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

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_第1张图片

欢迎阅读本文

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


                                      ——《芳华》台词

看到电影结尾,或许有人看完70年代后的情绪纷至沓来,追忆,怀念,不忿,愤怒,或许对拍摄手法,故事构造感到酣畅淋漓,赏心悦目。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各自解读的角度不同,但是故事结尾以萧穗子旁白来结束了影片。

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_第2张图片

看完后,我的理解是冯导只是以他们那一代人记忆再述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怀念他们逝去的芳华,说实话,因为我没经历那个时代,所以并不能引起共鸣,看完后,只是觉得冯导拍的这片看得很舒服,畅快,所以客观的弱弱的给了四星。

接下来,就说说我的理解以及本片的亮点

芳华里面的亮点

冯导开头的镜头很有意思,镜头是由张国立老师慢慢移动的身影引申到电影主角加上萧穗子的旁白,(因为本人知识有限,不敢确定该镜头是否为一镜到底)

看看平常电视剧或者电影开头是不是一只什么鸟或者一片羽毛来完成带入故事,突然有点想笑

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_第3张图片


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_第4张图片

这还是网上随便找的,是不是对比后感觉冯导的镜头很高级。

然后电影开头,在文工团的一段群舞,是不是特别荷尔蒙。

特别是女二号萧穗子,她就是这部电影的绝对荷尔蒙-吃西红柿,吃雪糕

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_第5张图片

这两个场景,听说都掰弯不少女汉子。

还有很多亮点,都有网友找出过,就不一一放这里呢

单纯的怀念叙事,再呈现一代人

如果说硬要把影片分为两部分,我觉得应该是从刘峰短了一条手臂和何小萍疯了为分界线,看过影片的朋友都知道,刘峰就是一个活雷锋,我的天——太善良呢,反正现在这个社会我本人是没有遇见过的。

故事开头一片表面和谐,刘峰为文工团的团友们带家里人的信件,物件,为团里修补各种损坏的物件。

甚至团里人结婚,买不起沙发,刘峰亲自动手给打造一对,放到现在,不说亲爹,亲妈,没有过命的交情,想让人给亲自做一对出来,做好“出血”的准备吧。

故事总不能都是帮人寄拿东西和跳舞来完成整部电影。

因为影片不能没起伏,所以就来了何小萍,城里人对乡下人嘲弄的情节-再由跳舞事件真正的把刘峰和何小萍联系在一起-然后再由刘峰表白林丁丁事件-何小萍因为刘峰和文工团里的人真正的对立。

然后就有网友看完电影后得出-说好人得不到好报?

但是电影谈的根本不是好人得不到好报,只是回忆,再叙述,红旗飘飘还是深深竖立在人们心中的年代的一群人,如果结局是所谓的坏人得到惩戒,那个这部电影就会变味。

因为现实不是理想。

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_第6张图片

理想是画出的梦,存于心中,难以描绘。

现实是画残,画坏的一堆废纸。

再说说因为一些何小萍和刘峰事件而给观众呈现的“好人”与“坏人”

我觉得在文工团的那段岁月就是我们现在上学的岁月,只是纯粹的不喜欢和喜欢,不同于进入社会的表面形式。(影片前后两段可以对比)

城市人嘲笑欺负乡下人这不是我们学生时代的经常上演的片段么?

但是看到影片后半部分,他们脱离文工团,进入社会谋生,刘峰因为联防办扣留自己做生意的车,刘峰与他们争吵,当时文工团的女班长(当时她也是欺负何小萍的人)看见后的慷慨相助。

在不成熟的阶段,就是他们在文工团期间,就像我们在读书嬉闹的课堂,然后进入社会后的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的成熟。

所以我觉得冯导不是用这个告诉我们好和坏,只是芳华的年华已经逝去,冯导那代人怀念而出现的记忆结晶。

然后再说到刘峰表白林丁丁情节,然后被告发,然后林丁丁不为刘峰辩解,团友不帮助他等。各位朋友,不要上帝视角。

现在我们都受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影响,更何况那个年代,所以女同志对自己的名节还是很看重的,当然像林丁丁那样的,前提只要不被发现曝光于大众面前。

然后被发现后,林丁丁就像小孩子那样无措,只得回到宿舍大哭,然后上面派人来查,当事人只有林丁丁和刘峰,再加上那2个看见他们抱在一起的文工团团员,怎么查的清楚?文工团团员怎么帮?只能由刘峰承担,(不可能刘峰出来辩解让林丁丁去承担责任吧)承担那个背景环境下的荒谬。

他们只是当时的“同学”,并无有意的嘲弄与恶意。

真正的坏是进入社会的坏,稚嫩褪去,沧桑涌来。

只是芳华已逝,无忧无虑已远去,冯导以此慰藉

最后有两小个问题,需要朋友们解答,胸罩垫胸的是不是何小萍?冯导为什么不明确给予呈现是谁的胸垫?

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电影|芳华:只是芬芳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