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你的孩子去“高考工厂”吗?

关于“高考工厂”的定义,和几个典型学校。

高考工厂指一所建在安徽六安小乡镇上的中学,每年上万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竟连续4年达到80%以上,就其高升学率来说,确实是一个神话,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地狱"、"集中营"、"高考工厂"。用"与世隔绝"来形容这所大别山中的学校,并不为过。除了地处乡镇、交通不便外,整个校园也被围墙包围,部分墙上甚至还能见到铁丝网。校园内外、全镇上下也没有一家网吧。在网络上,毛中的学生多被称为"高考工厂"生产出来的"考试机器"。

搜索词条的话,对于高考工厂的定义即是如此。而这所中学则是毛坦厂中学。想必它应该已经成为了高考工厂的代名词。因为军事化的管理和极高的升学率被称为高考工厂。

而于毛坦厂中学并名的,还有另外两所,衡水中学黄冈中学

他们因升学率极高而出名,然后随着大家对这些学校的了解和研究,于是被记者形容为“一家工厂,流水线从每天清晨五点半开始运行,直到每天晚上十点多停工,期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

高考工厂出现的根源

关于为什么这样的高考工厂会出现?

有需求就有产出,有产出就有被运营的产品。那些只求高成绩的孩子,就像被运营的产品一样。熬过这三年,幸福一辈子!

社会对于高学历高分数高成绩的渴望心理太重了,可是未必所有想得高分的人,都能考好。这个时候,想要复读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被人发掘。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高考工厂,只要能够为你达成目的,这三年或者一年你的时间和生活全部交给我们!

社会环境的压迫,和家长们望子成龙迷信学历的心情。让这样的高考工厂颇受大家欢迎,苦一阵子能够考个好成绩的话,没什么的麽!

高考工厂固然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吃苦能力,可是这种学习管理制度本就是在应试教育下家长们过于望子成龙的期望下,所形成的畸形产物。

高考工厂运行下去的后果。

而这样的高考工厂持续运行下去的话,其实除了得到了一批高学历高成绩高分数的毕业生之外,还得到了什么?

所谓军事化管理,训练身体无可厚非,可是一个人的大脑和灵性是很容易被那样的生活一点点磨灭和抹杀的。

尤其是,学生们的自我管理也好,时间管理也好,思维管理也好,并不属于他们自己。在一种残酷而高压的统一式训练下,他们就像我们被输入了统一程序的机器们。

统一的程序,统一的运行。结果出来的,会是什么。

也许有得天独厚天资过人者的存在。可是,总有些孩子会因天资跟不上,而精神崩溃,心理崩溃,身体崩溃。

因巨大的高考压力而自杀的学生,每年都是比比可数。

万事无绝对,高考工厂也许有利有弊。

一些切实的研究和采访,其实也表明,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类高考工厂很残酷,但是那些最终收获了成果的学生们还有家长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过是一所效率比较高的学校而已。不要妖魔化,也不要神化。大家不过是切切实实的努力。

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我无法根据一些直观的数据和言论,就万分坚定的断定高考工厂应该不存于世。

但是,我相信,违背了人性化和素质教育这个大方向的教育制度,必然要有所改进,才能够长远。这很难,但是只有这种改进,才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竭泽而渔,透支潜力,永远都不是一个持久性的选择。

想要不被时代的发展淘汰,这种制度就必须改进。因为现在的时代,甚至于未来的时代,都不是上一个好大学就能改变一切的时代了。

你会不会送孩子去这种学校?

竞争永远激烈,可我不会迷信一纸文凭。

送孩子去高考工厂的投资与利弊分析。

去高考工厂的话,且不说家庭经济上的负担,单是孩子自身心理上的负担,也是很重的。人有感性理性,没人能够彻底把自己当做一台不会疲倦的机器。

最直观简单粗暴的有利点,孩子通过一年半载的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张漂亮的证书,在社会上有一个好一点的起点。

可是放更长远来看的话,可能部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会在以后的岁月里,对这段被当做学习机器的岁月,心生恐惧。无法更好的处理人际,无法接受努力却失败的情况,无法接受天道不酬勤的局面……种种心理上的诱因和陷阱,你永远无法预防。

当然这还是要看孩子的选择!

可能有的人介意,有的人并不介意这样的高强度压力,反而喜欢这样的“高效率人生”。



你会让你的孩子去“高考工厂”吗?_第1张图片
有些事,不要急。

我要说一下我的观点。


高分数,高学历固然重要,可是支撑一个人长久的存活于接下来几十年漫长人生的,是高能力。

我并不否认三者可以共存的可能性,可我无法容忍,我的孩子在历经了十年的寒窗苦读之后,对于这一用尽了他毕生精力与热情的所谓高学历,报以过于高的期望。

永远不要迷信一个学校,不要迷信一个分数,不要迷信一纸文凭。

一纸所谓高学历,掏空了一个孩子对于学习所有的精力与热情,掏空了一个孩子思维发展的无数可能性,掏空了一个孩子其他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难道你要让孩子接下来的几十年,都靠着那一张“镀金”的文凭来过活吗?

迷信一纸文凭就能改变一生所有命运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

我不全盘否定一切,也可能会有通过那种方式鱼跃龙门的天才们,可是,那毕竟是少数。

孩子们就要一根因为高考就被拉到极致的橡皮筋,失去所有弹性和潜力。

那种煎熬就像是生产前的阵痛。

在被洗脑的过程中,不敢松懈,不敢说我疼,

熬过去的,最后生出一纸文凭

熬不过去的,从此精神压力如影随形。

那种洗脑根深蒂固且极其可怕。

我坚决不会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学习机器。

人生,不是只有学习和高考。学历与文凭。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让你的孩子去“高考工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