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断舍离
十大金句:
一、物质上做减法,精神上做加法,断的是物品,脱离的是执念。
二、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怡然自得的你。
三、断舍离是受到让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启发而生成的思维方式,以居所和心灵整理术的形式,提倡将瑜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为身边的杂物减肥,让我们学会放手不需要的东西,从而促进自我周身的新陈代谢,清出过多的杂物,实现居所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断舍离不是要求人们随意的弃,是把舍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舍即为出。
五、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附着在物品上沉重的执念是不需要的,当处理掉作为情感衣服的物品后,上面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叫轻盈。从表面来看,我们丢掉的不是单单是杂物,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六、那些囤积的未利用的人和事物就等同于没有被实践的知识,只有放手才能真正的走近知识,有舍便有得。
七、通过对杂物的选择取舍,了解自身,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从物品轴思维转化为空间轴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获得了果断勇敢面对问题、处置问题而不是被其捉弄的能力。
八、断舍离也是间的创造,在断舍离的不断实践中创造出时间的间,言语的间,沟通的间,让人们在当时当地建立起对人际关系恰当的间。
九、在断舍离的指导下,实践“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成功”三原则的过程中,自我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的协助两相吻合的机缘会越来越多。
十、所谓占有,只不过是在物质这一悠久历史长河中随机截取了一小段水流,那么我们要珍惜自己与所谓占有的物品之间极为偶然的缘分,当缘分终结时,我们要痛快干脆的放手。东西越压缩,就越激发对当下的人事物的珍爱之心。
思维导图
正文精华:
一、无法断舍离的原因(WHY):
物质轴思维: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进行取舍和判断。
主要三类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
比如:很多老一辈人,家里那个东西真是又多又乱,丢掉吧舍不得,都是由于年轻时候那种闹饥荒养成爱保存的习惯。他们这一类人属于那种执着过往型,同时也是忧虑未来型,有很大的居安思危的思想在影响他们。
而我们很多年轻人,家里东西是又多又乱,其实更多的是懒的不带收拾,典型的那种逃避现实型的,不想动,也不带动,懒得动,也懒得想的那种。还有很多年轻的女性朋友,见搞特价就赶紧买大量的衣物,见新款上市也是购买大量的衣物,东西好也马上购买,她们更多的在乎这个好不好用,能不能用,而不在乎她到底需要不?
改变:
1、能不能用-------→需要不需要
2、注重物品-------→注重空间
二、如何断舍离(HOW)
1、观念上断舍离
(1)认识现状:通过观察空间凌乱、过剩超载、无处堆积的情况,来认识物品的“量”和空间“质”如何统一。
(2)停止自我否定,摆脱自罚性思维倾向,转为自我肯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描绘自己理想的住所的蓝图,我想要怎样的生活是实践断舍离的原动力。
就比如:和尚出家前要六根清净一样,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六根清净主要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外境的幻象而转达到一尘不染,这样和尚才能安心修佛,修禅意。
同样的道理,没有意识的断舍离,就没有行为的专注;没有行为的专注,就没有你成功的明天。
2、杂物上断舍离
(1)清理垃圾、杂物
(2)进行对杂物进行归类收纳
忘却:完全不用的
处理:不需要、不合适、不愉悦
锁定: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的东西
意识指导行为,行为为意识的断舍离来操作,只有更加专注地意识才能实现行为上的高度自由;只有行为高度自由,意识才能更加升华提升。
3、如何收纳?
(1)三分法: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2)7、5、1法:看不见:占7成、看得见:占5成、展示性:占1成。
(3)1出 1 进法:处理一个,收纳一个,先出后进,建立良性循环
(4)一个动作法:减少繁琐收纳,一键式取物
(5)自立、自由、自在法:物如其人,杂物收纳的样子就是你本身的样子
通过收纳更多的是培养断舍离的意识,培养断舍离的习惯,最后精简自己,极简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思考及行动:
1、通过断舍离学会了珍惜人、事、物,当人在最关键的时刻失去某些人的时候做到释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如何放手,才能坦然的接受烦恼,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2、断舍离更多的是“空”的思维,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那个真正的“自我”实现升华,活出自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