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的旁落
浅谈禅让制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这个自大的家伙便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始皇帝”,而作为这一称号的始作俑者,在孤独的享受几年之后便驾鹤西归,给他的二世祖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和这样一个烫手的名号。可惜好景不长,二世祖屁股还未在宝座上热活,便在奸臣的引导下随他父亲一同享受属于他们的地下王国去了。至此,皇帝这一名号在诸多枭雄的你争我夺中来到了公元1912年,一个叫袁世凯的大光头将它终结,当然这位袁大头终结的并不是那么的彻底,他在终结的过程中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影响至今,那就是中央集权。
既然我们的题目是浅谈禅让制,那么我们就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禅让制。何谓禅让,简而言之就是帝王交出江山社稷,让出权柄的一种姿态。早在远古,尧、舜、大禹的互相传位就是典型的禅让。通俗的说就是顺应民意,将权位让给贤能之人,然而在大禹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禅让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父子相继,兄终弟及”的正统权力的继承更替。从另外一种层面上来说,禅让还有一位同胞弟弟那就是篡位,禅让是对篡位一种最好的解释,也一种粉饰。
从历史的真相来说,禅让分为两种,一种是父亲让给儿子,前提是父亲依旧健在,只不过荣升太上皇,光荣退休,儿子继承大统。比较有名的有李渊父子,乾隆父子。但是李渊父子能否成为体制内的禅让还不好说,有待下面的分析。这样的禅让是正常的皇位更替,大宋还是大宋,大清还是大清,根本上是没有变化的。
另一种禅让恐怕就没有这么祥和了。历朝历代中总有那么几个软蛋皇帝,也总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臣子,当臣子对着所谓的傀儡皇帝跪得腻歪的时候,索性都会废了皇帝自己登上权利的宝座。但是为了面子上过的去和不担负历史的骂名,这些臣子一般都会自编自导自演上演一出宫廷催泪大戏----某某禅让记。以来博得个名正言顺。权臣在众大臣的苦苦哀求下,皇帝在众大臣的威逼利诱下拱手交出百年的基业,如果皇帝不答应,那么搞得不好连命也会耷拉进去。这样一种的禅让制通俗的来讲就是彻底的改朝换代,而且改的一般都很干净。例如历史上有名的曹魏代汉和唐隆之变。
说到此我们不的不提一下曹魏代汉,说到曹魏代汉我们势必要提及一个关键先生,那就是曹操。从东汉末年恒灵二帝开始,时局就已经混乱不堪,两位帝王任由宦官当道,一手促成了十常侍的诞生,当然十常侍与明末魏千岁的阉党集团还是有的一拼。宦官当权,朝政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由此有造出了一个新的集团------黄巾军。在黄巾军的左突右进中,东汉王朝早已变得贫弱不堪,有名无实,只差一脚便将东汉王朝踢出历史的舞台。好在此时曹操的及时出现,力挽狂澜,避免的东汉朝的提前出局。而曹操则凭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部署稳坐在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而可怜的汉献帝也开始了他十几年的傀儡生涯。
其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把彻彻底底的双刃剑,好处自然不用说,有皇帝在一切好办事,而坏也就坏在此,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曹操的小算盘,皇帝在曹操手中,听皇帝的其实就是听曹操的啊!不听不行啊!为什么?因为小皇帝也听曹操的啊!这样一来曹操便掌控有利的局势,以免被动。但从正统的角度来说,曹操这种做法想当不厚道,是很不受世人待见的,这也就是曹操为什么在后人眼中一直是以奸臣的面孔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道理很简单,曹操违反了传统的“忠孝礼义”四大原则。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方便他自己日后称帝,那么直到最后曹操称帝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不敢或是说条件不够。为什么?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后在中国的南方还有两大政权的存在,一个蜀国,一个吴国。这两个国家都不是省油的灯,换句话说曹操要称帝并非难事,直接杀了汉献帝,然后黄袍加身即可,但是这样一来付出的成本就是无可估量的。曹操到死都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那么汉献帝最后是怎样的结局呢?正常的终老一生。曹操不称帝不杀汉献帝的原因在于哪里,很简单,首先杀了汉献帝称帝,名不正言不顺,届时广大东汉的遗老遗少是不会听命于曹操的了,这是次要的,如果杀人称帝,曹操还要落得个弑君谋反的大罪,到时别说称帝,跑都会跑不赢。其次,曹操一旦弑君称帝,南方两个政权就会有非常难得的绝妙借口联合起兵攻打曹操,如果是那样,赤壁之战就会像后来的世界大战一样有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曹操划不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在当时曹操或者曹丕心切一些,急忙称帝就会出现另外一种更加困难的情况,蜀国、吴国各自称帝,那么中国就更难统一了。这便是曹操无意称帝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当时的北方环境也不允许曹操父子匆忙称帝。只是到了后来在曹操的励精图治下,在他的悉心唆使下,他的儿子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上演了一出完美的禅让大戏。
曹操死后,汉献帝大惊,因为曹操一死,献帝就已经明白自己时日不多,加之大臣的威逼利诱让献帝哥哥心惊胆颤。献帝不让座,曹肖丕又怎敢拉他下马,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大臣:献帝,你不是说要禅让吗?我们来看看你。
献帝:王八蛋才禅让,我没说。
大臣:你这人怎么可以这样,堂堂君王说话放屁一样,我叫你说,我叫你说!
献帝:嗷嗷嗷!。。。。。。。。。。我让我让还不行吗!
次回合
献帝:小曹,现在的人都不听我的了,这皇帝我是干不下去了,还是你来当吧!
曹丕:不行。
献帝:小曹,你的手下下手也太狠了,打的我头肿脑胀的。
曹丕:继续驳回。
献帝:小曹,求你了,我是心甘情愿的,没人打我,没人逼我,不信你问大家。
曹丕:好吧!这还差不多。
就这样在曹丕的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戏中如愿登上了皇位,完成了来自父辈们的遗愿。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称魏文帝。同时曹丕的称帝也成就了蜀国和吴国的称帝。但直到最后无能的阿斗和悲情的蜀国也没能完成刘皇叔的遗愿。
然而曹丕却并没有给世人开一个好头,多年以后长眠在黄土中的曹氏父子做梦也没想到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江山,司马昭篡夺了蜀汉江山,刘裕篡取了司马晋的江山,至此三国结束,南北朝的大幕在纷乱的战火中拉开了序幕。
历史就如俄罗斯轮盘,不停的在世人中轮回。
禅让的故事我们就先说到这,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它的同胞兄弟篡位。历史上谋朝篡位例子数不胜数,大部分人都是打着禅让的旗帜篡夺皇权,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是明抢实干,例如武则天,抑或是我们前面说的玄武门之变的主角之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成就了李世民的皇位,也成就了贞观之治,更加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如今依然有许多愤青对此念念不忘),但这不是我们的主题,我们的主题是玄武门的主角之一------世民哥哥。
根据史书记载,李渊让位李世民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力不从心,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李渊是吃了自己埋下的苦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李渊的皇位也是属于来路不正的一类,只是李渊作为胜利者将自己的过与失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至于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还请各位看官自行查阅,因为李渊同志不是本文的重点。我要说的,也是大胆的一种说法是李世民的皇位是篡夺而来的,而不是所谓的禅让得来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才叫篡位,臣子使用非正常的手段获取皇位的叫篡位,请记住是臣子。而在当时,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有自己法定的继承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建成哥哥。而在中国古代,任何人在皇帝面前都是臣,而太子殿下作为法定的继承人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时的李世民只是小小的秦王,无论如何排位他都是臣。而古代的等级制度又是非常严格的,假设李建成哥哥不是太子或是他死了,那么太子是谁都还不能定论,更何况李建成活的好好的,不存在死亡一说。这样来看就很明白当时的一个位置,李渊是老大。建成是老二,其他的都是小弟。可惜的是,由于李家兄弟不和,时不时会有争斗,现在看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的李渊同志却对此坐视不理,任由发展,这样也为后来的兄弟残杀埋下了伏笔。直到玄武门兵变,李世民杀了李建成进行逼宫(逼没是肯定的,不然李渊是不会让出皇位的。但怎么个逼法还真不好说),李渊见大势已去,即便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没有办法,于是顺水推舟让出了皇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李世民确有以下犯上作乱之嫌。毕竟人家是法定的太子,毕竟是你父皇承认的接班人,就被你这么杀了。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李世民的做法是怎么一回事了,我个人觉得史书上的东西不可全信,毕竟那是有胜利者编写出来的,客观性不强。但这里还要多说一句,这也说明一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啊!李世民运用着从老爸那里学来的方法杀了最大的敌人,为自己的帝王之路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在此也再一次印证了一句老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李渊走了老路,李世民也走了老路,也许李世民做梦也没想到,他所创立的大唐帝国竟会被他后宫的一个宫女用更加直接和残忍的方式篡夺得一干二净,更让李氏没有想到的是在298年后,他们的政权竟会被一个叫朱全忠(很讽刺的名字)的人用相同的方式将辉煌的唐帝国彻底结束。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轮回,在下一个时刻会回到属于他应有的坐标之上。
汉唐的谢幕终究不能只怪当局者,制度是一个很大因素,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史书就可以看到从宋太祖赵匡胤之后的元明清,几千年的纷争,皇权就从未旁落(我所说的旁落是落到权臣手中)。这主要的原因大概要归结到制度上。宋以后,中央集权的制度保证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从明代的“胡蓝案”的宰相废除在到清中叶的军机处的设立,无不说明这一特点,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国家依旧平稳运行的怪状。
历史越往前走,皇帝的权利就越来越大,而我们的文明也就越加的落后。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不做其他用途,如有硬伤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