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bster》的黑色幽默

《龙虾》,很偶然地在微博刷到,然后翻遍了A站,B站最后还是在爱奇艺买了会员才得以满足自己的探知欲,不过,喜欢的东西,很值得。

《The Lobster》的黑色幽默_第1张图片
宣传海报

《The Lobster》的剧名翻译过来就是《龙虾》,也有台版翻译《单身动物园》,它是一部科幻喜剧电影,该片由希腊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执导,导演不熟悉,不过男女主倒是很眼熟。

关于影片,该片讲述了未来反乌托邦社会中单身男女将被关进城中酒店,而且必须在45天内找到匹配的伴侣,失败者将变成一种自选的动物,流放进大森林的故事,于2015年10月16日在爱尔兰上映。2015年5月24日(当地时间),该剧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以黑色荒诞反乌托邦为特色,当然,影片的冷色调和诡异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The Lobster》的黑色幽默_第2张图片

可以说,这是个脑洞很大的影片,这个脑洞在于剧情设定很变态又很带感——有相同点的人才能恋爱,比如一对科学研究者,一对盲人等等,而单身找不到另一半的人,会变成自己想变的动物。就好比跟在男主身边的那条狗,看到后来才发现,居然是他哥哥,配对失败的惩罚,竟有一些讽刺单身狗的意味。当酒店经理询问男主配对失败想要变成什么动物时,男主回答“the lobster”,片名来自这里。关于龙虾是否流着高贵的蓝色血液和长久的生命力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经理认为这是好选择,很少有人会想变成龙虾,大多选择变成狗,单身太多,所以狗才那么多,赤裸裸的歧视啊,我还能说什么呢。(微笑)

《The Lobster》的黑色幽默_第3张图片
男主希望变成一只龙虾

全片主打冷色调,风格冷峻,讽刺隐喻现实社会,处处皆是压抑、荒诞、离奇的情节,结局开放式,我一直在想男主最后到底有没有戳瞎自己的眼睛,女主等到最后的结局是否终究回归了动物,自己猜吧。

喜欢影片中捕猎的慢镜头,每一个挣扎的表情,每一个惊恐的眼神,每一个急促奔跑的脚步,配上吊诡的音乐,配上杂乱的灰绿色森林,让我这种喜欢怪异氛围的人大呼精彩,强烈推荐。

喜欢片中一位金发姑娘,温柔却坚韧,不肯妥协,不愿像她那伪善的朋友一样将就,最后她选择变成了一匹美丽的金色矮马,面对朋友虚伪的言辞,最后扇的那巴掌也是过瘾。

大社会环境中说单身有罪,一个人连逛街都会被盘查审问,于是有了酒店内教条的冷血逼婚,荒唐可笑也变得理所当然,就像一个个强绑在一起要求卖力演出的傀儡,还有各种配对辅导,也是让人苦笑不得。

其实挺欣赏影片中那个冷酷无情的女人,不将就,靠着冷血打猎在酒店中常驻,在得知男主是欺骗才与自己成为伴侣时怒不可遏要求惩罚,她就像那个体系下的产物,严格遵守着游戏规则,找不到同样冷血的伴侣,最后被男主扔进了变形室,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可悲。

通过捕获孤游者来延长自己的居住时间

当然,你也有选择,如果你像男主学习,单身至上,于是逃离酒店,闯入囚禁情感的森林生活,跟着一群人就像战争年代的游击队,抗击城市体系,在野外斗争,群体内不允许任何多余的肢体接触,也不允许任何情感的滋生。只可惜,男主到了孤游组织却偏偏找到了爱情,从男女主相遇相爱到女主被惩罚弄瞎眼睛,离奇的剧情转折,又一次战斗开始了。

影片中揭示的两大阵营,也是两个极端,可却依然逃不出极权体系的步步惊心。影片非左即右这种反人类设定,不得不说,夸张放大了寻常的情感议题,让人深感群体单一价值观的强迫与束缚到底有多可怕。

《龙虾》的立意很独特,黑色荒诞的剧情引发对性与情感的思考,理想的情感乌托邦世界以统一的标准制定情感规则,有的人也许会认为花更多时间经营感情以免于单身是件好事,可更多的人大概会认为这已经剥夺了生为人的权利,当法律制度已经干涉每一个人的私事,包括情感,生育,婚姻……让人细思极恐。这部电影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是个奇怪的脑洞。

影片中人物的设定挺有趣,比如怯弱的跛脚先生,靠撞鼻子流血来与女孩子结成伴侣逃离变成动物的命运,比如严谨刻板的酒店经理和丈夫表面恩爱却在面临威胁时拔枪相对,影片也借此讽刺了婚姻与爱情里的虚伪和欺骗。影片的场景冷色系,步调也偏疲软,如果不喜欢的人大概会觉得无趣,看自己选择。

最后啦,LOBSTER告诉我们:单身太久,真的会变成狗。(微笑)

《The Lobster》的黑色幽默_第4张图片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Lobster》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