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和孩子聊聊这些了

我们应该和孩子聊聊这些了_第1张图片

通识教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资本主义诞生之初,面目狰狞,把人异化为工业体系里的一枚螺丝钉,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于是大学教育起而抗争,通过跨专业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但细想透着一股无奈——18年的时光,都不能塑造出一个完全、完整的人,而要委之于大学,这难道不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悲哀?

为什么农业社会没出现通识教育的概念?那时的人们从小学种田、学捕鱼,自己盖房子、修农具,自己酿酒、造纸,到18岁时,作为一个农民应掌握的知识应该都掌握了。曾听父亲提起,他10岁的时候,和我二叔两人,用木棍抬着一篮礼物从乡下走20里路到县城给我姨奶奶拜寿。不到10岁的孩子,自己走20里路到县城,这样的生活就是通识教育,它会在悠长的时光里慢慢形成你对世界的观念。

我儿子过几天就10周岁了,我一定不敢让他拎一篮礼物走20里路去给亲戚拜寿,上学期我们让他自己坐公交车上学,还遭到了亲友邻居的一致劝阻。他没见过一粒种子怎样变成每天吃的米饭,也没见过一栋房子是怎么盖出来的,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每天要花大部分时间上课、做作业,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会儿,就高兴的不得了。我基本上确定,就这样长到18岁,他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完全、完整”的人。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大学,不是不信任大学的教育,而是到那时恐怕就晚了。现在的中国虽然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却已被后工业社会的信息化裹挟。前两年父母们还在担心孩子看电视太多,谁曾想现在他们根本不看电视了,互联网正在像洪水一样淹没我们,网红和大V共舞,公知与五毛齐飞,都在无下限的吸引眼球,都能用一百多字的微博展示世间的真理。最近我发现孩子之间也有微信群了,“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东西屡见不鲜。

在这些网络杂音开始真正影响孩子之前,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我打算现在就开始儿子的通识教育,先从历史开始,故事多一些,孩子容易接受。之后还想做几个文学和艺术的专题,还有基本的哲学观念,比如什么是公平?怎么看待宗教?等等。暂时想到这些,慢慢补充完善。此外还要带他亲近自然,了解多元的社会和文化。希望他在18岁的时候:

成为一个有趣味的人,知道“莫放春秋佳日过”;成为一个有性情的人,懂得“最难风雨故人来”;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对各类事件有自己理性的判断;成为一个有包容心的人,接收多元的社会文化,能与他人合作。

注册一个公众号,是想督促自己,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欢迎年龄相仿的孩子来听课,这也是帮助我坚持下去的一个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应该和孩子聊聊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