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说的

昨晚又一个引发关注的事件,从前我向来不关注这些社会类话题。一是觉得事不关己,父母爱我,同学友善,没遇到过抢劫绑架,连手机也没被偷过;二是认为众说纷纭,而自己还没有能力产生见解。

但是从最近的女生酒店遇袭事件开始,我越来越觉得这些事件离自己并没有那么遥远。就在前天,好友在学校门口被一个妇女抢去了手机,她急忙上前追要,被突然冒出来的一伙人指着头骂有病,手机也不见了踪影。报案后因为那段路没有监控,大概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些事带给我的多是恐惧,恐惧后有一丝愤怒,进而有一些想要吐露的想法。我也知道发言要尽量谨慎和理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比起战火不断或者满地饿殍地区的人民,我们不止幸福百倍。但当多数人已经满足了生理需求,社会在全心全意奔小康的时候,安全需要会更加迫切。我坚信生命有难以想象的坚韧,但也有令人措手不及的脆弱。深夜我看到相关描述,看到死者朋友圈截图,竟紧张出眼泪。无论是生理原因还是人为因素,生命竟脆弱至此!一个期待已久的新生命的降临,和一个年轻生命的骤然逝去,我无法想象这喜悦与悲愤的交织。从不想煽风点火,抱怨世道,满嘴咒骂,一点感想是自身安全和生命的保障在于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在于所处的环境,在于法制、科技、文明......所有的关注和议论都是希望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社会更好,不是么。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似乎已经熟悉了这个套路,当事人借助网络媒体引发社会关注来讨要一个说法,旁观者一刷微博看到一个热点事件,七嘴八舌讨论一番,相关部门出面,没过几天又轰轰烈烈投入另一个头条的讨论。百姓遇到纠纷,总会习惯性地说,我要让《焦点访谈》曝光你!就像大家戏谑,发微博比报警更管用。或许值得欣喜的是,公众没有冷漠麻木,但是也不乏“煽风点火”和盲目偏激的人存在。大众把更多希望寄托在媒体上,把失望和谴责施于司法,媒体不必得意自喜,警察叔叔也不必黯然神伤,这是与所有人都有关的畸形。毕竟被法律赋予司法权力的不是微博,不是知乎,不是贴吧。我们该让媒体回归报道真相和舆论监管的正常职能,而法律也应该露出他公正严肃的面孔。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些想说的)