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人性有形
开幕式现场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规模个展“道隐无名”于3月24日在红砖美术馆盛大开幕。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 (Gunnar Snorri Gunnarson)、丹麦媒体公共外文化主管汉娜 (Hanna Liv Leanderdal)出席并发言;出席开幕的嘉宾还包括瑞典驻华大使Anna Lindstedt、西班牙驻华大使Alberto Carnero、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Benjamin Sand、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Mathias Lafolie,及众多海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
开幕式现场,(左起)丹麦媒体公共外文化主管汉娜 、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及策展人闫士杰
当埃利亚松第一次来到红砖美术馆时,就被红砖美术馆园林、一砖一木深邃的冥思特质所打动。他在开幕式上表示,“这种具有冥思特质的空间能够让观者塑造自己,这次在红砖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正是邀请观者进入冥思的过程。当我们真正沉浸在观看一件艺术品的过程中时,好像就是在寻找和观看自我,并意识到我们的存在是与自然共同创作、甚至是共同协商创作的一种“存在”。此次展览的每个作品都为下个作品展开了全新的可能性,作品空间之间的旅程呈现了连续的叙事性,并与美术馆外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了联动。”
新闻发布会现场,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发言
策展人闫士杰与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策展人闫士杰在开幕式上发言:“在展览长达2年的筹备过程中,埃利亚松团队与红砖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的精工意识、专业技能和高效工作保证了展览的顺利举行。在红砖美术馆即将迎来4周年之际,‘道隐无名’形成的高难度、多语境的交流、布展和推广,无疑是一次美术馆国际化‘标准’的再制定,公共‘职能’的再拓展。”
| 进入埃利亚松的“时光隧道”
此次展览在红砖美术馆的园林、圆厅和8个展厅同时呈现一系列大型沉浸式装置及纸上作品,包括埃利亚松专门为红砖空间特别创作的新作,如展览同名大型作品《道隐无名》(2018)。
《道隐无名 》The unspeakable opennes of things,2018
展览入口展出的《遗失的指南针》(2013),主体来自艺术家故乡冰岛河流里的一块浮木,上面有很多小磁铁,可以根据不同磁场的吸引转变方向;在埃利亚松看来,这件作品可以为大家“导航”,并思考“我生活在哪里,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向何方”。
《遗失的指南针》The lost compass,2013
展览的各个空间自成一体,观者将在一系列浸入式环境中穿梭漫步,从《道隐无名》的强光开始,移步至红砖砌筑的圆厅观赏《遗失的指南针》,在黑暗中“阅读”水晶般无序跳动的《水钟摆》(2010),渐渐走进《未思之思图志》(2014)的网状幽暗世界,最后在黑暗的空间内欣赏环形喷雾装置《聚合彩虹》(2016)。
《未思之思图志》Map for unthought thoughts,2014
《聚合彩虹》Rainbow assembly,2016
在主要装置作品周围的空间内,观众可专注于欣赏用格陵兰岛的冰川冰创作的水彩画《冰川风景》(2018)、颜色随观者移动变化的《生物钟球体》(2018)、被光“上色”的彩色玻璃状《明日共鸣器与昨日共鸣器》(2018)及打开虚幻空间的红色镜面《圆角》(2018)等。位于负一层的展厅中,《声音银河》呈现由27个多面体组成的圆环;《盲亭》及《两个未思之思》在美术馆园林区展出。作为本次展览的一项学术研究项目,“埃利亚松文献区”将在近期对外开放。
《 明日共鸣器与昨日共鸣器》Tomorrow resonator and Yesterday resonator,2018
| 道隐无名 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
此次展览的题目引自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好朋友、哲学家蒂莫西·莫顿(Timothy Morton)对艺术的描述——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中文译为“道隐无名”),这让埃利亚松深有共鸣:“艺术存在并超越语言范畴,在艺术作品形式形成之前,一些难以名状的感觉会进入艺术创作的过程,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却难以被充分表达;同时,艺术作品本质上对观者是开放的,当观者在作品的引导下体验、发问时,它已准备好聆听他们的倾诉。”
《冰川风景》(后) Glacial landscape,2018
《生物钟球体》(前) Chronobiological sphere,2018
《圆角》 The round corner,2018
展览“道隐无名”是埃利亚松对红砖美术馆特有的建筑空间和东方园林的人文气质所呈现的一场艺术盛宴;此次展览策展人闫士杰在长达2年多的筹备中,与艺术家埃利亚松始终保持密切沟通,方案几易其稿。“我们试图将红砖的空间与埃利亚松作品所释放的能量完美结合,呈现作品与空间深度对话的艺术现场。当观者步入埃利亚松的时光隧道,沉浸在充满科技演绎的体验中,作品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感知与觉悟。”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生于1967年,冰岛/丹麦)是一位涉猎广泛的视觉艺术家,运用装置、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等媒介创作。自1997年至今,他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馆举办的个展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埃利亚松的公共空间项目包括2008年的《纽约市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以及分别于2014年在哥本哈根、2015年在巴黎展出的《冰钟》(Ice Watch)。
自2012年起,埃利亚松与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奥特森发起了一个生产并向无电社区分发太阳能灯的公益项目“小太阳”(Little Sun)。2014年,埃利亚松与长期合作者塞巴斯蒂安·贝曼(Sebastian Behmann)创办了国际艺术与建筑事务所——他者空间工作室(Studio Other Spaces)。
正在展出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