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回忆

采蘑菇的回忆_第1张图片
图片取自网络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这首歌唱腔和念白非常接近,唱起来琅琅上口。以欢快的旋律和朴实清新的歌词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多年来久唱不衰。听到歌唱家朱逢博演唱这首歌时,我正在工学院读《机械原理》呢,感觉很奇怪,这是到哪采蘑菇,不是进山吧?到人工培育的蘑菇基地?农村能让小孩子参与吗?小姑娘胆真大,还光着脚丫?和我们北方采蘑菇不一样!

退休了,不再想机床制造的技术,不再研究企业管理的案例。有时间解开当年的疑问了,回忆着少年和爸爸一起上山采蘑菇的往事,真是不一样!

三江平原上的八五三国营农场,东边是绵绵的完达山余脉,一条小清河从山中流出,向西穿过无际的肥沃黑土地。据说王震将军当年走到这里用木棍一杵:有山有河的,这里建个点!于是用部队番号就建起了农场。如今,他们把过去的东山称将军山;借助两侧的山势,筑起拦河大坝,漂亮的东山水库既满足了生活用水,又可以灌溉农田。

农场建成后,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粮食。但也有很艰难的时候,那时,转业军官的爸爸每月只有68块5角钱,却要养育7口之家。每到月底妈妈总要借点钱,发工资后马上还人家。那时的我,个子长高了,却有些文弱。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也是督促我学习,很少让我参与解决些生活难题。我们班长比我年长一些,放学后就去采喂猪菜,帮助家里忙活。而我回家仍然捧着书本学习,油瓶子倒了也不扶。

记得是进入初中后,或许是看到别人进山采到山货很诱人。自己不敢单独上山,就央求爸爸一起去采蘑菇。去之前是要做些准备的,背篓是最适合放蘑菇的工具,但家中没有,向南方籍的农场工友借了一个;我们挎了一个柳条编的蓝子。

当然,被草爬子和蛇袭击的毕竟是少数,但你也要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将裤腿和袖管系牢,让它们无孔不入。我害怕出现蛇,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年去东山打石场玩,在一个躲炮的窝棚里,石头与石头叠着的缝隙间,发现白色斑驳的一条带,仍是蛇样,只是那东西轻轻的飘飘然。回家后,我把那形状说了,奶奶告诉我:那是蛇脱,是蛇换皮长大的象征。可以入药,拿回来给中药铺,能卖钱的!我哪知道啊?那形状已经使心里疙疙瘩瘩了,怎敢下手啊。听过奶奶讲蛇的故事,也曾远远地看到过蛇,但是还是怕它躲开它。信奉“打草惊蛇”的成语,我们备加小心,上山手里拿个棍子,迈脚前先用棍子打扫一下前方。

爸爸说背阴的地方,那里蘑菇多。我们就去了打石山对面那座山,采榆树蘑最好,油黄的;正是“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草蘑也行,白白的;也是“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但更鲜艳的是有毒的蘑菇。黄蘑生长在榆树的根部,如果它倒伏了,那与大地接触的那面是很多的。开始我们一直寻找黄蘑,遇到多时,十分高兴,大的小的一切采入背篓中。寻找也耗费了不少时间,顺便我们也采了一些草蘑,大的像柄小伞,也很有趣。采摘期间,爸爸告诉我:那个青的果是狗枣,你摘着吃吧!摘下来吃起来果然很甜。红红的山丁子,以为是熟的,但吃起来仍然酸涩。

早晨去的很早,因为都趟着露水的,裤腿都湿了。下午回来,太阳没有落山,采的蘑菇背篓和柳条筐都满了,真挺多的!回到家里妈妈留一些够吃的,那时没有冰箱啊,剩下的爸爸去卖给公家的菜馆,我跟着呢。那里的大厨师看多还不想要,爸爸倚仗着脸熟,楞是推销出去了。拿了工资外的钱,妈妈用来贴补家用,很高兴我和我爸爸的作为。爸爸引导了我,想办法解决家庭生活困难,但我是个胆小的人,实在不争气,特别是听爸爸讲,他的好朋友上山打猎,被黑熊一巴掌打伤,险些丧命,就更没胆量去采山货了。很久后和小叔又去过一趟,草爬子还咬了小叔,往出拔它的头,又是烟熏,又是用橡皮抽的,真不易。尽管长大了,却没有自己独闯山林。

采蘑菇的小姑娘,看起来多么欢畅,或许她没有尝到生活的滋味;少年时的采蘑菇,有担当生活重担的心境,尽管有野果的小惊喜,却品出生活的大味道。伴随着工业化的进步,我们不必亲历亲为去山林,就可以品尝鲜菇的美味。只是缺少天然野生的特色!回首往事也许会招来年轻一代的不屑,然而,我们民族的勤劳传统,在困苦中顽强的精神,是需要世代传承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采蘑菇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