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环境:ios11.2.5
操作环境:iphone7
一、行业分析
1竞品选择
in(版本3.2.80)
nice(版本4.1.8)
2市场分析
2.1用户规模
根据艾瑞数据监测产品mUserTracker显示,至2017年5月中国移动社交APP月度独立设备数接近5.9亿,移动端用户持续上升。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社交,图片直观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低门槛让图片社交为用户所喜爱。
尽管当下短视频、直播崛起,但图片社交仍有其必要性:中国日益壮大的摄影爱好者、图片与文字视频的差异。相比于文字,图片表达内容信息量大且方式简单,相较于视频动态,图片拍摄难度小,便于ugc创作难度低。
2.2市场份额
目前市场主流图片社交产品可以归于三类
分享社区类:instagram、 lofter
找图存图类:pinterest、花瓣
标签贴纸类:in、nice
其实自从ins在2014年退出中国市场后,国内一直都有模仿其的图片社交APP诞生,但时至2018年,中国本土版的ins,无论是in还是nice,都远远不及ins本尊
美国互联网爆款产品在中国几乎都能觅得“高仿品”,如微博之于twiter,校内之于facebook,但为何国内一直不能诞生如instagram的图片社交巨头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一以下两点。
①相较于美国,中国大众艺术审美水平还有很大距离。就其上传题材而言,ins上的图片包罗万象,但中国ugc还是以晒日常生活自拍和美食为主。国内ugc用户生产高质量图片能力偏低,只有少数的摄影爱好或工作者能够产出,大部分用户来到平台以消费图片为主。
②用户留存低,没有强关系链如微信的关系沉淀,用户转移成本极低。而国内图片分享流量大头——微信,平时虽然占有巨大流量,但朋友圈还是以日常生活为主,质量不及ins。
图片价值由形式价值和内容价值构成,国内用户的艺术水平不能一夜提高,像ins这类图片创作型平台难以孵化,于是很多创业者转为以“贴纸+标签”的形式切入图片社交市场,提升图片内容价值,让本来拍摄水平一般的图片价值提高。
而in和nice自推出以来,先是受到投资人亲睐,与2016年之前发展迅速,2015年两者MAU都超过千万,但随后发展停滞,用户数逐渐减少至百万级。而两者的模仿对像instagram的月活却已在2017年突破7亿大关。
3用户需求分析
3.1产品定位
in:
专为女性打造的图片分享社区,中国本土化的instagram
nice:
图片社交移动应用,致力于年轻人自我表达、潮牌展示与互动参与的视觉社交平台
3.2使用场景
社交平台常见需求:
3.3用户特征
in:
nice:
由艾瑞提供的数据可知,in和nice主要用户均为女性,in女性用户占比多于nice。用户都是爱好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并主要在沿海一二线城市。两者用户重合度较高。由于in有爱图购的基因,并从一开始in的内容都垂直于女性所好,如女性潮牌、穿搭术、美妆,一直受女性用户喜爱。而nice起初定位不明,先是偏重男性潮人,而后转向女性用户。使用频次上,in因为下沉到女性生活日常,发图频率高很多,而nice频率低而质量略高,单张照片互动程度高。
3.4盈利模式
in:
①基于大数据定义用户画像,从而做到精准广告推送,贴纸等工具软植入广告
②in上照片可以打印为实体
nice:
①与品牌合作推出定制化贴纸,与品牌进行基于数据标签的内容标签,与魅族手机合作。用户美化照片时可一键激活APP
②开放给品牌和达人,直播美食、潮牌、旅游等
二、产品分析
1产品概况
in:由清水于2011年创立,仅上线8个月就破2000万的用户,2013年获得盈动投资1000万天使轮投资,至2016年3月,已于新三板上市。
nice:是2013年推出的一款图片社交移动应用,以在照片上打标签并晒照分享为核心功能,上线一年内先后获得由经纬领投、晨兴跟投的800万美元A轮融资,由H Capital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老虎环球基金和VY Capital投资的3600万C轮融资。
2产品结构
3功能对比
1.nice发图编辑可玩的功能较少,in的涂抹、大头模式都使得发图操作有意思得多,这和in主打的好玩有趣是契合的,而nice主要发力于用户与内容的匹配推送
2.用户分享完自己的图片后,总是希望有人能迅速评论点赞,但事实是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而浏览与自己相似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利用用户这部分耗散掉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时也增加了用户时长
3.标签是in中用户主动探索有趣内容与人的途径,将相似兴趣的用户聚集在一起
4.nice定位于陌生人社交,需要开放的平台,所以并没有隐私控制模式,与之相反的是in可以对图片设置权限
5.nice在多处提供了探索陌生人接口,尤其以第二屏整屏为主打,同时还可以和每个用户进行私聊。而in则与之相反只提供了“附近的人一个功能,且藏的很深
6.in在浏览图片时点击“更多”按钮可以收藏图片,而nice居然没有,nice定位于潮牌,还意欲做品牌电商,应该增加这个功能才对
4功能体验
首页
以卡片式瀑布流给用户关注的推送,相较于发现页,这里还有其对应的标签、配文、点赞人、前几条评论。既然是用户关注的内容,几乎占满屏且清晰的大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用户很容易被吸引,然后与图片进行交互,乃至点击标签或查看点赞人,寻求社交
拍照发布
in:
nice:
in的操作相较于nice流程顺畅,用户生产图片容易上手。
in将拍摄照片界面与选取图库的界面合二为一,nice的交互方式让人颇为费解,nice在发布图片有严格的比例,原以为是为了鼓励实时拍摄,但打开的第一个界面却是优先图库照片选取
发现
in:
nice:
in的发现页是采用的自上而下的分段式,先是专题banner,再是分类导航,再是瀑布信息流推荐。nice最上面是大大的直播板块,并在右上角有直播分类,下面和in不同的是宫格式信息流推荐,只有图片,隐藏评论等文字信息
用户个人界面
nice:
in:
in记页面类似于ins,除了用户个人信息外是之前发的图片墙,图片按时间轴排布。nice的照片在发的不多时,下方的各个入口如“通知”、“关注”、“粉丝”、“标签”等会占据大部分空间。in记更像是一本小杂志,nice设计就比较普通。
故事
nice的故事是发一段15秒视频或图片,然后再由nice小助手随机推送给用户,不能像ins里由用户在一堆推送的里面选,相较于ins,nice的玩法更多,ins只有少数几种
三、建议
in:
①运营。in应该紧抓其定位,专注于垂直女性社交。短期来说,应该维持其娱乐性与新鲜感,这就要求运营必须紧跟热门话题。长期来说,深耕几个热度高的子话题,并借此沉淀优质内容与关系链,进而形成竞争壁垒。
②打造好友间相片集。in的slogan是“我的生活in记”,既然是记录自己生活的社区,就应该有好友的存在。
③ugc贴纸。贴纸是in赖以起家的资本,但单靠in的运营来跟潮流,不免浪费了优质的ugc的可能性
④“in日记”。类似于知乎日报,in可以把优质的ugc内容做成合集,维护优质用户,培养用户荣誉归属感。
nice:
①增强图片识别功能。nice现在通过用户自己打的标签来推荐具有相似标签的其他作品,但单靠几个零散的标签难以构建起nice的关系链,更别提nice一直希望打造的陌生人社交链。现在用户鲜有被机器猜中的感觉,所以这方面可以加强技术研发,尽可能根据用户信息推送出符合用户心意的别的同好。
②直播方面,为用户提供调性一致的直播。nice在直播成为风口后,就火急火燎地上线了直播功能,但里面直播的内容和一般的直播平台并无差异,甚至很少有时尚圈的KOL
③聚焦目标用户。nice的定位一直不够明确,最初锁定的是男性,后来发现女性用户价值后便倒向女性,而他宣传的潮人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人群,所以可以看到nice其实是在泛兴趣运营和小圈之间摇摆。不如认准一两个分类,弱化消遣价值,打造基于兴趣的图片版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