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瞎说)在二三章讲述无为之后,第四章重新回到对“道”的阐述。

道冲,冲,也做盅,意思也就是空的没有形态,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正是因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所不包你却不知道在哪,难以捉摸才能为常道,盈,满的意思,用之或不盈,就是不会满,是无穷无尽的。

渊,也可以作深的理解,这依然是对道的描述,道很深邃,似万物之宗,是万物的源头。

锐,尖锐,锋锐的意思,接下来的话是说挫掉它的锋锐,消除掉它的纠纷,使它的光辉得到收敛,和世间的其他事物混合在一起。它清澈透明的像不存在一样,却又实际存在着。这更是进一步的描述“道”,说“道”是没有锋锐,纠纷,光辉的,道和世间的万物混同在一起,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真实存在。如果还是不理解,可以先看作类似空气的东西,环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却难易知觉,只是空气现在也可以检测,而“道”是无法检测的。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无法知道“道”是何以出现的,但它出现在天帝之前,大概意思就是在宇宙诞生之初“道”已经出现了。

看了第四章,是承接第一章提出“道”的概念后进一步描述“道”的存在形态,以及“道”出现与象帝之先,是不是觉得对“道”的理解更加糊涂了?没关系,这是因为“道”本来就是不可言道的。

在西方神话,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那么关于上帝是非就是“道”呢?事实上人们现在对于上帝的理解何老子对道的阐述是有些相似的,但有两点是不同的,一个是上帝是确实存在有具体形象的(在某些信徒的理解中),而“道”无法描述,里一点就是上帝是有确凿定义的,也就是名,而“道”没有。所以在西方上帝是一个引领者,但是“道”在老子的理解里是为无为的,无为而无不为,这是“道”德境界。

老子提出的“道”,实际上也便是他自己对于宇宙运行的个人理解,但这中理解并非出于宗教上,而是在于哲学上,思想上的,所以“道”并非神话而是哲学的思考。但中国很少有极强的逻辑辩证思维,唯一的有着较强逻辑的名家在古代一直不被重视,也就没有出现确切的说明关于“道”的逻辑推导,老子对于“道”也是强为之名,强为之道的。

于是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a等于b,b等于c,于是得出a等于c这样的结果,但这样的中间推论是属于西方的,而我们东方,则直接给出a等于c的结果,甚至还可以直接到达d大于a的结果,却并没有中间环节。这样的推论所导致的思想发展自然是有好有坏,好的是思维可以不受控制的提出新观点,而坏的是很容易进入玄乎又玄的地步,魏晋时期的谈玄我认为便是思想走火入魔的产物,所以虽然各种碰撞,却没有百花齐放。

而我们现在,关于知识的认知水品是远超老子当时的,这使得我们可以从科学逻辑的方向思考老子提出的“道”,这个“道”和以往的“道”是否有所异同,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读《道德经》,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