径庭
    • 1852年他出版一本名为《科学、工业与艺术》的小册子,主要基于他对1851年举行的“水晶宫”工业博览会的印象

      • 发现:博览会上的许多工业产品的设计都极为繁琐,他持批评态度

      • 观点1⃣引出:他认为这个问题是与科学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并且意识到了当时艺术与工业相分离的状况

  • 对产品基本形式的观点

    • 1⃣ 新艺术应建立在接受和采用机械化的基础上

      • 过去的遗产,特别是手工艺的传统,在有可能创造出一门新艺术之前必须被消除干净。
      • 这种新艺术应建立在接受和采用机械化的基础上。
      • 社会各方面都会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 2⃣ 风格不是时代各种特有形式的融合,而是 在设计一种产品时基本构思的艺术升华

    • 3⃣ 产品的基本形式主要受到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许多在产品本身之外,而又对其设计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的影响”

      • eg:包括地域、气候、时间、习俗以及设计作品服务对象的地位等
      • 结论:装饰作为这些影响的表现是一种综合的因素
  • 对设计发展的意义:这些产品基本形式的原则是接受并使用机器,以生产超越时尚的、几何上简洁的功能产品

  • 其著作的影响:在寻求更适当的反映和体现 现代技术形式和理论 的过程中,许多设计师把目光转向机器,把工业装备及其产品作为他们理论的典范,并强调与功能主义哲学相联系的抽象几何形式

  • 生产中的理论实践:19世纪生产的某些及其和产品是朴实无华和几何形的,其形式源于结构和机器的功能要求

    • eg:现藏于伦敦科学博物馆的一架瓦特蒸汽机产生与19世纪初

      • 整个机器简洁而朴素,没有任何附加的装饰
      • 其结构形态能真实反映出各部分的实际功能,显示了设计者的充分自信
    • 数学(几何学)的引入:

      • 工业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因此数学成了基本的工具
      • 几何学提供了获得必要的精确性所需的三维空间形式,因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语言
    • 美学判断/装饰的机会:尽管有机械功能和使用上的限制,形式的处理和安排仍有多种可能性,这就为美学判断甚至装饰提供了机会。因此,也有一些机器带有时尚的烙印

      • eg:使用古典柱式作为早期蒸汽机的框架(并非是机器功能的必然体现)
      • 观点:设计师认为这类具有几何特点的流行形式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是合适的,并不会有损于实用功能
  • 散帕尔历史观中的基本思想:设计是特定需求的反映,特别是对于产生这种需求的时代、地域和社会条件的反映

    • 以这种思想考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设计:大量的工业产品并不是偏重于 美学实用价值 ,而是 寻求两者的协调
19世纪的美学理想及设计矛盾
  • 美学理想:主流实际上体现于 实用与美的和谐 幻想之中

    • 反映: 雅特(Matthew Digby Wyatt) 1852年的著作《金属制品》
      • 抨击了两种执截然相反的偏见的人,即生产实用而粗陋产品的功利主义者和为外观形式而牺牲舒适、方便的理想主义者
  • 设计矛盾:对实用和美持有单方面偏见

2、生产实践及方法论

(1)机床设计
  • 研究意义:反映了技术革新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早期功能主义的发展

  • 背景

    • 工业革命后最早出现的大型机器几乎全是 木材 制造的,特别机器的框架更是如此
    • 发明家们全神灌注于实现机器的机械功能而无暇顾及机器的外观,因而给人一种十分简陋、粗糙的形象
  • 发展的里程碑:19世纪初(1807年制成), 布鲁内尔(Marc Isambard Brunel,1769-1849) 为普茨茅斯皇家船厂大批量制造滑轮设计了一系列机床

    • 原因:
      • 1⃣ 需求:先前的滑轮很大程度上是手工生产的,而英国皇家海军的需求量很大
      • 2⃣ 耐用:机床使用 金属 制造,很坚固,加工精度也高,成为后来机床生产的范本
      • 3⃣ 效率:这套机床由10名未经训练的工人操作,但其效率胜过110名熟练的手工艺人
  • “塔斯干”(Tuscan)柱式 装饰机器

    • 做法:为了适应流行的趣味,布鲁内尔在他的机床中使用了一种最简洁的柱式——塔斯干柱式

      • 机床框架采用建筑上的形式在19世纪是颇为寻常的
      • 就布鲁内尔的机床而言,塔斯干柱式仅仅是过去传统的余波而已,在设计中不起支配作用,并不至于使机器成为一种装饰性的玩物
    • 意义:即使传统审美观念的余波,也是19世纪追求 功能与形式和谐的体现

  • 传统形式影响被新功能形式取代

    • 关键人物:怀特沃斯(Joseph Whitworth,1803-1887)

    • 做法:作为机床制造商,他对于生产工艺的精确性和机床质量极为关注

      • 1856年,他展出了一种精度达百万分之一英寸的度量机具
      • 在机床床身的设计中,已经完全抛弃了建筑风格的影响
      • 他发展了一种整体式的机床设计,采用中空的箱式床身,并增加所用金属的重量以保证稳定性
    • 机器美感的获得:

      • 过去:使用诸如建筑部件和曲腿之类的艺术样式被认为是使机器产生美感的唯一可行方式

      • 过渡:工程师试图通过将质量减至最小限度,使每一个部件恰好能完成其功能来获得某种功能性的美感

      • 怀特沃斯的设计:采用 整体而稳重的箱式底座 来达到精确加工的目的(改变了机床外形与其各部分的比例)

    • 意义:他采用了 标准化 的方法来制造机床,达到了很高的质量水准,并成为世界性的通用标准

      • 现代机床稳重、质朴和严格的功能性等特点,正式源于怀特沃斯的设计
(2)铁路机车及车厢设计
  • 机车设计与车厢设计的区别

    设计对象 发展方式
    机车 没有先例,其形式是时代的独有产物,许多方面的产品设计是独创的
    车厢 在马车车厢的基础上发展
  • 机车设计发展历史

    • 1⃣ 最早的机车多少具有原始的实验性质,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有效的机械化运输工具

      • 所采用的制造技术局限于当地木匠和铁匠的能力

      • 外形则是反映了它们的真实特点

      • eg:1813年, 布克莱特(Christopher Blackett) 建造了 迈拉姆·迪里号 机车,看上去就像放置在轮子上的一台卧式蒸汽机,其外形直接反映了机器的功能

    • 2⃣ 1829年, 乔治·史蒂芬生(George Stephemson,1781-1848)火箭号 赢得定期运行于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的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的设计竞赛

      • 体现了对于有效运行和外观两方面的重视,为后来的机车设计奠定了基础
      • 具有与众不同的简洁性,但美学方面的处理仍然不够
    • 3⃣ 1847年, 大卫·乔易(David Joy) 设计的 杰尼·林德号 机车

      • 技术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外观重视:地方性的手工生产和木框架的结构已成为历史,工程制造 已经清楚的作为一种技术行业脱颖而出

      • 制造工艺对外观产生影响:尽管同一型号的机车可以生产多台,但每台都是单独建造的。大量的人力工作和手工修饰保证了细部的质量。因此,生产工人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手工艺人

    • 4⃣ 19世纪后期,机车设计在效率、性能、外观上达到新高度

      • 机车本身成了营运公司的活广告

      • eg:1893年, 沙米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设计的 4-4-0型1562级高速机车。铁红色的机体加上抛光的黄铜装饰,使其成为当时最漂亮的机车之一,制造工艺高超,性能优异

  • 设计风格的独特性的产生

    • 背景:19世纪英国铁路同行间的激烈竞争,增强了他们对于外观的重视

    • 结果:每家公司都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设计风格,以创造一种全然不同的视觉特征

    • 体现:这些不同的视觉特征不仅体现于机车和车厢的形式上,还扩展到了色彩设计、工作人员的制服、出版物以及各种附属设备和装修之上

    • 意义:实际上是现代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的初期形式

  • 机车设计中的组织结构

    • 成就:19世纪的英国,蒸汽机从一种粗糙、简陋的机器演变成了一种精密和高效率的机车形式,把技术上上的先进性与美学表现融为一体

    • 背景:设计过程不但在物质上与生产过程相分离,而且在社会关系上也是如此

      • 在设计室工作的雇员被认为具有专业上的地位,而在车间工作的人则被视为工匠
    • 组织结构:机车设计需要一支庞大的技术专家、设计师和其他职员队伍协同工作

    • 有效开展工作的原因:

      序号 原因 备注
      1⃣ 工程师和设计师一般都要经历学徒阶段,这种做法保持了传统手工艺的精神 英国铁路工业雇员常为终身雇佣,因此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实践基础能得到应用,保证其美学体系的实现,且由于他们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和技术,因此他们的设计不是作为一种外部因素强加与产品之上的,而是与功能的要求相协调
      2⃣ 公司的组织结构类似于军队,设计过程中有许多人参与,但有一个明确的等级制度,个人职责分工明确 机车的总设计师建立总体的框架,有最后决定权,并负全部责任
  • 英美两国机车及车厢设计的区别

    • 概述:就机车而言,作为 机器或结构的形式作为装饰和象征的形式 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他们在不同层次上相互作用,并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反映出来

    • 车厢设计:英国是类似马车的车厢。而美国是没有包厢,车厢宽敞,并设有基本服务设施,类似现代车厢。

      • 英国原因:1⃣ 英国的第一辆铁路车厢就是将公共马车置于铁轨之上,随着机车逐步发展,马车制造工匠进入铁路制造工厂,把持着车厢的设计技术 2⃣ 乘坐这种新型运输工具的旅客需要一种似曾相识的安全感

      • 美国原因:1⃣ 路程长,需更加舒适 2⃣ 传统的制造方式在美国影响比英国小,因幅员辽阔,美国的马车制造行业未受到机车威胁,汽车发明前仍有用武之地 3⃣ 结构的标准化,使用重复构件 ,方便了工业化生产和装配

    • 机车设计:即使是功能一样的机车,外观却不同

      • 美国因路途长,机车设计是敞开型的,更加便于维修(因此操纵机车的人在美国称为“机师”,而在英国称为“驾驶员”)

      • 美国机车倒锥形的烟筒与英国圆筒形的烟筒:美国西部距煤矿较远,一般使用木材做燃料,木材燃烧比煤炭更加容易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因此便在烟筒上安置了火花消除器

      • 意义:从美学角度来说,美国机车 强调应用装饰而不是强调结构因素的形式处理 ,因此,19世纪的流行风格在机车上都有所反映。但是,这种设计与众不同的形式使其成了开发美国的一个“浪漫主义”的特征

(3)自行车设计
  • 特点:自行车是19世纪末的一种流行交通工具,在结构和功能上要简洁很多

  • 历史发展

    • 1⃣ 最早的自行车源于法国的“玩具马”

      • 原理:骑车人用双脚蹬地,推动车子前进,奠定了自行车的基本原理
    • 2⃣ 1860年左右,出现了大小轮的杂耍单车

      • 原理:踏板驱动大轮,使用大轮保证车子有足够的速度并保持平衡

      • 特点:十分危险,需要敏捷和熟练的技巧

      • 设计:车子的形式直接反映了机械功能,但作为太高限制了使用

    • 3⃣ 1870年后,出现链条驱动的自行车

      • 特点:安全性得到改善
    • 4⃣ 1888年,英国考文垂市的 约翰·K·斯达雷(John Kemp Starley) 生产出了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安全” 自行车

  • 意义:自行车简洁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行车仅是用来完成一项单独的功能,这种 功能的单一性使其成为形式与功能均衡,并抛弃表面的非本质性装饰的范例 之一

(4)家用品设计
  • 功能主义形式的争议

    • 争议:在家用品领域,机器生产的产品应该外观简介并反映其内部功能这种观点并为被人们广为接受

    • 体现:19世纪设计的特点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方便的方法去仿制先前昂贵的装饰品

      • eg:仿银器装饰、仿大理石装饰

      • 影响:由于新机器的出现,新古典风格的简介一度造成了某些行业传统技艺的消亡(eg:木雕)

      • 原因:当某种富丽装饰的时尚重新复活时,以机器模仿手工艺品的捷径便大受欢迎

  • 19世纪家具设计最有名的例子——维也纳托勒公司生产的曲木家具

    • 事业起点:

      • 米切尔·托勒(MIchael Thonet,1796-1871) 生于德国
      • 从1836年左右开始进行曲木家具的实验
      • 1853年在维也纳开设了自己的工厂
    • 特点:

      • 1⃣ 以传统的材料,并采用新的工厂技术,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在家具中采用蒸汽压力弯曲成型的部件,并用螺钉装配,完全不用榫卯连接

      • 2⃣ 逻辑的组织整个生产过程,不少产品中的部件是 可互换的 。因此生产工艺和形式简单,能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椅子,很快占领世界市场

      • 3⃣ 批量生产(大众产品)的同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eg:1859年推出的,维也纳咖啡馆椅 ,十分简洁,构造反映了结构的逻辑性,是一件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永恒之作)

  • 使新工艺适应于流行的审美情趣

    • 表现:托勒同时代的家具制造商,长于压花、雕刻,一制造号称“汇百家风格的超级家具”,使较为朴素的曲目家具能适应于时代的装饰趣味

    • 关键人物: 贝尔特(John Henry Belter)

      • 贡献:德国移民,1850年定居纽约,取得树脂纸板成型工艺以及利用蒸汽压力将胶合板制成复杂形状构件的专利

      • 应用:这些板材被人工雕刻成繁复而通透的新洛可可式纹样,流行一时

  • 19世纪形形色色专利家具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技术的兴趣

    • eg:钢琴床
  • 塑料的诞生:19世纪把各种新型材料和已有材料结合起来,同时也产生了全新的东西。第一种塑料—— 赛璐珞(即硝化纤维塑料) 于1865年问世

    • 设计师的认识:

      • 起初像其他新材料一样,认为这些材料属于模仿和替代已有产品的范畴
      • 后来才发现新材料具有其自身积极的意义
    • 典例:1888年生产的发夹盒是迄今可以找到的最早的赛璐珞产品

      • 是一个相同角质产品的仿制品,角质材料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
  • 设计中相似性的联系:当遇到某种发明时,许多设计师都试图取寻找一种方法,把其与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即为产品穿上一件人们熟悉的外衣。家用品设计尤为突出

    • eg:

      新发明 参照
      一种用于餐厅的煤气灯发明于1859年 采用了50年前油灯笼的基本形式,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蜡烛灯笼
      实验室粗糙而质朴的产品,如贝尔发明的第一台电话机 进入家庭后被乔装打扮
      现代商业化生产的灯泡【电灯的发明引出 灯具设计 ,有多种可能性,成为功能、文化与美学考虑之间的复杂对话(eg:宜家的灯具区)】 爱迪生的碳丝灯泡
    • 特例:有些发明似乎采取了决定性的步骤向前迈进,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形象

      • eg:早期的自来水钢笔与先前的羽毛笔、蘸水笔大不一样,但却与后来的自来水笔没有实质上的差异
(5)玻璃制品设计
  • 背景: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大有发展

    • 但传统的吹制、切割和雕刻仍有赖于高水平的手工技艺
  • 两种技术革新

    • 1⃣ 模内吹制成形:使 瓶一类的容器 能以较低成本重复生产

      • 需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酿造、食品、和医药工业的需要(玻璃包装饮料瓶、药瓶)
      • 意义:19世纪中后期,带有印刷自摸的薄壁玻璃开创了 瓶装设计 的广泛领域
      • 典例:可口可乐饮料就是在19世纪末以这种瓶子开始其辉煌的商业成就的,至今其包装瓶看上去仍与19世纪的原型类似
    • 2⃣ 玻璃压制成型:用于 敞口的玻璃制品 ,如杯、盘、钵等

      • 原理:熔融的玻璃置于加热的金属模具中,然后压入一个内膜使制件成型
      • 历史:18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首先发展于美国,而后传播到整个欧洲
      • 缺点:表面粗糙不平
      • 改进:美国开发了一种采用浮点和点刻的装饰技术,并演化成了所谓的 “花边”风格 ,以掩饰生产中的工艺缺陷
      • 意义:1⃣ 压制玻璃生产方法使美国的玻璃工业飞速发展,日常使用的便宜玻璃制品因此而 大批量的生产 出来 2⃣ “花边”玻璃的制品的图案设计成了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适当而优美的表现
  • 标准型器皿的产生:19世纪中叶德国慕尼黑酒店的玻璃酒具中的 锥形高脚杯

    • 背景:19世纪的容器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许多设计的基本形式至今仍广为使用
    • 特点:没有任何虚饰,非常实用
    • 慕尼黑酒店玻璃器皿的 简洁设计 的原因:
      • 1⃣ 必须能经受粗暴的实用,因为当时的餐馆嘈杂拥挤
      • 2⃣ 由于这些产品平凡而普及,其简洁为社会所承认
      • 3⃣ 这些产品节本上都是为保守的用户而生产的,人们喜欢熟悉的形状
    • 发展:1856年维也纳的 罗伯迈(Ludwig Lobmeyr) 设计一种高脚杯用于葡萄酒品鉴,形式简洁,适于展示杯中美酒
  • 19世纪简洁设计的其他表现:马车设计

    • 意义:与当时的室内装饰美学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艺术趣味上的差别
(6)摄影装置设计
  • 1⃣ 真正实用的摄影装置首次在1839年被宣布,基本上是一个装有镜头的暗箱

    • 限制因素:它的设计囿于19世纪仪器制造者的能力,早期摄影很复杂,感光药剂不稳定,需要使用新鲜的混合药剂
  • 2⃣ 1865年设计的照相机可以将影像记录在玻璃负片上,从而洗出无限数量的正片

    • 限制因素:仍使用湿版,很不方便,相较于之前的银板法并无很大进步,银板法只能在金属版上制作唯一一副正像
  • 3⃣ 胶卷的出现 让摄影成为人人能掌握的一门艺术

    • 限制因素:只有在干版法取代了湿版法,并与新兴的赛璐珞材料相结合时,商业化的胶卷生产才成为可能, 并使照相机的设计发生变化

    • 典例:1888年的柯达盒式相机标志着相机设计的新起点

(7)办公机器设计
  • 背景:随着商业的发展,新型的装置被引进办公室以减轻劳动负荷并提高办公效率

  • 典例:1899年 布劳斯(Buroughs) 发明的 加法器 代表了19世纪末的商业技术

    • 设计:来自 纯机械 的观点的设计是非常简洁而符合功能要求的(没有使用电及微处理器)
      • 1⃣ 玻璃面板:设计者为了展示对自己发明的自豪,安装了一块玻璃面板,是人们能看到内部各种各样的活动部件

      • 2⃣ 简洁:玻璃板上除了商标别无装饰

      • 3⃣ 从用户的观点出发:键盘倾斜,使所有按键与人眼距离大致相等

      • 4⃣ 创造了 数字键的安排方式 :这种布局一直用到小型电动计算机出现,后来的产品仍保留了同样的键盘排列方式,即低值键在键盘右方,紧靠操作手柄

(8)金属工业设计
  • 意义:19世纪的设计中,最为显著的一点是金属及其加工工艺的发展大大 扩展了造型的可能性及其应用

    • 铸铁和后来的钢是基本的结构材料,而大量的其他金属和合金的发现及应用更加丰富了设计手法
    • 铸铁成型的可塑性和钢、黄铜、锡等材料的延展性,使得几乎任何形式的表现都成为可能
  • 19世纪形式概念的决定条件:19世纪的形式概念 并不是完全以材料表现的可能性为条件 的,而是 很大程度上由特定的社会功用概念决定的

    • 对比:具有相似功能但为不同社会背景而生产的产品

      类型 实用场景 装饰场景
      煤矿工人使用的安全油灯或机车信号灯,简洁实用 产于1850年的一盏装饰油灯因装饰过度,以致自动为灯芯加油的精巧定时装置都隐没了
      刀叉/取暖炉 为厨房生产的刀叉及暖炉朴素而实用 餐桌上的餐具及客厅的暖炉则大加装饰
    • 特例:一些产品之所以从装饰中逃脱,是因为人们并不认为他们在视觉上非常重要,需要美化

      • eg:一些铜质衣帽钩具有非常简洁的外形
    • 总结:对于生产工具和物品,实用效率是第一位的,但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产品的艺术标准和工艺水平就极为重要(如娱乐、休闲和社交)

    • 影响:这种现象后来被与 阶级分化 等同起来

      • 出于工作需要的简洁产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为所有人使用
      • 而装饰则是专有的,他与中产阶级卖弄虚荣像联系,造成社会分化
    • 实际生产:许多工厂的产品包罗了 从简洁形式到昂贵的装饰形式的完整系列 ,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要

    • 人们对美的追求:在英国,甚至在工人的家中,起居室的装修和摆设以及休息、庆典或庄重场合所用的物品也是追随时代的装饰趣味的

      • 朴素的、实用的形式一般被视为工作性的、粗陋的必需品,默默发挥自己的作用
      • 艺术以及各种装饰或工艺品的形式则代表了许多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美国制造体系与设计

1、形成背景概述

  • 工业设计的发展

    • 1890年前后,由于电力的发展,蒸汽时代开始走下坡路。电的广泛应用,电器用品的普遍推广(家用电器不断涌现),使电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强劲推力

    • 1878年,德国人 尼古拉斯·奥托(Nikolaus Otto,1832-1891) 发明了较为经济的 四冲程内燃机 ,这标志着 汽车时代的到来 ,进一步扩展了工业设计领域

    • 美国工业在19世纪下半叶有了飞速的发展,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工业博览会。工业的发展自然的刺激了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由于美国工业生产方式与欧洲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工业设计也颇有自己的特色,并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接近于现代的工业设计

      • 1876年费城美国建国百年大典
      • 1893年芝加哥的世界哥伦比亚博览会
      • 1904年的圣路易斯博览会
  • 发展历程

    • 历史:18世纪时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到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迅速起飞

    • 发展原因:由于美国缺乏廉价劳动力,机械化的速度大大超过欧洲

    • 新生产方式的诞生:为了适应大规模的及其生产,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 确定了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和工艺

      • 特点:标准化产品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机械操作中实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
    • 美国制造体系有欧洲的渊源和影响:

      • 约1729年,瑞典有人用水为动力,永健但的及其生产可互换的钟表齿轮
      • 后来,法国军火商 布兰克(Le Blanc) 用类似的方法生产滑膛枪
      •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任美国驻法大使期间,于1782年访问了布兰克工厂,指出可互换方式的优点在军械修理中的效果
      • 手工艺人反对可互换方式,认为可能会危及他们的生计
      • 前文“机床设计”中提到的布鲁内尔将这种互换性设计思想带到了英国。他是从法国大革命中逃出的一位皇族难民,到英国后,他为皇家海军设计了批量生产滑轮组的机械

2、美国制造体系的特点及应用

(1)互换性的设计方法
  • 兴起:具有互换性的基本的设计方法大约从1800年开始在美国兴起

    • 代表人物: 怀特尼(Eli Whitney,1765-1825) 常常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
    • 代表产品:怀特尼滑膛枪。但其可互换的部件是有限的,其精度,也就是可互换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 发展:事实上,不是一两个人就发明了这种制造体系,它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观念,产生于一个连续的改革过程之中,而每一种改进都被其竞争者急切的采用

    • 关键人物:霍尔(John H. Hall,1781-1841)
    • 代表产品:1824年开始,长达二十年之久的 简化型来复枪 生产
    • 措施:霍尔特别强调和发展了可互换性,即着重解决 精确度量生产中的准确性 这两个问题
      • 目标:使枪的每一个相同的部件完全一样,能用于任何一支枪
      • 方法:尽可能的简化每一个零件,以保证度量和加工的精度
(2)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 代表产品:19世纪中叶的 左轮手枪 生产

  • 关键人物:军火商 柯尔特(Samuel Colt,1814-1862)

  • 措施:柯尔特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并注重产品的市场销售

    • 他的工厂拥有1400台机床,生产由技术专家负责
    • 典型产品:1851年生产的柯尔特“海军”型左轮手枪
  • 特点机件简化 到了最低限度

    • 其可互换部件的精密度使其成为沿袭多年的手枪的标准形式
  • 影响:美国制造体系与兵器生产密切相关

    • 大量性能可靠而价格低廉的武器供应是美国军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与邻国和内部土著连绵不断战争的必然结果
美国制造体系的应用
  • 国外唯一重要的应用:军火生产

    • eg:1853年,英国政府采用美国机器建立了英菲尔德兵工厂,美国的装备还被用于普鲁士和法国
      • 美国制造体系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为了支付最初建立这种新体系所需的厂房和设备,政府的合同是必要的。
  • 民用产业的应用:美国的特别之处在于把这种体系应用到了没有政府资助的其他产业领域之中

    • 原因:柯尔特在于英国工程师讨论时说:“未受教育的工人最适于新的批量生产的方式,因为他们没有传统的包袱”

      • 1⃣ 技术工人缺乏
      • 2⃣ 没有欧洲那种根深蒂固的手工艺传统
    • (1)钟表业(最早引入新体系的民用工业之一)

      • 背景:1850 年,美国制造体系已传播到了军火业中心新英格兰的其他工业之中,后来 又扩散到了更广泛的地区
    • (2)农业机械(美国不断改良并完善的一个生产领域)

      • 早在 1819 年,纽约就有人申请了一项铸铁犁的专利。这一产品是由分立的标准 化可互换零件组成的,对美国谷物的生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1833—1834 年间, 实用的收割机问世。

3、欧美制造体系及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差异

(1)欧美差异
  • 背景:欧洲的观察家们常常评价美国的产品粗糙,由于使用廉价材料,因而价格便宜

    • 观念转变:1851 年伦敦“水晶宫”博览会
  • 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差别:体现在“水晶宫”博览会的正式展品说明书中

    • 成年累月的手工花费在一件物品之上,不去增加它的实用价值,而仅仅是渲染其工本或者提高其作为艺术品的身价,这在美国是少见的
    • 反之,人力和机器两者都被直接用以增加产品的数量以适应全体人民的需要,并通过反映适度富足的产品引导人们去欣赏这种生活方式
  • 设计态度上的区别

    • 欧洲:基于手工艺传统,产品的价值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美学上都取决于它所体现出来的 技艺

    • 美国:基于工业方法,强调面向各阶层人们的 大批量生产和产品的适用性

(2)美国的产品设计
  • 美国创造性的成果的产品体现:这些产品不同于欧洲装饰艺术的概念

    • 体现:19 世纪下半叶,美国出现了一些新的公司,率先生产机械和电器产品,真空吸尘器、缝纫机、打字机、洗衣机都是最先在美国生产出来并投入市场的

      • 同时也发展了与这些家用或办公用品相适应的“文化”
    • 影响:美国新机器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欧洲早了几十年

      • 原因:南北战争之后,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和仆人缺乏的状况,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 产品设计的决定因素:由生产这种产品的 生产工艺 决定

    • eg:柯尔特的“海军”型 左轮手枪曾经在 1851 年的伦敦“水晶宫”博览会中引起轰动

    • 意义:说明了机器生产和标准部件是如何决定产品的美学特征的

    • 影响:在美国,机器生产和标准部件的方法支配了早期所有的机械及电器产品的生产

      • 后续发展:随着批量消费的增长,新产品饰以表面图案,由此作为一种吸引女性消费者的市场战略
  • 先进性:美国设计是以一种比欧洲更为 实用 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并没有像欧洲人那样受到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局限,而仅受到 生产过程和市场需求 的支配

    • 前景:美国工业享有以独特的现代产品供应巨大而均匀的市场的机会,因此世界上第一个工业设计事务所出现于美国是毫不足奇的

4、改变工作模式的机械

(1)缝纫机
  • 出现背景: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用机械方式(典型的美国产品)来代替手工缝纫的劳作过程

  • 出现:1844 年,波士顿的一位技工 霍维(Elias Howe,1819—1867) 发明了一 种在针尖上引线的针,并利用两根针可在布料下形成交织的针缝,这使得机械缝纫成了现实

  • 发展胜家(Isaac M.Singer 1811—1875) 的对霍维设计的改良

    • 开拓市场:引入了 分期付款 的方法

    • 产品形态的改变:由胜家创立的 批量生产和销售 所决定(胜家缝纫机的基本形状是由机械功能决定的,但 外表又与这种机器所在的社会背景所欣赏的美学概念相一致)

      • 1851 年生产的第一台胜家缝纫机是一台朴素而实用的机器,显得有些粗糙

      • 后来很快注意到了外观的重要性,将机械部分包容于一个紧凑的喷漆金属壳之中,并在机器多个部分饰以纹样

    • 特点:设计以及生产的高质量

      • 与欧洲的观点不谋而合
    • 技术革新:到 19 世纪 60 年代,胜家公司的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以满足大 批量生产的需要

    • 成功原因:技术革新的基础上,十分强调世界范围内的市场战略以及塑造家用机器的形象

(2)打字机
  • 1⃣ 1873 年 肖勒斯格里顿 (Sholes and Glidden) 制成了一台打字机,1874年 雷明顿公司 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打字机,并委托两位最好的机械师重新设计,使其适应机械化大
    批量生产的需要

    • 两位机械师先前从事缝纫机的设计与生产工作,由此会影响到打字机的外形及其机壳、机座等的装饰设计

    • 利用模板在外壳上喷绘的花纹(很像早期缝纫机的模样)是意味深长的:隐喻打字机是为女性所使用的。

      • 背景:19 世纪末,在办公室内女性劳动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几乎像新的运输方式所引起的社会流动性一样,这成了社会变化的有利因素
  • 2⃣ 1889年生产的 巴罗克 7 型 打字机,保护罩上有浅 浮雕的洛可可式装饰,其字体风格反映了当时唯美主义所激发的崇拜东方艺术的时尚

  • 3⃣ 随着打字机最终被广泛地用于工商企业的不同视觉环境之中,它渐渐演变成了一种 较为简洁的非装饰的形式

    • eg:1907 年生产的 雷明顿 10 型打字机 就十分注重 功能方面的外观表现

5、设计方法的反思与发展

  • 背景:到1870年,美国制造体系已在二十余种工业中建立起来

  • 装饰趋势的抬头:不是所有的批量产品都如此实用,有不少产品是为满足装饰和时髦趣味而生产的

    • 1⃣ 由于美国发展成了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社会,开始意识到他在世界上的地位,并努力寻求文化上的认同感

      • 美学上的 折衷主义 能够反映这种复杂的多样性和追求文化认同的热望,模仿欧洲就是毫不足怪了
    • 2⃣ 欧洲人对机器的怀疑态度通过一些名人的著作也波及了美国。简洁而实用的产品被视为 “纯粹的功利主义”的体现而经常受到责难

  • 效率与装饰结合观念的明确体现:密歇根州大拉匹兹市周围一批工厂所生产的家具

    • 背景:大拉匹兹市在 19 世纪后期成为美国家具生产中心,家具 生产建立在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在生产中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并有良好的组织 管理

    • 设计中的要求:

      • 1⃣ 首先必须为人熟知而又体现出某些独有的风格,以免过于激进,使消费者难以受
      • 2⃣ 既要具有高质量的外观又必须 制作方便
    • 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方法:机械化

      • eg:如果一件精致的家具主要由机器来生产,只用极少量的人工,那么它就为 公众以合适的价格买到
    • 设计受到关注:竞争性家具市场,注意公众的爱好至关重要

      • 体现:每家工厂都有自己的设计人员

      • eg:由凤凰家具公司生产的 胡桃木卧室家具采用了 1870 年开始流行的文艺复兴式样,沉重而结实,给人以稳定感,其装饰效果是用线锯锯出轮廓后胶到基本结构上的装饰件上而获得的

    • 结论:与批量生产相协调的美学在 19 世纪尚未形成

  • 大量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消费来支撑

    • 背景:通过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这 种组织所促成的新的销售技巧,美国的产业系统鼓励 多样化和折衷主义的设计 , 并为其提供了条件

    • 表现:大 城市中百货商店的建立,后来大的邮购公司也相继成立,使各种家用品能够在更 大的区域内销售

    • 关键因素:高度竞争性的销售技巧的出现,美观 成了吸引顾客兴趣的关键因素

      • 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各种爱好
      • eg:钟表不同的外壳采用同样的机芯
  • 寻找一种 标准化 的工作方式以实现最大限度的生产(机械化批量生产)

    • 背景:在 19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美国体系的发展强调 物品的机械分析 ,把其分解为 可互换的零部件 ,并通过设计使其适于 机械化批量生产

    • 代表人物:1880-1900 年间,美国工程师 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 开始了一系列关于工作过程的研究

      • 方法:他通过秒表记录效率最高的工人的操作过程,并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力图将人的能力与机器操作的连续性结合起来

      • 意义:标志着 彻底抛弃手工艺的概念 ,因为手工艺必然依赖于个人的技艺、判断和责任心等

      • 影响:20 世纪初, 泰勒的方法已广为流行,名曰:“科学管理”,并为许多企业所采用

    • 方法认知的转变:由疲劳引起的 效率损失不仅取决于生理因素,也取决于心理方面的因素(机械重复劳动)

      • 变革:通过 整个工作过程的协调 以提高效率和生产的方法 最先在 汽车生产中发展 起来

      • 意义:美国制造体系达到了光辉的顶点,并奠定了美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的基础

四、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 设计原则

    • 汽车的发展充满了 功能性象征性 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
    • 在汽车设计中,不存在唯一性的满意答案——成功的设计既取决于设计师的天分,也取决于其所必须要考虑的社会及技术因素
  • 背景

    • 美国的汽车生产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大多数最初的汽车原型出现于欧洲
    • 汽车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并普及到人们的生活 之中的
    • 美国的汽车生产方式和汽车设计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日本 的汽车工业就是从模仿美国起家而发展起来的

1、汽车的发展初期

  • 19世纪汽车起步晚、发展慢的原因
    • 1⃣ 人们关于公路运输的概念被牢牢地禁锢在马拉车辆的模式之中

    • 2⃣ 内燃机与蒸汽机之间的竞争,后者自 20 世纪初以来就为人们所熟悉

(1)出现
  • 1⃣ 1871 年一台 蒸汽牵引车拖着一辆包车进行了 将铁路机车直接用于马路 的原始试验

    • 1869年,双座单马力公路蒸汽机车(如书上图)也脱胎于铁路机车
  • 2⃣ 人们通常认为汽车是由 卡尔·本茨(Carl Benz) 于 1885 年发明的

    • 这实际上只 是一台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车,发动机安装在车尾部的座位下
  • 3⃣ 1886 年 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 制成了四轮汽车

  • 4⃣ 1891 年的 西普莱特蒸汽马车 是一种没有马牵引的马车

    • 形态特点:锅炉藏在习惯上供车夫乘坐的后座之下

    • 汽车的原型:几乎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制车工匠都能建造这种底座,同一时期这种技术也被用于类似的车辆上,只不过采用了汽油机而非蒸汽机,这便是汽车的原型

(2)形态特点的形成
  • 背景:后来内燃机占了上风,自我驱动的车辆逐渐地具有了自己的形态

  • 原因

    • 1⃣ 来自机械的要求
    • 2⃣ 来自消费者不断增加的对于舒适性和方便性的要求
  • 影响因素:马车设计

    • 原因:人们习惯马车,并且其在某些方面完美而经济的解决了一些问题

    • 表现:1910 年生产的百佳蒂 13 型汽车上不但有马车的篷布,而且在车头赫然放置着一 尊马车夫的塑像。

(3)早期生产
  • 生产特点:主要是以 手工方式 单件地制造的

    • 产量极为有限,主要供富有阶层使用
  • 需求:发展汽车工业,必须使这种运输工具平民化,为大众所使用

    • 这种需求在美国要比在欧洲出现得早

    • 决定因素:

      • 1⃣ 汽车本身的改进**
      • 2⃣ 汽车赖以行驶的道路系统的建设有关
  • 解决需求的实践(生产的探索)

    • 方法论:只有通过工厂内的革命性变革,引进高度发达的装配线系统,才能生产高质量的汽车,并以大批消费者负担得起的价格出售

    • 关键:组织化

      • 汽车是一种复杂的机器,为了设计必需的零部件,并以严格一致的方法将这些零部件装配到每一辆汽车上,就需要一定程度的组织化
      • 这是先前从未需要过,甚至是从未想象过的概念
    • 实践: 1901年 欧茨(Ransome E.Olds) 在底特律以 批量生产 方式生产了一种小而轻的汽车,并取得不错的销量

      • 1⃣ 设计简单:这种车较为简单,并且是为那些对机械化不感兴趣的人 设计的
      • 2⃣ 马车形式:它装有曲线型的挡泥板和折叠式的顶篷,显然是套用了马车的形式

2、汽车工业的革命

  • 标志:从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T型车流水装配线作业 开始

    • 与欧茨车的区别:欧茨车只适于城市条件良好的道路,而福特决定设计一种特别 适于批量消费市场和最恶劣条件 的汽车
  • 关键人物:亨利·福特

    • 福特出生于密歇根
    • 开始是机械学徒
    • 1893 年成为爱 迪生照明公司的总工程师,为底特律供应照明用电
    • 于 1903 年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
  • 明星产品:1908 年福特推出了 T 型小汽车,大受欢迎

    • 实用性:简洁、 结实而且便于修理,并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修饰
  • 发展策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使他们的产品能为更多的人所购买

    • 方法:1914 年他们集近代生产体系于 一体,并 大量生产具有可互换性的部件 ,还采用了 流水装配线作业

      • 流水线方式在增加产量和减少成本方面极为成功
    • 设计上的影响:一排排相同的福特 T 型汽车标志着设计思想的重大变化

      • 福特在美学上和实际上把 标准化的理想转变成了消费品的生产 ,这对于后来 现代主义 的设计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 意义:福特的成功是建立在美国工业 150 年间在 机械组织 方面众多革新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标志着一代新的高技术工业和产品的出现。

  • 地位
    就汽车的发展演变而言,福特 T 型车仍处于一种 过渡阶段

    • 马车设计的影响依然很强
    • 市场满足于既有产品,设计 师还未成为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面
    • 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预示着工业生产及其 产品的巨大转变

五、标准化与合理化

1、背景

  • 启示:美国制造体系的演化表明,为了进行 批量生产(目的) ,产品就必须 标准化

    • 即部件的尺寸设计应该精密并严格一致
  • 早期的标准化: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每家生产商品和机器的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零件、附件的生产标准

    • 结果:要求用户备有大量配件以适应不同厂家的产品
  • 两位代表人物的尝试

    • 1⃣ 机床制造商 怀特沃斯(前文【二】中提及):创立了一种标准化的螺纹、螺钉、螺母测量体系

      • 在英国及其属地被广为采用并取得了 积极效果
    • 2⃣ 美国的 史那斯(William Sellars) :设计的另一体系在 1870 年被采用

      代表人物 区别
      怀特沃斯的体系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具有高度的手工艺水平,以达到必要的精确度
      史那斯体系 能由普通工人用自动机 床准确而低成本地进行大批量生产

2、国家级标准化应用的探索

  • 关键:建立 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 目的:为了将 大规模生产的基本原理 ,即 互换性 有效地用于国家一级的企业层次上
  • 典例:普鲁士政府在1870-1871年间对法战争中对 铁路系统 的改革

    • 背景:当时普鲁士的铁路运营系统是由9个州立公司及许多私人公司主持的,每家公司都有自己型号的机车,相互间完全不通用,在战争状态 下保养维修极为不便,因此给军事上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带来困难

    • 解决:来自军方的压力导致了铁路系统的国有化,从而成立了普鲁士国营铁路公司

      • 新的铁路系统接收了所有铁路,并着手发展了一套 “普鲁士标准” (包括技术部件、一系列标准型的机车和车辆)
    • 第一台标准化机车:出现于 1877

      • 从此以后,每种型号的机车都是 批量生产 的,在制造和营运成本 上都有可观的效益
      • 各种型号的机车都尽可能使用 标准化零件 ,因此增加了 互换性
      • 设计较为实用,标准化部件使形式也较为统一

3、大工业企业对标准化应用的探索

  • 代表企业:西门子公司、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

    • 在 20 世纪初,这两家公司就为其内部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 典例:德国通用电气在 家用电器 产品设计标准化方面的探索

    • 探索:1907年贝伦斯被聘为AEG公司的艺术顾问,全面负责各方面的设计工作

      • 代表:电水壶设计
      • 产品特点:是以标准化零件为基础的,可组合或互换成多种形式
    • 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工业设计师:著名的德国建筑师和设计师 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9—1940)

      • 贡献:用有限的标准零件组合以提供多样化产品的探索

4、标准化机构的建立(国际水平的标准化)

  • 背景: 20 世纪初,标准化的概念稳固建立

  • 措施:设立了许多制定和推广标准化的机构

  • 目的:力图在国家层次上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标准和连接标准,以保证互换性

  • 影响:标准化已扩展到了国际水平上

(1)初期建立
  • 机构成立原则:试图在现行最佳的基准上,通过有关团体的协商来制定标准,标准的应用一般是自愿的

    • 机构的组成和政府支持及参与的程度各有不同
  • 典例

    • 1⃣ 1902 年英国工程师 标准协会,即后来的英国标准协会成立

    • 2⃣ 1916 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发起了一场全 国范围的广泛的标准化运动

      • 标准化的必要性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压力而再次体现出来
    • 3⃣ 美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于 1918 年

      • 得到当时的工商部长,后来的美国总统胡佛(Hebert Hoover,1874—1964)的大力支持,胡佛本人是 受过正规训练的工程师
(2)大公司的控制
  • 现象:标准化元件或型号总是受大公司的控制,因而特别适用于这些大公 司

  • 矛盾:1905 年在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召集的标准化委员会中,大小厂家之间展开了争斗

    利益方 态度
    小厂家 生产主要是以装配买进的零件为主,不愿意依赖某一供应商,因而提出了一项使零件标准化的广泛计划
    大企业 有能力生产自己所用的零件(有益于规范和材料质量的标准化),吞并了小企业,因而整个行业实行标准化的压力减轻
    • 结论:尽管标准化设计的建议是作为一种保护小企业的措施而提出的,但它也是标准化进程符合逻辑的结果

5、标准化与市场(形式多样化)问题的出现

  • 典例:福特尝试将技术的标准化与汽车形式上的多样化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 背景:随着汽车工业合并到了少数几家大公司,这些公司都是以批量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相 互间产生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 不同领域的不同关注点

    • 批量生产机械产品的工业中:高度竞争性的市场需要关注形式多样化
    • 某些对于时尚或商业压力不太敏感的设计领域中:标准化就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家具工业
(1)标准化与多样性结合的探索——模数与组合家具的出现
  • 背景:18 世纪末的家具工业经历了一场技术革新, 各种木工机械大量出现,并产生了各种新型材料

    • 木材的自然状态并不是一种均质的材料,而传统的木工工艺已适应了木材材质的 各种变化

    • 机器生产则不同,它需要一定的尺寸和均质的材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 发展:20世纪初期,木材工业已很发达,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尺寸和质量的标准,并在家具生产中广泛采用了一种标准单位—— 模数

    • 传统的家具是分件制作的,而模数的引入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标准化的和灵活的家具系统——组合家具系统
  • 组合家具

    • 起源:源于 19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并在 20 世纪初期广泛流行起来

    • 特点

      • 1⃣ 以标准化的构件为基础,适应于大批量机械化生产
      • 2⃣ 通过精心设计,这些标准化构件又可以灵活地组成各种形式,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 意义: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简洁性的追求,也体现了材料和机械化生产的特点

  • 扩展:纸张的模数化

    • 始于德国,后来成了国际标准的基础
    • 模数系统大大方便了装订和印刷,并减少了浪费
(2)结论
  • 1⃣ 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合理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对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它使设计完全摆脱了手工艺设计的传统
  • 2⃣ 生产过程所要求的标准化市场所要求的多样化 之间存在矛盾

    • 是一直是困扰工业设计师 的难题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业设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