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这世界足够精彩,来世你的江湖再见!

米兰.昆德拉说: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

的确,人生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马上经历,而且仅此一次,不能准备,也无法准备妥当。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不会有预告,每一次出场都是正片上映。

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承载了无法衡量的灵魂之重

猝然结束生命,灵魂仍然留存

10月25日,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在微博发文:“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此消息一出,从娱乐圈到普通观众都沉浸在震惊与悲伤之中。

李咏,享年五十岁。对于百岁过世的人来说,他才走完了一半的人生,但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连日来,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哀痛,从”咏哥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疾病”到”哈嫂坚强,我们会永远陪着你”。诸如此类发自肺腑的心声,只要你身边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似乎已经结成了一张巨大无比的网,将我们对于李咏猝然离世的所有情感,都包裹起来,让他们在其中发酵,然后传递给世人,我们的痛惜,我们的不舍。

在无法抗拒的疾病面前,我们亲眼目睹了人性的淳朴和善良;我们亲眼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奈。这样的触目惊心,又这样的惹人怜爱。

死亡,人人平等;但又人人不一样。但不管怎样,在死神面前,所有的反抗和挣扎都是徒劳,最终都会归于平静,或早或迟,谁都无法逃离。

《明国往事》一书中,有关于著名影星阮玲玉的自杀的描述。相比于李咏癌症不可挽回的离开,阮玲玉的离去更显的苍白。1938年3月8日,阮玲玉在家中服用安眠药自杀,抢救不及时死亡。

在她死后,不少喜爱她的观众也跟随她自杀。就在她死亡的当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尽,其他地方自杀的追星族也有多位。她们留下的遗书内容大同小异,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他们放弃了继续活下去的权力,放弃了生命,世界同时放弃了他们,他们永远地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里一句经典的台词是这样说: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他们,还没有跟我们告别过呢,还没有跟这个世界告别呢,就这么仓促地走了。

但现在,人们对于他们的离开,很少会再盲目的跟从。尽管会悲痛,会伤心,或许还会流泪,但对于生命不可挽回感到的惋惜和对生命的珍重,则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和重视。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醒世人,要通过永不阶段地努力,尽可能地延长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厚度,享受到人生的甜美。

《皮囊》一书中说,人的身体只是束缚灵魂的牢笼,身体的结束并不是生命真正的归结,没有了身体的束缚,灵魂才能更加自由的来去,生生世世陪伴着他爱的人。

我相信,对于曾经深爱着他们的人来说,虽然他们离开了,但是他们会永远在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生生不息,等着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

                                                          2

江湖中的人 在 你的江湖中

多年不再江湖见,再见亦是身在江湖许多年

多家香港媒体10月30日消息称,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享年94岁。

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宁人。1955年2月8日,查良镛首次以“金庸”之笔名在报纸上开始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他的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金庸曾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自己有空的时候,坐车、坐飞机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想如果自己是侠客、大侠,会怎么样。在多部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庸本人最喜欢令狐冲,同时也喜欢乔峰,非常不喜欢韦小宝,“见到这种人要远而避之”。

此外,他还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

金庸以94岁高龄逝世,对全世界的“金迷”而言,无疑是让人悲恸的大不幸事。一时间,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大侠”的悼念,同时也在追忆自己的青春和过往。

即使现在重拾金庸小说,仍可依照“初始平平,渐入佳境,直至深不可测”的旧时评价,渐渐陷入其中。这样的魅力,确已超越时代。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图书馆里、书店里依然会有金庸小说的一席之地,那些经典的影片仍有他们的播放市场,他们承载了我们无数人的江湖情怀。

或许多年后,江湖还会以另一种全然不同或风格迥异的方式再现,但金庸在数代人眼中已是更古不变的江湖。

金庸,我们在下一个江湖再见。

                                                        3

生命,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或许很多人会说,我们生而平庸,怎能死的伟大

10月,随着李咏、金庸的相继离世。即使桂花再香,丰收的景象再美,也抹不去铺在心上的冷霜的寒凉。

昨夜,夜色浓稠中,我按下心头的凄凉,写了一首诗《再见,死神》。有朋友在阅读后留言:“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到死了都没有证明,你曾来过这个世界。”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的不计其数,而只有少部分的人才会被我们知道,他们走了,永远的走了。

我忍不住这样回复她: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现在送给你。

“我们死了以后,若是遗臭万年,那是我们活着的时候太过用力;我们死了以后,若是万古流芳,那是我们活着的时候足够用心;我们死了以后,一无所有,那是我们活着的时候还不够努力。”

然后看到了她的回复:说的好,希望我们都能足够努力,配的上我们灵魂想要的追索。

小柳同学是我朋友圈里活得非常用心的一个姑娘。

这位医科毕业生,在一家上市公司的体检中心工作。上班是她的正业,写作是她的副业。

每次趁着上班中午的休息时间,她都会来找我交流前天晚上看书的心得。曾好几次早上五点多,就收到了她发来准备投稿的文章,让帮忙提点建议。实话说,对于一个年轻的孩子来说,稿子已经写得非常不错,因为已经多次被连番转载。

昨天,八点多,她当天写的“心灵鸡汤”如期而至,两千多字。我点开跳动的聊天对话框,仔细地读。

“丫头,写得很好,标题可以再升华一下,收尾再缓一点,就完美了。”这是我的意见。我曾说她,是一个故事达人,只有你想不到的故事,没有她写不出来的情节。

“我还是觉得深度不够,需要再提升一下。小米姐,我等一下再给你看看,今天要打扰你晚间的电影了。抱歉。”21岁的姑娘,自己对文章不满意,又继续改。

“小米姐,这是二改后的稿子,你再看看。”九点多,二改好的稿子又发来。

“好的。”我又点开稿子,细细地看了一遍,“嗯,不错了。特别是尾,收地完美,主题也提升了。”

听我这样说,丫头很开心。

努力的人,总是活得精力充沛。并且,极为珍视和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


                                                            4

人一旦逝去,才懂得爱与被爱的珍稀

有些人,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写在最后的话:

曾经在《人生不会辜负这么努力的你》一书中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

曾经在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中看到一句话,也觉得很有道理,现在也送给你们:人只要活着,就生活在体验的海洋里,无以逃遁。

所以,希望你们在一场场的精彩或不那么精彩的演出中,都能找到人生存在的价值,找到努力活下去的意义。

然后,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庸:这世界足够精彩,来世你的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