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读书笔记

在微信读书里面提交了这篇点评,最近好多人点赞,发到上来,给公众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写得好(^_^)……


《小学问》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学问》是马东、马薇薇、黄执忠等人继《好好说话》之后的出品的第二本书。这本书讲解了很多你平时不知道的小常识、小学问,并且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你看了这本书以后可能会跟我一样,有一种“哇,原来是这样啊”的感受。平时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观察到了许多这样的那样的现象,但却从来不知道为什么。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好于平均幻觉”,而且能力越不行的人越觉得自己比别人好?

>> “达克效应”:说的是人的认知能力越差,认知和判断自己真实水平的能力也会越差。我们每个人在评估自己时,都会有一种高估的倾向。而且关键是,当一个人能力越差时,他对自己高估的情况就会越严重。换句话说,越无能的人就越自信,越是不行就越是自我感觉良好。这个概念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认识的人里,越傻的人会越自大,反而越聪明、智慧的人越谦逊。

又比如说, 为什么当不幸的事发生时,人们会“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

>>人是一种需要找理由的生物。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需要事实。悲剧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越是容易去谴责受害者,寻找替罪羊。

除了上述两个小学问,我通过这本书还学到了,劳动的类型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情绪劳动和风险劳动4种,管理者就是从事最高层次的风险劳动的,为了不做“机构的囚徒”,就不能整日忙忙碌碌、日程排满,因为,在琐事中纠结容易让管理者变成“近视眼”,只看到眼前的具体事务,没时间思考团队的前进方向。管理者必须要掌握“懒蚂蚁效应”这个小学问,要让自己有时间闲下来,要让一部分人经常能闲下来,去做些看似没意义却更具挑战性的事,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可能有的人不喜欢这本书,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本书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没有说的太系统,就是会觉得比较凌乱。焦虑、知识、职场、自律、效率、爱情、营销、心理为主题的八章,一般的人可能会把每一个板块单独拎出来写一本书,从来没有见过哪本书把所有的东西都写了的,这就是《小学问》的特别之处。

为什么这本书会这样写呢?书中给出了答案。

>>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遇到困难,有了焦虑,才会想办法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焦虑驱动”的过程。但是,为了确保严谨,大多数专业书籍却都是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的。

>> 有没有觉得很尴尬?我们本来是遇到了实际困难,抱着“长点儿本事”的心态来学习,可是进去才发现是个巨坑,爬出来比进去还费劲。很多人变成书呆子,就是因为挣扎着往外爬的时候,已经忘记自己当时是为什么要进来了。

>> 要始终记得你最初是因为什么而焦虑的。所谓“带着问题读书”,不就是“带着焦虑读书”的意思吗?

>> 以“小学问”的方式问自己,这些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用某个问题来串起一系列的知识?

所以这本书的宗旨是为大家去解决问题。

此外,这本书还想改变大家对碎片化的知识的观念,他们认为我们平时接触的点点滴滴的零散的,其实不应该被称作碎片化知识,而是积木化知识。碎片化知识因零散不成系统而臭名昭著,但是《小学问》认为平时接触的所有零散的信息都是有用的,他会为你构筑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建筑王国,你的知识体系会自己搭建起来。

>> 看待学问有两种视角:是碎片,还是积木?如果是碎片,那你必须拼凑好所有拼图才能掌握知识;但如果是积木,则每一块积木都有意义。

>> 所谓碎片化,其实都是积木化。每一块积木都可以单独学习、自主拼接,进而组合成知识使用者自己想要的形状。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整个人就是非常共鸣的状态,到处做笔记,高亮显示我做的笔记达到了两百多条之多,因为我觉得他说的很多话都很有道理,而且很多小学问小知识,有的可能是我之前已经了解到,而有的可能以前并没有听说过的,但是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他把这个小知识说出来以后我觉得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本书非常适合大家读,因为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对我非常有用,所以我从头到尾的读了两遍,还听了一遍。并且这本书是可以直接拿来解决问题的,基本上有什么问题,他就可以给你解决什么问题,你只要翻到对应的章节下面就可以了,不用从头死板的读到尾。

>> 《小学问》这本书从哪里读起并不重要。因为它本来就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焦虑出发,给你提供最实用的、小中见大的学问。


欢迎大家去读一下这本书,然后加我微信,我们可以聊聊生活中的一些其他的很重要每个人都需要的小学问(o^^o)……


《小学问》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问》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