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采蓝》:换个视角聊古物

《终朝采蓝》:换个视角聊古物_第1张图片

本书的副标是“古名物寻微”,也是作者原本想要用的题目,作者做的,就是在史料、实物、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理清某古物的来龙去脉,讲清它的发展历史。而作者着手的,都是小物、日用之物,这让人觉得亲切,借某一物揭开了古人生活的一角,想象他们的平凡生活,配着书中图片看,古人坐卧行走犹在眼前。

讲幛子的演变和绘画卷轴形式的关系,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家具的演变和艺术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却是不曾料到的。其他小物如手炉、剔牙杖、拜帖等等,在历代的流传中形式、工艺也多有传承和改变,再加以文学作品、诗词的印证,这些退隐消失的小东西又活了过来。

是的,书中讲到的古物基本都退出了现代生活场所,所以平日里当我们看到诗文中的一些场景难免疑惑那些是写什么物事的,看着诗人们咏摺扇、咏春盘、咏茶角、咏竹火笼,当真是将这些东西写得可爱至极,在本书中详细了解了这些古物的用途以后,就觉得它们是融在古人生命里的至亲至爱,它们伴在他们身边,就像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些物品一样,但古人更能发现这些日常物品的精巧和诗意。

作者用笔之细微和深入,也可见用心,大量的史料互证、文学作品和诗文援引,以及出土文物的查证,让这些古物变得很立体,一边读文字描述,一边对照图片和绘画,就对这件物品了解了七七八八,所以这本书虽然由于我自己的知识所限,对不少的内容都有点陌生,读起来稍吃力了一点,但读完之后,则感觉收获很大,意犹未尽,想要了解更多的古物缘由,看它们怎样变化、传承、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本书的额外之功,就是让我从内容的援引中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和人物,还顺带认了一些佶屈聱牙的字,嗯,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既然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愉快地去认识它们吧。

正文的结篇名字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读完才知道,哈哈,原来是东坡兄又调皮了,惹出的名句,这篇是讲古时厕所演变的,作者引用来,也是调皮了一下,然后,我就再也无法正视这句风清月明意悠悠的句子了……

意外的发现还有,原来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古人因人口激增织物原料短缺而使用纸衣和纸被,而且还有很多诗文咏赞它们多么美好多么保暖,放在现在简直不能想象,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日用品呢?但联想到三毛从军记漫画里三毛晚上盖着报纸睡的情景,就明白纸确实是可以保暖的,只是用这些的人也都同是苦寒之士。

又,在文中引例中发现,作者笔名“扬之水”出自《诗经》,“终朝采蓝”这个名字也是《诗经》中的句子,还有作者曾在别的书里写过想做一本《诗经》名物考证的书,可见她有多么喜欢《诗经》了,而《诗经》,随手一拈都是这么美的句子,真是让人心折啊。

又又,写了那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原来是有名的隐士啊,后来被人传成了有名的神仙,衍出了一些典故,这……真是深感意外,诗词和文学作品的背后,那个人才是最有趣的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朝采蓝》:换个视角聊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