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中的“梯队理论”

本文摘要:

本文作者独创了一种“高考梯队理论”,帮助您正确的填报高考志愿,同时帮助还未高考的学生家长更有效的打开孩子的学习模式。

^_^ 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谢谢您的关注!^_^

高考志愿中的“梯队理论”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马上就要填报志愿了,我自创了一套“高考梯队理论”,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家长。

-01-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

(以2017年,第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例,具体数据参见下文表格)

北航是650,北工大是590,两者相差60分。相应于高中生的在校等级,两者差出去可不止一个级别,前者可能在第一梯队,是全班,甚至是全校的尖子生;而后者可能就在第二、甚至是第三梯队、最多算是班级里的中上游学生。

但实际情况是两者在高中时的巨大差异在进入大学后可能会逐渐减小;再过几年,等进入到社会中时,两者的差距会进一步减少,甚至不少会出现逆转。

如果我们的人生仅限于高考,那么分数便代表了一个人所有的辉煌。

很可惜不是!

高考仅仅是人生的一小步,后面还有工作、职业发展、家庭生活、子女教育……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才能将自我的优势不断保持,跑出漂亮的人生马拉松。

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选择哪一个学校并非能够决定人的一生,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更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并且充分利用这个环境。

于是便有了本文提出的“高考梯度理论”


-02- 全国高校排名

高考志愿中的“梯队理论”_第2张图片
数据源自“高考派”(2017年)

关于大学的排名,各机构都是从一些客观的指标进行的,以下是软科的排名指标占比:

高考志愿中的“梯队理论”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软科

由此可知:生源质量,也就是高考成绩占比30%;科研占比40%,就业率10%.....这三项合计占了80%。

作为家长,我们关心的,绝不是科研和就业率,而是高考成绩以及毕业的收入

所以,高校排名对于家长的意义并不大,尤其是本科教育与科研实力基本不沾边。至于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以后要继续读研读博,那要再考,是本科毕业时的事情,与高考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知道,高校都热衷于排名,只是基于学校本身利益的考虑,比如更高的分数——即更好的生源、更多的财政支持……

既然高校排名与高考没有太多关系,那么填报志愿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是高考的录取分数;

二是毕业后的收入;

三是个人职业发展水平。

主要就这三点。

上述三个数据中,家长更关心什么?

毫无疑问,是孩子多年后的职业发展。

只可惜,高校并不注重这方面的统计工作,况且也确实不好统计,因为什么才算发展好,而又什么才算不好?这个确实很难界定。

我们就以前两个统计数据并结合一些感性的认识,进一步聊一下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


-03-着重分析一下北京的院校

本文只分析北京的院校,全国范围内是一个意思。

高考志愿中的“梯队理论”_第4张图片
数据整理于新浪“高考院校库”和网络(2017年)

我们依据家长们普遍关心的“录取分数”和“毕业5年后收入”,人为的将北京的高校分为“四个梯队”。

处于“第一梯队”的北大、清华和人大,在总分上遥遥领先其它学校,尤其是清华和北大。但就全国的综合排名来看,人大排在了第八,与进入三甲的清华、北大和浙大相差还很大,但基于“高考成绩”和“毕业5年后收入”并不低,所以也是妥妥的第一梯队。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北京高校除了“第一梯队”的学校外,仅就“毕业5年后收入”排序,除了个别的学校,如北航、北邮外,其它院校都在第二梯队。所以本质上没有进一步详细分析的必要。

只是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宏观意义上这些学校都属于“第二梯队”,但他们的录取分数线却能差出甚至60分。更有趣的是 “毕业5年后收入”相当的传媒大学和北工大,两者录取分数相差达41分。


所以,总结起来,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

(1)对于处于“第二、三、四梯队”的院校,录取分数高只能证明它们是近几年的热门,并不能证明它更适合你,所以家长们应该理性选择——参考多种指标,比如上文提到的“毕业5年后收入”、孩子的兴趣、城市的开放程度;

(2)高校排名只是一个参考,对于填报志愿的您不具指导意义,这就如同国家GDP挺高,也不见得你个人生活有多富余;

(3)“毕业5年后收入”虽然也是一个参考数据,但对于家长来说这个数据更具有实际意义,它反映出社会对学校的认可,所以参考价值更高,因为我们没有更具参考价值的“个人职业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

(4)能进一流院校,即便是烂专业关系也不大,除非你有着特别特别的技能要在某一特定院校才能发挥出来,因为国内教育有别于国外,本科只注重基础性教育,专业性更深入的学校是很少的,就这一点来说各院校间的差异并不大,既然这样你所要争取的就是一流高校的一流环境;

(5)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对于多数只能进入广义上的“第二梯队”的学生,家长更应该加强培养孩子能走更远的能力:一项终身受益的兴趣、完善的人格、终身学习的习惯


好的,文章到这里基本结束,我们做一个简单总结。

“高考梯度理论”提醒多数只能进入“第二梯队”的家长,不要太局限于高考的分数,因为它的作用将会随着本科毕业、进入社会后被逐渐稀释,并逐渐拉平人生前期的差距。家长应更加看重孩子的发展前途,看重学校的教学环境、城市的活跃程度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还未参加高考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去培养孩子更具长远影响力的能力,而不是受困于分数。

希望您今天有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志愿中的“梯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