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著名的两位“悍妇”看尽女人悲欢

1

提起悍妇,你的第一联想会不会是张柏芝演过的“河东狮吼”?

不过我要提的不是“河东狮”,而是索非亚和玛丽。

这两个名字你也许感到陌生,但如果提起她们的丈夫——托尔斯泰和林肯,你一定就恍然大悟了。

很多人说托尔斯泰和林肯很倒霉,居然找了“悍妇”做老婆。

这两位女性彪悍的表现包括:性格恶劣,暴躁,总是指责丈夫...例子有很多,比较典型地有:

托尔斯泰因为无法忍受妻子无休止的抱怨吵闹而在寒冷的夜里离家出走,最终在外深受肺炎感染而死。他死前的请求就是,不允许他的妻子来探望他。
林肯的妻子性格冲动好发脾气,又非常容易吃醋,有一次因为林肯和一位夫人吃饭,而把咖啡泼在林肯的衣服上,当众责难。

美国知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还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把她们作为婚姻的反面教材加以批判。总之,她们的“彪悍”已经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

尽管世人对这两位女性的评价如此糟糕,但胡适也曾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待历史,我们还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好。

让我们一起穿过历史迷雾,旁观伟人和悍妇的奇妙婚姻,也许,真相就在我们的心中。


2

索非亚和丈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娶索菲亚的时候,托尔斯泰34岁,索非亚17岁。

索非亚出生上流阶层,她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从小聪慧、能画画、擅写作、也热爱音乐,除了艺术之外,她也是一位擅长织布缝衣的淑女。

从历史著名的两位“悍妇”看尽女人悲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时的托尔斯泰还对上流社会存在热爱,所以他可以欣赏这位17岁少女的生活方式,与她乘坐头等车舱,为她购买豪华商店的定制款式。可以说他一手打造和强化了妻子的价值观。

初时他们生活地幸福美满。托尔斯泰为朋友们朗诵作品或弹琴演奏,而索非亚则穿梭在席间与夫人们交谈,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

然而,天才的思想总是变幻莫测。

当托尔斯泰进入中晚年以后,他开始厌倦贵族生活,同情苦难的中下阶层。于是,他作出了很多让索非亚难以理解的举动,包括:搬离了豪华的房子,住进了简朴的乡间庄园,他甚至把作品所有版税捐献给慈善机构,导致家境逐渐一贫如洗。

索非亚对骤然变换的生活困惑而焦躁,她需要承担所有沉重的家事,帮助誊写丈夫潦草的作品,缝制家人的衣服,照顾10多个孩子,很多时候她都是处于怀孕的状态,而醉心文学的丈夫只管自己的创作...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开始对丈夫感到失望,产生越来越多的争执。

后来索非亚的女儿曾说:“父亲一手塑造了母亲,他的影响在她身上扎根。但是他又对自己的作品感到了厌倦。”

这番评论有没有让大家联想到另外一位当今名士——高晓松?

同样是以“高龄”(高晓松36岁)迎娶纯真少女(夕又米17岁),同样婚后秀了很长时间的恩爱,高还曾骄傲地说“老婆的世界观都是自己引导的”,但7年后他对此感到厌倦,主动提出离婚。

婚姻中有趣的一点就是:我们会选择和自己互补的人结婚,被彼此的不同点吸引,而婚后却发现曾经的吸引点变成了困扰,甚至无法忍耐。也许我们足够理智和冷静,就可以学会和平共处。

但只要有一个人无法解脱,走出困顿的情感,争吵就在所难免,而这个人往往是感性的女性一方。我爱你,所以我在乎,在乎才是争吵的开端,理智的男人也许无法理解这点,如果不爱,又哪有心力去争吵呢。

对夕又米来说,离婚其实是种解脱。因为两个人已经不在一个步调上,很难共同生活在同个屋檐下。

但索非亚没能逃出这样一段注定悲剧的婚姻。她为托尔斯泰生育了13个子女,数次流产,43岁仍然在怀孕,她包揽生活中一切琐碎操心的事务,一生为托尔斯泰无穷无尽地抄写他伟大的作品。

有时候她会对此歇斯底里地发作,换来的却是丈夫的逃避和冷漠。有一次索非亚甚至哭泣地请求托尔斯泰朗读年轻时为她撰写的情书,两人抱头痛哭。

但回归现实,两人依旧是不死不休的争执,直至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病死他处,死不相见。


玛丽和丈夫林肯


玛丽和林肯同样是性格相异的两种人。

玛丽出生显赫的南方家庭,性格热情、外向,脾气高傲而冲动。而林肯刚好相反,出生贫穷的北方家庭,性格冷静、内敛,为人谦虚而自制。

从历史著名的两位“悍妇”看尽女人悲欢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两人初次相识于一次舞会,林肯被漂亮而泼辣的玛丽小姐所深深吸引,而玛丽也被林肯政治上的各种高见和博学征服。认识三年后,24岁的玛丽嫁给了33岁的林肯。

他们的结合在当时受到了诸多阻挠,玛丽的家族并不认可这个北方穷人,而林肯的同伴们也并不看好这位高傲的小姐。“恶妇”这个称呼就来自林肯一位非常亲近的律师合伙人,他在撰写林肯传记时也如此称呼她,以至于很多历史学家取信了他的观点。

但从另外一些资料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林肯对于妻子的爱也许旁人难以领会,因为他总是深沉而冷静,但他在担任总统后曾在一次宴会上公开表示:“我的妻子还像少女时那般迷人,我那时就深深爱上了她。”

林肯身边的人也许看到了玛丽在林肯面前的趾高气扬,以及各种争风吃醋的表现,但是玛丽并不像众人认为的那般看不起林肯,她生性高傲,但是却对自己的选择忠贞不疑。她婚前未嫌弃林肯“丑陋”的外貌,婚后又岂会动摇初衷?她如果不是出于深刻的爱,又何必在意林肯和别的女人的一举一动。

在林肯遇刺之后,悲伤的玛丽始终陪伴左右,不断向上帝悲呼祈祷,又痛苦自责。也可见证她对林肯十足的在乎。


3

以上种种可见,这两位历史著名的“悍妇”,实在不算名副其实。而归结到底,也是因为她们的行事作为,和世俗眼中的“贤妻良母”相背离。

虽然我不觉得贤妻良母这个词特别好听,但“贤妻良母”却是世人对于女性的普遍期待,即使很多女性都能经济独立,但婚姻中仍然绕不开这个词。

如果世界上有一门学问应该是母亲教授给女儿的,那必定是婚姻学。

婚前的少女被当作公主般对待,而婚后她们是否知晓如何分担家庭的重任;是梦想着王子和公主一起生活的幸福童话,还是做好了“洗尽铅华,为君素手做羹汤”的担当?

婚后的妻子在生育前是否做好接受全新生活的准备?当她不再是生活的重心,当她的生活不再自由自在,当她的生活里挤满了上一代和下一代,当她的生活从每天的闺蜜聚会变为日常的油盐酱醋,她是否能依旧保持相爱的初心?

可叹托尔斯泰的妻子,因为对婚姻失望变得歇斯底里,而伟大的托尔斯泰悲悯了穷苦大众,却不曾悲悯妻子那一点可怜的期待。

可幸林肯之妻,尽管被国人甚至后人一遍遍称呼为恶妇,但丈夫宽容以待,直至生死两茫茫。

写此文也是因为对两位夫人的生平略有感慨,相遇不易,相守更难。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历史著名的两位“悍妇”看尽女人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