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特币的诞生到各种项目如雨后春笋,区块链技术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然而,当问到什么是区块链时,却很少有人能讲得清楚明白。这让我不禁回想起前一段时间PZ大神在武汉的线下分享会,面对现场观众,他问了很多遍:到底什么是区块链?现场很沉默,几乎没有人能够清晰的表述到底什么是区块链,或许从技术角度讲,过于深奥,从商业角度讲,又过于复杂。或许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些零散的概念,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什么是区块链
那么要搞清楚什么是区块链,我们首先必须得搞清楚区块链世界的首个成功应用——比特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1、区块链1.0
按照白皮书的解释:比特币是一个基于点对点网络的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with a peer-to-peer network)。这句话大致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需要一个点对点网络,即分布式网络;第二,它的电子现金交易不需要借助金融机构即可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直接发生,即去中心化。
在传统交易中,我们基于物理的介质进行交易。比如,我给你一块钱纸币。你就多了一块纸币,而我就少了一块纸币。这种基于物理介质的交易不存在“双重支付(double-spending)”的问题。但需要面对面交易,且纸币容易磨损和丢失。
然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出现了数字介质,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从而解决了地理限制的问题。比如我可以随时向远方的你发一封电子邮件。但这又有一个问题,这封邮件我是有备份的,我可以发给无数我想要发的人。对于数字化的介质而言,它只是一串由0和1组成的字符串而已,他具有无限的可复制性。同理,对于数字货币而言,同样具备这种可复制性。在这种前提下,我发给你一枚数字货币,你无法确定这枚数字货币是否是唯一的,也无法确定我是否将备份发给了其他人。换句话说,我是有机会将一枚数字货币重复使用的,这也就造成了双重支付甚至是多重支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受交易双方信任的第三方,作为我们的见证人,来确认我确实给你转了一枚数字货币。我们假设这个第三方是一位我们都认识的人,由他来见证我们的这笔交易,并做好记录(记账)。但是也有问题,如果我花钱去说服这个人篡改账本,那么这笔交易就不再成立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多叫几个人来见证并记账。比如10个人,这样,如果我要篡改这笔交易,我得说服至少5个人以上篡改账本,才有可能篡改这笔交易,而说服5个人比说服1个人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成本。如果我们增加更多更多的记账员(节点)呢 …我突然发现,要篡改这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这笔交易本身的价值,那我还改个毛线。于是,基于N多个节点的点对点的网络就形成了,并且可以很好的避免双重支付(篡改交易)的问题。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说服这么多节点来接入网络并进行记账呢?比特币(bitcoin)就诞生了。比特币网络(Bitcoin Network)引入了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即参与比特币网络记账(挖矿)的节点,都有机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规则就是,每10分钟,谁最先计算出当前区块的哈希值,谁就可以获得这10分钟所有的交易的手续费,并获得额外的比特币奖励。而目前一枚比特币价值接近6万人民币。有了这种激励,自然会大把大把的人来参与记账。这样就提高了全球算力水平,同时也增大了篡改交易的难度,使整个交易系统变得稳定可靠。
这样,每10分钟,都会有一个幸运儿诞生,拥有这10分钟交易的记账权,他把这10分钟的交易打包获得这10分钟的交易手续费以及额外比特币奖励。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打包一个区块。这个区块中包含了之前所有交易的哈希值,并且,这位幸运儿会把这个区块链在之前的区块之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所有交易记录组成的区块链。
以上就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比特币的运行机制。而比特币时代也被称为区块链1.0时代。
2、区块链2.0
从比特币系统中,我们得到了一种历史记录不可被篡改的分布式记账技术。我们将其进行延展,拓展到数字货币之外的领域,通过智能合约,建立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这便是区块链2.0时代。
区块链2.0以以太坊为代表,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智能合约和基础协议,使得开发者能够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特性完备的、易于开发的和协同的应用。这就类似于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等),开发者可以在其上开发相应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我们所谓的公链其实就是在打造这样一些基础设施,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底层基础。
3、区块链3.0
然而,基础设施终究是为开发者提供服务的,作为普通用户,他们并不了解也不需要了解底层架构及运作机理。他们需要的是下一个Facebook,下一个Google,下一个Amazon——即建立在底层公链上的应用。区块链要迎来真正的爆发,必须要有杀手级应用诞生,以此来接入更多的节点和用户,真正产生服务和价值。而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区块链3.0。
二、赞我(Endorsit)简析
根据目前区块链领域的发展现状,除了公链的建设,一部分Dapp也在逐渐崭露头角。其中,要数内容领域最为火热,已经有诸如steem、币乎、primas、iveryone等多个项目上线,并激发了很多人的创作热情。通过写作来赚取token,也给很多人all in区块链创造了机会。
下面,跟大家简单分析一个即将上线的新内容平台——赞我(Endorsit)。
1、创始人及团队
区块链领域,给了很多普通投资者、甚至不合格投资者投资一级市场的机会,大家都知道,一级市场的风险是很高的,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新的项目,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固有的经验不一定适用,新的认知还未建立,谁也不知道哪些项目会活下来,哪些项目会死掉。投资一级市场是一件运气成分占比很大的事。所以,一种比较靠谱的做法就是投靠谱的人——投有成功经验的人、投能不断创新、能持续保持激情的人,赢面可能更大一些。
而赞我创始人蔡叔符合以上特征。我是通过“请辩”公众号认识蔡叔的,他的文章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认知水平很高,能给人很多启发。之后,我加入了他所创办的“蚂蚁私塾”——一个拆书应用。蔡叔每周将一本优质书籍拆散,推送给学员阅读。其中不仅包含书籍的核心内容,还有融合了蔡叔自己的见解,可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让学员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应用。2017年蔡叔出版了一本书——《认知突围》,获得了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的头衔,也收获了众多粉丝。可以说,蔡叔本人就是一名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他对于内容创作本身足够了解。知道一篇好的内容从创作、到出版、到分发、到传播各个环节的痛点。所以由他来主导赞我内容生态的建设,拥有极大的优势。
其次,蔡叔很早就接触了比特币,是币圈资深投资人,比特基金&了得资本的LP,曾是OKEX上最大的做市商,在区块链领域深耕多年,对区块链世界有深入见解。作为创始人,这为赞我项目加分不少。
其他团队成员,涵盖了软件开发、区块链开发、市场分析及品牌管理、教育资源及社群对接、成本核算及市值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相比纯技术团队或纯商业团队,涵盖的面更加广泛,更有利于项目平衡稳健地发展。
2、社群
商业的本质是一场基于共识的接盘游戏,而区块链则把这种共识体现到了极致。可以说,社群是否壮大以及共识是否强烈,决定了一个区块链项目能走多远。
创始人蔡叔自己的粉丝已有几十万自不必说,再加上蚂蚁私塾的学员,这些都可以轻松转化或已经转化为赞我社群成员。赞我本身也建立了足够多的社群,拥有良好的氛围和运营机制。目前微信群成员至少1万+,电报成员10万+。
社群内部活动丰富,比如邀请活动、话唠活动、征文大赛等, 有专门的团队进行社群管理和运营,目标是打造优质的社群,为即将到来的赞我应用培育优质的用户,这一点是很少有项目能够做到的。
从今年3月-4月,创始人蔡叔奔波全国100个城市,举办了100场线下私享会,将社群成员聚集在一起,交流和分享,不仅让更多人认识了真实的蔡叔,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赞我。
3、生态
按照已有的项目经验,大部分混迹币圈的人可能会以为赞我就是个写作平台。但并非如此,赞我是一个全内容生态,这里的全内容包含了绘画、游戏、直播、音乐等一切形式的内容。换句话说,赞我并非是一个Dapp,而是要打造一条公链,来承载各个内容领域的Dapp。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在赞我公链上,有机会诞生下一个微信、下一个知乎、下一个得到。它所瞄准的是万亿级别的市场,可以被应用到目前所能看到所有内容平台的底层,帮助他们一键完成区块链化的转型。它的体量足够大,野心足够大,想象空间也足够大。
基于以上的几点分析,结合我之前对赞我白皮书的简单解读——《即将到来的区块链杀手级应用-赞我(Endorsit)简介》——我认为,在目前我所了解的同类型项目中,赞我(Endorsit)是最有可能落地并大规模发展的应用,或许正如我上文的标题一样,它将会是即将到来的一个杀手级应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